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 专题2020>> 2020连云港市两会>> 直通两会
□ 王文 刘娜 杨开林
【连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立足交通强国建设先行区定位,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国际运输大通道。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们围绕交通事业发展献言献策,加快建设“轨道上的连云港”、完善城市路网、建设市县快速通道、打通“断头路”、优化公交路线……这些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的关键词,成为不少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我今年提交了一个关于推动形成武障河闸放水冲淤长效机制,保障灌河航道畅通的建议。这关系到灌河港区、灌河流域的开发建设。”市政协委员、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蔺宁君说,“2019年,我市交通运输事业实现了稳中求进、加快发展。但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围绕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今年我市将以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服务港产城旅融合发展为重点,进一步打通对外主要运输通道,完善内部综合交通网络,提高运输服务能力水平,促进自贸区和枢纽经济发展。”蔺宁君介绍,我市将全力推进两翼港区开发,优化主体港区布局,加快“枢纽港、产业港、物流港、贸易港”建设,全面融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布局,市域内高快速铁路里程达到240公里,实现县级节点全覆盖,同时将提升干线公路网功能,加快高速公路、机场快速路体系建设,推进两翼港区疏港道路向内陆腹地延伸。对于广大市民关心的连云港新机场,将力争建成并投入运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提升港口能级,这就促使港口要坚持世界眼光,来加快打造枢纽港、产业港、物流港、贸易港,早日实现自贸区港航中心、超大型智能化集装箱中心、国际粮食集散中心、绿色专业化大宗商品集散中心、液体散货中心的五大中心规划定位。”市人大代表、港口控股集团总裁朱向阳说,港口今年的发展要在“一带一路”标杆示范打造、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信息化驱动转型发展、经营管理机制改革搞活、客户服务制约因素破解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为尽早把港口建设成为开放合作的世界窗口、通达全球的枢纽平台、航运要素的聚集高地打下坚实基础。
从港产城联动、服务自贸区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交通“大港口、大通道、大网络、大物流”新格局的构建无疑牵动了很多代表、委员的心。而从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角度来看,如何让市民出行更便捷也获得了许多代表、委员的关注。
来自农村基层一线的市人大代表、东海县安峰镇党委书记张义刚,不仅提出了修建东海县至新机场快速通道的建议,也对打通464省道南延通道提出了好的看法。“464省道为东海西部、南部乡镇通往沭阳的必经之路,目前464省道南延不通,原有道路为县道,至沭阳县境内道路破损不堪,通行能力很差。这几十万群众外出向南只能绕行245省道,很不方便。群众期盼上级部门尽快将464省道直接向南打通,连接京沪高速潼阳出口,这样京沪高速与连霍高速将有快速连接线,有利于促进东海经济发展。”他说,“同样的,也是从满足群众出行需求角度出发,白塔埠民航机场搬迁后,交通压力增大,建议选用236省道线位修建一条东海至花果山国际机场的快速通道。”
市政协委员、奥神新材料股份公司副总经理詹永振,则根据城市动车的开通,引发了优化公交线路的思考。“应该对我市市区内公共交通系统进行优化,点对点突出城市动车的优势,片与片突出汽车公交的优势,互为补充。”他说,比如结合市开发区、徐圩新区居民和单位职工出行的需求,应当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海州、连云等地的居民或职工,要前往自贸区办事,目前来看不是很方便。“建议调整并开通B3、B4公交线路,其中B3为海州至徐圩的公交线路,B4为连云至徐圩的公交线路。而从海州主城区来看,应该进一步把火车站、汽车总站、苏欣快客站等站点和人流集中的乘车点联系起来,形成网状的公交系统。建议新开辟或调整环1、环2、环3线,形成海州区外环、中环和内环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