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汤沟镇中心小学 刘寅平
【连网】 我有两个家,一个是这里——美丽多姿的江苏灌南;一个是老家——魅力无穷的吉林松原。两地相隔一千七百多公里。每逢寒暑假,我都要往返于两地之间。
2008年的寒假,是我第一次由这里回老家。回老家的路上要转几趟车。先乘客车,再坐火车,之后还要换其他车。那时乘坐的是“绿皮”火车。这种车,优点是票价便宜,缺点是速度慢,车里的设施老旧,冬冷夏热。出发前,我们做了两个重要的准备工作:羽绒服和热水袋。我和老公挤在座位上。到了晚上,实在是冷,老公便把热水袋灌好热水,塞到我手里。抱着热乎乎的热水袋,伴着火车轮和轨道发出的有节奏的“咣当,咣当……”的撞击声。我竟然坐在那里也进入了梦乡。没过两个小时,水袋凉了,我也冻醒了。老公又跑前跑后的到各个车厢打热水的地方去找热水。我透过已结冰花的模糊的车窗向外望去,不知是路边的城镇还是乡村隐隐有灯光,一闪一闪的。我紧紧厚实的羽绒服,想把身体都蜷缩在里面。“冷吗?”老公一边把热水袋递给我,一边问。我打趣道:“有你在,就不冷!”他看着我,顿时一脸幸福。我顺手指指怀里的热水袋。他“啊!”一声,把我的头搬靠在他肩膀上。前路还很远,但我已经感受到了家的温度。
2013年暑假结束,从老家返回。这条线路上,“绿皮”火车早已经“下岗”。我们乘坐的是动车。这种火车,车厢内舒适而明亮。耳边响起的是舒缓的音乐声,再也听不到车轮和铁轨的摩擦声了。女儿兴奋地指着窗外:“妈妈,你看!树跑得多快!”我抬头望了望车厢门上的时速表,显示时速已达200公里每小时。在车厢内,如果不向窗外看,根本就感受不到有这么快的速度。我抚摸着女儿的头说:“是啊,车窗正给你放电影呢!”“咔嚓”旁边的老公已拍下我和女儿的模样。“爸爸,爸爸,在这里给我拍一个。”女儿调皮地跑到过道上,我赶紧拽住她:“小心点,车晃,会摔倒的。”“没有啊,妈妈,你看,车稳着呢!”女儿撅着小嘴又坐了回来。果然和你女儿说的一样,车厢内平稳极了。我很庆幸女儿出生在这么好的年代,没有在火车上挨冻过,国家的飞速发展让我感激而知足。这一路,我们感觉轻松惬意了许多。
2018年,寒假回老家,我们也做了准备工作。因为南北温差大,老公在出发前几天已经把车上机油之类的都换成防冻的。启程出发那天,天气格外寒冷。坐在副驾驶座位上,暖气迎面袭来,我把手靠近暖气出风口,担心地问:“等到了老家那边,天气比这冷得多,车不会冻起来吧?”“傻瓜,真是车盲一个,咱都做好了准备工作,还担心啥!”老公笑道。后座的女儿一边吃着小零食,一边笑着说:“妈妈,好胆小!”老公打圆场说:“你妈妈这是大智若愚啊!”“爸爸,这和鱼有啥关系呢?”“啊?”老公一愣。我哈哈大笑起来。一路歌声,一路笑声。窗外是笔直宽阔的高速公路,来往的车辆穿梭其中,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让人顿生感激和敬佩。每到一个服务区,女儿便嚷着要下去看看,我们也不急着赶路,就当做是中途休息,随便看看各个地方的特色。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驾出行,不仅方便,时间上也由自己控制。我们一路走走,停停,虽说不是欣赏什么优美风景,但是地域文化却也让人大开眼界了。祖国的变化让人刮目相看,我的两个家仿佛更近了。
2019年,又将启程。路的这头是家,那头亦是家。在灌南这片土地上,我已工作近11年。我的青春与激情,梦想与执着,都留在了乡村教育的讲台上。多少困难,多少苦涩,却也无法阻止我前进的脚步。偶然翻看《祖国是我家》这本书,我被书中那些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人们深深感动着。敬佩之余,在他们身上,我仿佛看到了无数默默无闻、坚守初心的乡村教师们的影子。即使条件艰苦,他们也毫无怨言,默默地释放着自己的光和热。和他们一样,这十余载,我初心未改。
归途是来时的路。来时,春光明媚;归去,定是桃李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