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全市“高质发展 后发先至”动员大会表态发言(摘要)
三年拼头年 首战当决战 奋力答好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海州答卷
中共海州区委 海州区人民政府
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主题主线,海州作为中心城区,将主动挑大梁,勇当领头雁,集众智、汇众力,奋力跑出海州发展加速度。通过三年努力,核心经济指标翻一番,使海州成为都市经济繁荣、生态环境优美、百姓安定富足的荣兴之地。
一、狠抓项目增投入支撑翻番。向存量要规模,向创新要速度,向招商要后劲。一是扶持现有企业顶天立地。三年新增规模企业100家,形成医药健康350亿、高端装备制造150亿、新材料100亿等主导产业集群。二是培育新兴产业改天换地。加快培育建设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生命科学等引领性的总部经济和研发中心,形成强劲的后发优势。三是发动招商引资铺天盖地。确保每年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不低于150亿元,三年形成产业累计投入超500亿元。
二、做优产业强特色带动翻番。充分发挥主城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优势,突出发展业态高端、特色鲜明的都市产业。一是旧城改造繁荣城市经济。三年完成500万平方米旧城改造,全面消除主城区内棚户区和城中村,在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的同时,使中央百货、陇海步行街、苏宁广场等核心商圈连为一体、联动发展。通过外拓内延,实现民主路由单纯商业街蝶变为集文创、旅游、购物、休闲等功能的多元化特色街区,重现百年老街繁华盛景。二是两城开发做美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环锦屏山生态古城和环月牙岛滨河新城,建成灵秀清雅润古城、青山绿水入画屏的城市“南花园”、“西客厅”。三是乡村振兴做强现代农业。三年完成全区80%以上的土地流转,建成36公里的新204国道S型生态观光带。
三、提升环境优服务保障翻番。坚持环境就是生产力,坚决完成这场深刻的环境革命。一是营商环境治慢。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全程落实投资项目代办制,彻底扭转项目落地周期长、瓶颈多的现状。二是发展环境治乱。纵深开展“扫黑除恶治赖”专项斗争,彻底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破解一批群众反映强烈、事关发展全局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干事环境治懒。用好“三项机制”。重用一批“四实四干”型干部,在全区营造出宁肯拎着乌纱帽干事、不愿坐在太平椅当官的干事创业氛围。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海州干群已铆足干劲、拉满弓弦,决心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以奋斗践行使命,用实干绘就蓝图,努力做到高质发展看海州、后发先至走在前,奋力答好“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海州答卷!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全力走在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前列
市开发区党工委 管委会
开发区将以大会精神为引领,紧扣主题主线,迅速贯彻落实,力争到2020年,工业应税销售收入较2017年翻一番,达到1136亿元,在全市率先突破千亿大关;市级重点工业项目投资较2017年翻一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80%以上,较2017年提升5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5.5%以上,较2017年提升1个百分点;“三外”指标力争贡献全市半壁江山;争创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实施“千百十”三大行动:
一、实施“千亿产业攀登行动”,做强主力军。更加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以现有91家规模企业为重点,深入实施企业培育“三大行动计划”。一是壮大龙头引领。抓住新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加速发展的“风口”,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到2020年,20强企业实现应税销售收入880亿元左右,夯实“千亿产业”的基本面。二是做优骨干支撑。分类培育骨干企业,打造一批行业“小巨人”和“单打冠军”。到2020年,71家骨干企业应税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三是突破增量发展。推动PTT纤维一体化、海上风电叶片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到2020年,新投产项目贡献增量超180亿元,圆满实现“三年翻番”目标。
二、实施“百亿园区培育行动”,做优主阵地。依托“三新一高”产业基础,重抓“一区三园”建设,打造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主阵地。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高标准打造总面积30平方公里、核心区2平方公里的生物医药产业园,为“十四五”期间打造千亿板块奠定基础。加快打造3个百亿级特色园区。复合材料产业园,突破碳纤维在航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打造行业领先的先进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产业园,引导推进燃气轮机核心部件制造和总装集成项目落户园区,建成国内一流的大功率燃气轮机制造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园,规划建设600亩的紫光集成电路配套产业园,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培植的新突破。
三、实施“十亿项目攻坚行动”,做实主路径。开发区将更加强化项目的首位意识,更加强化项目的首位责任,坚定不移地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立区之本、“一号工程”。抓项目就是要自抬标杆,主攻10亿元、20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强攻50亿元乃至百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压实产业发展的龙头支撑。抓项目就要体现“即刻行动”,坚持“三年看头年、头年看当下”,以“十月金秋经贸洽谈会”为节点,迅速拉开“双季六月项目会战”,在省级重大产业投资项目中取得重大突破,为“三年行动计划”开好头、起好步,在“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新征程上,敢于打硬仗、善于打胜仗,向组织和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开启新征程 扛起新使命 打造全国临港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徐圩新区党工委 管委会
市委、市政府举旗定向,作出“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战略谋划,我们将以崭新的姿态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全力突破重大临港产业,通过3年时间的拼搏奋战,夯筑连云港临港产业崛起的“四梁八柱”,打造全国沿海临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
