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1月,胜利油田我国第一艘坐底式钻井船
蓝鲸1号
【连网】 胶东在线7月16日讯(记者 张倩)可在12级台风中牢牢钉在作业海域进行钻采可燃冰的“蓝鲸1号”,能够为游客提供海钓、吃海鲜大餐的海洋牧场平台,将吃、住、行、游、购融为一体,让人们可脱离陆地进行生活的智慧海上城市……这是位于烟台的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中集来福士”)为智慧海洋建设绘制的产业蓝图。
从缺技术、缺人才、没经验的传统造船厂,成长为今天拥有诸多“世界第一”的国内领先海洋工程企业,中集来福士用40年时间生动演绎了大国重器“从0到1”的励志之路。这家几乎与中国改革开放同岁的企业,也成为这个行业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10年国产化率从不足10%提高到60%
不久前,来中集来福士烟台基地视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基础的、核心的东西是讨不来买不来的,要靠我们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来实现。我看你们有这个信心,希望你们迎难而上、再接再厉。”
的确,正是因为掌握了核心技术,研发和掌握了一个又一个大国重器,才让中集来福士不断出现在世界舞台,成为高端海工装备领域的一颗闪亮明星。
烟台中集来福士的前身是烟台造船厂,建成于1977年。1994年,烟台造船厂被新加坡企业看中购入,更名为“莱佛士”,2008年,中集集团进入海工装备领域,收购当时由新加坡企业控股的烟台莱佛士,开始涉足海洋钻井平台制造行业。
作为我国首批七家进入工信部海工装备企业“白名单”之一,中集来福士累计交付近40座各类海洋工程装备,其中一半以上来自国际主流客户订单;已交付9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占我国80%的市场份额。国产化率从不足10%提高到60%,“这份成就的源头,应该从2005年开始说起。”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副总经理滕瑶说。
没有技术就没有发言权。在2005年之前,深水平台设计建造都是被欧美和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垄断的,我国在深水平台设计建造上是一片空白。为了不受外国企业掣肘,中集来福士横下一条心,坚定走技术转化和自主创新之路,制定了两条关键主线,即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通过建立国家级工程实验室,与科研机构展开合作,收购国外优秀设计公司,公司成功从购买技术,跨越到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知识产权在一些关键核心产品,实现了从零到100%的突破。
2005年,凭借“上下船体平行建造、2万吨门吊整体合拢”这一深水平台建造模式革命性创新,中集来福士一口气承接了6座深水和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建造合同,还有一批自升式平台和海工特种船。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从国际主流市场批量承接海工平台项目。
从2010年交付第一座钻井平台COSLPIONEER,历经常人难以想象的千辛万苦,花了50个月1100万工时,到2014年交付的平台只花了28个月640万工时,中集来福士的设计和建造能力一步步实现质的飞跃。2017年,中集来福士建造的全球作业深度最深,钻探深度最深的“蓝鲸1号”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成功参与完成了国家海域可燃冰试采的重任,并在连续产气时间和采气总量上突破世界纪录,享誉全球。
如今,中集来福士建造的深水钻井平台已遍布墨西哥湾、巴西湾、北海等全球各大海域作业,连续多次获评最佳。在工信部认定的首批七家“海工白名单”中,中集来福士排名第一。
海洋牧场
挖掘新动能,绘大海洋产业蓝图
7月5日,由中集来福士建造的东方海洋、烟台东宇、乳山华信3座海洋牧场平台在烟台基地同时交付。截至目前,中集来福士累计交付13座海洋牧场平台,均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
在中集来福士CEO兼总裁王建中看来,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中集来福士不仅要保持在传统海工领域的优势,更要利用这些技术和经验积累,向大海洋产业延展,创新设计并建造能够搭载海洋新技术的国之重器和民之利器,实现有丰富产业内涵的智慧海洋。
深远海渔业正是企业新旧动能转换的一张闪亮名片。眼下,由中集来福士设计建造的诸多海洋牧场平台和深水网箱已经矗立在全省海岸,覆盖并满足黄海、渤海、黄河口等各类沿岸海域使用要求。这对现代渔业装备转型升级具有里程碑意义,引领了全国第六次海洋渔业浪潮。未来,中集来福士将联合欧洲力量共同研发制造适合中国海域的深海平台、智能大型网箱和养殖工作船等海洋渔业装备,建设海上牧场示范区,并将其打造成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重点项目。
创新无止境,海洋大有作为。2017年4月,中集来福士自主开发的浮式电站及浮式液化天然气再气化装置(LNG-FSRU)通过了美国船级社(ABS)设计原则性认证(AIP),这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使得中国有望打破他国在该领域多年的垄断地位,向这个多达千亿美金的巨大市场吹起竞争号角。在中集来福士的版图中,山东省海岸线占全国海岸线的1/6,未来可先在山东沿海建成区域性的“海上天然气网”,再向全国乃至全球沿海地区辐射。
此外,中集来福士还积极探索“油转民”,将触角延伸向清洁能源市场,提出并开发海上风电、海上天然气发电船、海上垃圾发电船等解决方案;打造创新海上旅游产品,开发豪华邮轮、客滚船、游艇、游船、海上娱乐综合平台、海上酒店;开发“浮式发电+海水淡化”方案,解决干旱问题,支持民生工程。
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基地(李刚/摄)
坚持本土化人才培养,培育出千人工程师队伍
企业能否创新,能否掌握核心技术,最终取决于人。如何能在自主创新研发能力方面取得如此进步?除了抓核心设计能力外,这与中集来福士多年坚持本土化核心人才培养的经营战略密切相关。
“作为我国海洋工程行业的领军企业,我们不仅要带领行业取得新的突破,还要不断注入人才力量。”王建中说。
从2004年开始,中集来福士开始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消化国际设计、学习国外流程,同时从国内搞海洋工程、船舶设计的院校招聘了100多位本硕博专业人员,心无旁骛进行平台研发。
从2007年开始,不到两年时间,团队完成了中国第一个半潜式钻井平台的设计。尽管当时中国人设计的平台很难推向国际,但在中集集团的支持下,这一平台没有变成“一张废纸”,2009年底开工,3年后完成建造并交付给巴油集团。据对方反馈,平台在全球同类产品中,航速最快,效率最高,在他们使用的同类平台中排第一。
此外,中集来福士还收购了瑞典和挪威两家知名海工设计公司(BT与BE),形成中欧互动研发格局,并搭建了研发技术平台,实现了深水平台自主设计突破;同时培育了我国第一代深水平台工程师,一批实战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团队。目前,中集来福士拥有一支1000人的工程师队伍,平均年龄34岁,是一支非常可贵的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