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鄂办发电〔2020〕12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具体措施。
具体措施:
一、充分发挥下沉疫情防控一线党员干部作用。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村(社区)制度和包保责任,驻村工作队和创文工作队全面转化为防疫工作队。进一步压实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委(党组)督促在职党员干部下沉村(社区)的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带头参加、靠前指挥,领导班子成员主动担任防控工作突击队队长、志愿服务队队长、楼栋长等。乡镇(街道)指导村(社区)统筹用好下沉党员干部力量,并加强日常管理。所有下沉党员干部必须服从村(社区)的领导和调度,亮明身份,协助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其工作表现情况将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干部提拔、公务员考核以及其他评奖记功的重要依据和必须依据。各级纪委监委、组织部门加强对下沉村(社区)党员干部履职情况的跟踪督查,对作风不实、履职不力的,既追究党员干部个人责任,也追究单位及主要负责人责任。
二、及时在一线考察识别评价使用干部。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安排专人,采取个别访谈、实地了解等方式,到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及防控一线近距离考察识别干部,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实绩表现、具体事例如实记录,及时选优配强疫情防控重点单位、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对不胜任疫情防控工作的坚决进行调整。对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冲锋在前、表现优秀、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结合一贯表现,优先提拔重用。对奋战在疫情防控艰苦危险岗位、表现特别优秀的可以按规定即时提拔、破格提拔。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履职突出的公务员,可以适当简化程序、按规定优先晋升职级,暂无职数空缺的,可以使用统筹职数解决。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基层公安干警,可以按规定突破任职资格或者越级晋升警员职级。对在疫情防控一线表现突出的年轻干部,直接纳入市、县优秀年轻干部库,重点跟踪培养。
三、注重在一线发现选拔基层优秀人员。突出政治标准,注重在疫情防控一线发现、考验入党积极分子,对表现突出、符合党员条件的,直接吸收为预备党员,不受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限制。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经受住考验的网格员、村庄理事会成员、青年志愿者等,优先吸收为村(社区)后备干部,优先纳入村(社区)组织换届推荐人选。对在疫情防控一线表现突出的农村青年,符合条件的,直接纳入“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培养计划人选。
四、注重在一线遴选、调任公务员。在2020年市级机关公务员遴选中,单列计划定向选拔在全市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乡镇(街道)干部、基层公安干警等人员;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年龄、专业、学历等资格条件,并在综合考察环节优先录用。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事业单位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适当放宽资格条件调任为公务员。在公务员考录、乡镇(街道)干部选拔中,优先录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村(社区)干部。
五、突出一线实绩贡献吸纳专业人才。疫情防控期间,定点诊疗、疾控、防疫研发等事业单位确需紧急补充医务、检验检疫、防疫科研攻关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各招聘单位及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度放宽年龄、学历、资历等招聘条件;可以简化招聘程序,经机构编制和人社部门同意后,采取网上面试、考察等方式招聘,相关聘用手续可在疫情结束后补办。援助我省从事疫情防控工作的专家和医护人员,作为紧缺人才引进到我市医疗、科研事业单位工作的,可以按特设岗位聘用政策执行。同时,鼓励各医疗机构临时性聘用已退休的医务人员。
六、加大人才评价中一线业绩权重。对参加疫情防控的医务、检验检疫、防疫科研攻关等专业技术人员,将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表现作为申报评审职称的重要依据,表现突出的在量化评审时予以加分,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对在疫情防控中,获得市(厅)级表彰或者记功奖励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高一级职称可以提前一年;对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或者记大功奖励的,可以纳入特殊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在推荐“国务院特殊津贴”人选、选拔“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以及评选“黄石名医”、“黄石名师”等相关人才项目中,向在疫情防控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倾斜。对获得市(厅)级以上党委、政府表彰或者记功以上奖励的专业技术人才,在2020—2021年度“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评选中可单列指标。
