【连网】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静妍 / 文 赵杰 / 摄)1 月 16 日,烟雨蒙蒙中,浩渺的潘安湖上飘荡着星星点点的游船画舫,一排排仿古建筑群中,传来柳琴戏悠扬的乐声。湖畔马庄村的一间工作室里,飞针走线间,一个个香包散发出阵阵草药香。
△烟雨蒙蒙中潘安湖
△仿古建筑群中,传来柳琴戏悠扬的乐声
“新时代 新梦想”江苏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团队开启了行程的第一站 —— 徐州。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走访了潘安湖湿地公园、马庄村等地。一个多月前习近平总书记捧场的徐州香包,现在更火了,马庄村将扩大生产,成立香包制作基地。
煤城华丽涅槃,颜值与文化内涵兼修
很难想象,如今既有颜值又有文化内涵的潘安湖湿地公园,曾是徐州最大、最严重的采煤塌陷区。曾经这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如今却是“斜风细雨不须归” ——1 月 16 日,冒着小雨,行走在青石板上,穿梭在雕梁画栋间,恍如置身烟雨江南。
△俯瞰潘安湖
这里就是被习总书记夸“真旺”的徐州贾汪区,占地近 53 平方公里潘安湖湿地公园风光旖旎,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
2017 年 8 月 8 日,现代快报报道了徐州贾汪的生态之变。矿工家的女儿转身变成“船娘”,90 后姑娘朱雪宁讲述家乡的变化:从原来环境恶劣的塌陷区,到如今的绿水青山,然后再收获金山银山。
报道之后,8 月 18 日,朱雪宁与现代快报记者一起,在湖南卫视《天天向上》综艺节目中分享徐州贾汪绿色发展的奇迹。
△徐州船娘上了焦点访谈
8 月 19 日,朱雪宁又与现代快报记者一起出镜央视《焦点访谈》,讲述家乡的绿色变化。
徐州贾汪有着 130 多年的采煤历史,上个世纪 90 年代达到了鼎盛时期。贾汪的煤炭运往全国各地,它在为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因过度开采,造成地面下沉、房屋开裂,生态环境恶化,受采煤影响的塌陷土地有 13 万多亩。煤矿关闭之前,塌陷区天灰、地陷、墙裂、水黑,满目疮痍。
2011 年,贾汪被列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在江苏省和徐州市的支持下,贾汪提出“打造绿色贾汪,建设生态家园”,对全区境内 13.23 万亩的“地球伤疤”进行复垦,实施生态再造工程。与此同时,荒山开发、河道绿化等工程同步实施。把大大小小的水洼连成片,改造成湿地公园。现在,贾汪已治理塌陷地 7 万余亩,先后在低洼塌陷地建成潘安湖湿地公园、五号井矿工广场、月亮湖田园大世界等一批生态修复项目。境内举目皆景,湖泊众多,昔日的煤城变身美丽水乡。
香包火了,马庄村将成立制作基地
走出潘安湖湿地公园,走进湖畔的马庄村,一间飘着阵阵草药香的香包工作室吸引了大家流连。
△马庄村香包制作基地
旅游业的兴盛,也带动了徐州香包等手工艺品的销售。潘安湖边的马庄村,王秀英中药香包工作室里,由 6 名妇女组成的流水线正专注于手里的针线活。“流水线一天能做十几个香包。” 66 岁的邵奶奶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可就是这样,针棒香包仍然供不应求。
△马庄村制作香包
△香包预定
一个多月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看到村民制作的香包,连连称赞,还花 30 元买了一个针棒香包。这款香包原本是用于挂在胸前插针棒的,因寓意“真棒”而备受青睐。习总书记买了一个捧捧场之后,更是成为网红,一时间订购电话不断。
马庄村党委副书记王浩是一名 90 后大学生村官,据他介绍,古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香包还将插上“互联网 + ”的翅膀,飞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目前村里总人口接近 3000 人,其中有 1100 多名妇女,而妇女中大约五分之一从事香包工作。现在,香包产品火了,村里也正准备扩大生产规模,成立香包制作基地,并吸引周围乡镇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