一、高起点培育“四大基地”,给“后发先至”注入强劲新动能。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新区正在进行开工准备的4个重大临港龙头产业项目,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我们将努力破解项目推进各种难题,强势推动总投资750亿元的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投资330亿元(全球最大)的卫星石化乙烷裂解项目、一期投资227亿元的中化国际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先期投资200亿元的东华能源丙烷脱氢等重特大项目年内全部开工建设,2至4年陆续建成投产。届时,我市将形成中国最大的原料多元化烯烃产业基地、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聚酯原材料生产基地、国内领先的高端新材料产品基地、国际最具竞争力的电子化学品生产基地。同时,依托现有龙头产业,围绕价值链攀升目标,聚焦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快速形成产业集聚发展的“马太效应”。
二、高标准建设“一流园区”,让“后发先至”贯穿发展新理念。我们将始终按照“环保安全、工艺设备、投入产出、品质品牌”四个世界一流的标准开发建设,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示范园区。从产业发展规模来看,在手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新区年实现应税销售收入将从去年的200亿元跃升到2000亿元的台阶,昂首进入中国化工园区20强前列;从投资强度来看,新区现有项目亩均投资强度超过650万元,高于国家级开发区标准的85%以上;从综合能耗指标和排放指标来看,严格按照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行业标准进行控制;从安全保障能力来看,新区已基本建成国内功能最完善、智慧化管控水平领先的应急救援基地,并全面引入国际先进的杜邦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到2020年,新区还将建成国内领先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公用工程岛、重型化工消防站等十大示范工程。
三、高质量打造“大美徐圩”,为“后发先至”立下示范新标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新区永恒的追求和使命,我们将以坚持、坚守、坚定、坚决的信念把徐圩新区建成让全市人民放心的美丽家园。一是严格项目准入门槛。所有入区项目必须符合新区产业规划和安全环保、投入产出等方面准入条件,达不到要求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二是着力构建生态安全大格局。全面建成石化污水处理厂、达标尾水排海工程、固危废处理处置中心等重大环保工程体系;形成连续完整的“大美徐圩”生态安全格局,今年确保获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三是实施全民幸福保障工程。高标准建设适宜群众搬迁居住的香河新村,精心打造12平方公里香河农业生态园,把所有适龄农民培育为农业工人,到2020年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万元,处于全市前列。
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把握机遇、决战决胜,迅速激起徐圩新区发展的最强音,奋力打造全国沿海临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让世界感受到徐圩新区的生长力量!
抢抓机遇 加压奋进 争当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排头兵
中共东海县委 东海县人民政府
东海县将紧扣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加压奋进、苦干实干,争当全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排头兵。
一、抢机遇、扬优势,更强决心争进位。抢机遇,就是在“一带一路”中找位置、占先机,抢抓高铁建设等机遇,推动东海在新一轮发展中高质量、快速度。扬优势,就是发挥东海区位交通、特色产业、对外开放、富民增收、城市发展、生态环境六大优势,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争进位,就是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两个进位、四个翻番”:确保工业投资每年超百亿元、居民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GDP和东海开发区、高新区综合排名实现进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工业应税销售、工业增值税、产业投入实现翻番。
二、大投入、大招商,更大力度兴产业。全力以赴抓投入,坚持工业为要、项目为王,围绕每年实现“4个100”目标,即签约过亿元项目100个、开工过亿元项目100个、投产过亿元项目100个、工业投入超100亿元,推动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千方百计抓招商,全面掀起招商引资新热潮,3年招引投资过10亿元项目50个,其中过20亿元项目5个。攻坚克难抓培育,坚持一企一策,扶持现有449家规上企业做大做强,每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到2020年培育应税销售过10亿元企业10家、过50亿元企业3家,纳税过亿元企业5家,上市企业3家。坚定不移抓产业,做强先进制造业,实施“三大”培育工程,推动硅产业迈入千亿产业,开发区迈入千亿园区,打造食品加工、机械汽配、新型建材、循环经济4个百亿产业;做特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水晶、旅游等特色产业;做优现代农业,实施“规模、品质、品牌”提升工程。
三、抓改革、促开放,更实举措增动力。强化创新驱动,发挥“两个中心”引领作用,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全国有影响”为目标,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农业创新中心发挥好平台作用,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强化改革推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动“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8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为发展清障减负、增添活力。强化开放带动,扩大双向开放,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
四、增收入、优环境,更高标准强保障。提升居民收入,增加“三大财富”,即增加“物质财富”,推动就业创业,确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加“隐形财富”,围绕“教医水住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加“绿色财富”,启动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完成“263”行动任务,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统筹城乡建设,推进撤县设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城区面积达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40万人;开展“三大行动”,即棚改百万工程、城区主干道提升、乡村振兴,提升东海城乡品质和生活品位。激发赶超热情,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推动全县干群勇于解放思想,高举发展大旗,敢于担当作为,善于系统推进,迅速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共创“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崭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