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盐乡喇叭

连云港市工投集团徐圩投资公司

陈友春

【连网】  离开盐乡十几年了,而盐乡的一草一木始终在我心头萦绕,其中就有广播喇叭使我至今不能忘怀,它就像一朵朵牵牛花连接工区、小组、滩头和人家。它是宣传党和国家政策的窗口,也是企业指挥生产的司令台,更是盐乡儿女获取新闻、休闲娱乐的渠道。

记得七十年代初,我在工区小学读书,那时候有收音机等家用电器的人家极少极少,唯独组长家有一个喇叭,空闲的时候伙伴们总爱去组长家听喇叭。喇叭有碗口大,里面是黑黑的纸盆,有根电线接地,声音不大。主控的地方在工区,有一部既可以收音又可以对讲的机器。主要用途是指挥生产、天气预报、上传报表等,特别是上传报表的情景使我现在还记忆犹新,为了报数方便组长经常将阿拉伯数字说成:“拐洞拐洞、两两腰腰”,意思是“7070、2211”,每当报完以后伙伴们感到好奇发出阵阵笑声。进入八十年代,随着盐乡的经济发展,盐乡的通讯业也随之壮大起来,从盐务局到各盐场先后办起了“广播站”,配备了“播音员”;各类广播设备也得到改善,“小喇叭”换成了铅铝合成的“大喇叭”,声音能传出里把远,线路一直从局所在地新浦通往各个盐场;功能在服务盐业生产的同时也增添了许多,如:“盐务局新闻”、 “本场新闻”、“每周一歌”、“地方戏”、“各类通知”等。上中学的时候,每逢暑假的时候,总喜欢上滩逮鱼摸虾、扣小鸟,每天清晨当喇叭里传来婉转悠扬刚刚流行的“每周一歌”时,那心情愉快极了,总爱跟着喇叭哼上几句,逮鱼摸虾、扣小鸟的劲头更足了;每天傍晚当喇叭里传来自己工区发生的“好人好事”新闻时,有时听得竟然忘记了吃晚饭。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探索,部分工区在使用广播喇叭方面更有经验、更快捷方便了,将要通知的事宜规定成形象的音乐,不用讲话职工们就知道要干什么事。如我家附近的一个工区,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广播喇叭里只要响起《洪湖水浪打浪》歌曲,职工就知道天不好要下雨了,赶快上滩保卤、拉塑苫池,如果响起《九九艳阳天》职工都知道天气晴,马上去滩上出卤、收塑料布,运销站火车皮到站要走盐的时候,喇叭里传出“咱们工人有力量”的音乐,不用人说大家都知道火车来了要走盐了。喇叭的使用既方便了盐乡生产,也练就了一大批指挥生产干部的讲话能力和水平。有的工区干部利用喇叭开早会,布置生产、传达预报,在没有讲话稿和提纲的情况下,一讲就是个把小时,而且不会重复,使生产布置的井井有条、清清楚楚、通俗易懂,工人们也听的有滋有味、容易接受。当然喊喇叭也需要锻炼,也要有胆量和勇气,不然就会怯场和闹出笑话来。记得有一年我们工区刚刚分来一名“技校生”,正常情况下工区只要有人,他一般不喊喇叭,刚巧有一天工区只有他一人值班,正好接到一个电话内容是:“木船公司,有位同志老爹去世了,请速回家。”情急之下,这位同志终于鼓足勇气打开喇叭紧张地喊道:“木船公司注意啦!你老爹去世了。”顿时引起各小组听喇叭的职工哄堂大笑,他自己也意识到喊错了立即关闭喇叭。

离开盐乡十几年了,真想再听一听伴我成长的盐乡喇叭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