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聚力稳定就业 筑牢民生之本

【连网】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全市人社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决策部署,始终把稳定和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全力推进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十三五”期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合理区间,就业形势保持总体平稳。

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学到一技之长,从农村的黑土地走出来,成为一名小老板。”今年38岁的傅长征,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东海县石梁河镇九龙村,父辈们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困生活,家庭的开支仅靠几亩薄田维持。而依靠党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他从砌墙抹灰的泥瓦工成长为舞扳弄钳的高级工,从默默无闻的打工仔变身为拥有200平方米店面和10多名员工的汽修店老板。

2013年夏季,在一个乡村集市上,傅长征偶遇东海县人社局“送岗位、送技能、送政策”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经过一番咨询后,他当场报名参加了汽修培训。通过一个多月的订单式培训后,傅长征很快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月收入4000多元。而在汽修行业做了3年普工后,拥有一技之长的傅长征又在县城开办起了汽修店,自己当上了老板。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导向,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先后出台《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做好稳就业保用工的工作措施》《关于印发连云港市鼓励全民创业政策二十八条的通知》等一系列就业创业惠民政策,不断完善全民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各类重点群体就业扶持等政策,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落实职业培训生活费补贴管理办法等,全力促进各类群体多渠道就业。“十三五”期间,我市累计完成职业培训117万人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合理区间,就业形势保持总体平稳。

重点群体就业更加稳定

洪芹(化名)是赣榆区一名普通农家妇女,自从村里建了就业扶贫车间——东洋渔网加工合作社后,她就变成了“上班族”,干起了织渔网的活儿。她说:“进了厂子,一个月能挣3000多块,基本生活条件改善了不少,家庭也脱贫了。”

据介绍,“十三五”以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托地方特色产业,建设了一大批地域覆盖广、就业门槛低、收入有保障的就业扶贫车间,有效带动了低收入户脱贫增收,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截至“十三五”末,全市建成就业扶贫车间182家,已基本实现在经济薄弱农村地区全覆盖,带动低收入户脱贫1.2万人。

为帮扶低收入户、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我市进一步加大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力度,通过梳理发布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网办流程,精准推送求职招聘信息。通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项行动,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截至“十三五”末,我市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率达74%,较“十二五”末提高7个百分点。同时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层成长等计划,开发就业见习岗位1.28万个,累计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5.6万人。

创业带动就业成效明显

封功波是灌南县北陈集镇尹荡村人,此前在扬州从事帽业生产销售,受县委、县政府政策感召,2017年8月回乡正式成立灌南开元服饰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帽业产品。目前,该企业已吸纳镇村周边100余名劳动力就业,其中低收入农户40余名。“我们还鼓励农民把机器搬回家,在家进行来料加工,目前已投放26台机器到农户家中。”封功波说。

市人社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一个岗位只能解决一个人的就业问题,而培育创业带头人,创造的可能是十几个甚至是更多的就业岗位。鼓励全民创业,扶持创业带头人,就是想激发创业带来就业的“倍增效应”。截至“十三五”末,全市建成省、市级创业孵化基地80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各类扶持资金约10.83亿元,扶持自主创业8.15万人,创业带动就业31.5万人次。(□ 肖婷婷 杨宗峰 陈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