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跟着农艺专家研究大豆

【连网】(李慧 吴晨光)当前正是丰收的季节,对于普通农民来说,当下大豆早已收获完毕,但对于不少农艺专家来说,忙碌才刚刚开始,灌云县大豆原种场高级农艺师卞佩光便是其中之一。今年48岁的卞佩光1998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就扎根灌云县大豆原种场从事大豆育种、栽培等工作,一干就是20年。

早上五点半左右,卞佩光起床洗漱,早饭后,跨过灌云县城边上的老204国道,便到了家对面的试验田里。同事都笑称这里是卞佩光的第二个“办公室”,一条东西走向的泥土小路贯穿整个实验田,路两边都是还未收获的黄豆,比较显眼的当属路北的黄豆了,只见三五排黄豆面前就“举着”一块白色的标示牌,上面写着名称或者编号。

身穿工作服,斜挎小包的卞佩光正在东边地块为这些晚熟的黄豆品种挂上编号牌,手里的笔记本上写着密密麻麻的编号,还标注着东几行南几列……卞佩光说,这是为了便于工人们分类采收,这些记录是几个月前播种时候记录下来的,现在要收回去考种用,必须按品种,品系分好。

笔者看到有些品种从植株大小、青黄程度就可以区分,容易挂上编号牌,但是多数植株很难辨识,卞佩光不得不仔细比对当时的笔记,一株株地数。整个实验田有黄豆60亩,有株行圃、株系圃排列有序。株行、株系上千个,品系300多个,100多个品种,工作量相当大。大忙季节卞佩光除了午间饭后休息一会,其余时间内从天亮忙到天黑。

忙碌了两个多小时后,额头挂了不少汗珠的卞佩光,摘下眼镜擦了擦脸上的汗水,黝黑的脸上露出了两道镜腿遮住的白印,特别显眼。“一般农业工作就是相对要辛苦一些,不过习惯了就好了。”卞佩光说。

搞科研工作就怕坐冷板凳,辛苦多年不一定能够有所收获,但是对于卞佩光来说,勤勤恳恳20载,他的坚持和付出得到了回报:任农艺师以来,卞佩光参与和主持“高产优质夏大豆新品种灌豆2号选育与推广”,“灌豆系列选育与推广”、“蛋白专用大豆新品种‘灌豆3号’的选育及审定”等多个项目,累计推广大豆新品种2000多万斤,累计面积达200多万亩。

除了致力于农作物种子繁育、生产、检验工作,卞佩光还承担了省、国家大豆区域试验及育种、大豆栽培技术推广等工作。在省市农业系统和科技系统,他先后获得了众多的荣誉称号,去年12月还获了省农业丰收一等奖。

作为一名农技工作者,是什么让卞佩光痴心大豆研究二十载?用他自己的话说:“提高大豆单产的初心没有变,让农民增产、增收,过上好日子的使命没有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