七、坚持专技人员岗位设置及聘用向一线倾斜。对在疫情防控一线表现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岗位聘用时予以政策倾斜。符合岗位聘用条件的(含两类岗位任职人员),单位无相应岗位空缺的,可以不占相对应的岗位数予以聘用。对获得市(州)级党委、政府或者省级工作部门以上表彰,或者集体记功以上奖励的单位,在原专业技术高、中级岗位设置比例上可分别提高不超过5%、10%,增设的岗位仅限聘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已聘用在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满三年的,获省(部)级表彰或者记功及以上奖励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在全市统筹范围内直接申报认定专业技术三级岗位。
八、提高一线人员考核评优比例。将疫情防控工作列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及时了解掌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表现。疫情基本结束后,适时组织开展专项考核,考核结果作为2020年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尽责考核等次评定,以及领导班子调整配备、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领导班子年度考核优先评为优秀等次,领导干部优秀比例可以提高至30%;对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评定的无疫街道(乡镇)、村(社区),在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时适当倾斜;对参加疫情防控一线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单独核定考核优秀等次比例,其中公务员(参公人员)优秀等次比例可以提高至20%;事业单位整体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嘉奖比例可以提高至25%。
九、加大一线人员奖励力度。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作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视情形分别给予嘉奖、记三等功(记功)、记二等功,奖励比例可以适当提高,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发放一次性物质奖励。对表现特别优秀、作出重大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可授予各类荣誉称号,并积极向上级部门推荐申报“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或者报请记一等功、记大功。
十、切实关心一线人员身心健康。采取多种措施和渠道,优先保障防控一线人员所需口罩、防护服、消毒用品等物资。妥善解决好防控一线人员就餐、御寒、值夜、交通等问题。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补充各类力量,发挥江苏援黄优势,落实轮休、调休工作机制,保证一线人员尤其是医护人员及时得到必要休整,对较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的人员强制休息。对因参加疫情防控工作未能休假的人员,在防控任务结束后,由所在单位统筹安排补休。对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开展免费健康体检。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一线人员,由市、县两级组织部、工会等部门统筹做好外出休假疗养活动。及时了解一线人员的思想和心理状况,通过各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减压释负。
十一、认真落实一线人员待遇政策。对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按照规定全面落实临时性工作补助、医疗卫生人员一次性慰问补助、卫生防疫津贴等津贴补助待遇。对防控任务重、风险程度高的医疗卫生机构核增不纳入基数的一次性绩效工资总量,向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特别是作出突出成绩的人员倾斜分配。各县(市、区)统筹考虑向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给予适当补助。落实加班(值班)误餐补助政策。
十二、真情关怀帮扶一线人员。统筹用好各级划拨的党费及配套资金,大力支持和慰问疫情防控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和医务工作者。为医务工作者等参加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及时了解掌握防控一线人员的工作、家庭等情况,对有家庭困难、感染疑似、确诊或者隔离观察的,要及时慰问。安排志愿者或者专门人员对一线医务人员家庭进行对口帮助,解决后顾之忧。开通工伤认定“绿色通道”,对医护人员因履行工作职责感染新冠肺炎的,经卫健部门确定,人社部门实行“特事特办”,原则上不再进行调查核实,从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对未参加工伤保险财政补助人员,因履行疫情防控职责受到伤害或者感染发生的费用,由所在单位按照法定标准支付,同级财政予以补助。对罹患疾病或者牺牲的,按规定给予补助和抚恤。
十三、全力保证一线人员集中精力防控疫情。要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力戒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频繁、多头安排基层报数据、填表格、送材料,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原则上由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安排,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各级纪委监委、组织部门要加大督察力度,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工作部署只说不干、敷衍应付、相互推诿扯皮的,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不投入、不深入、不扎实的,不服从疫情防控统一指挥调度的,无正当理由拒不执行上级安排部署的,弄虚作假、瞒报、谎报、漏报、迟报疫情的单位和个人,依纪依规严肃追责问责。
十四、旗帜鲜明为一线人员撑腰鼓劲。落实容错免责减责制度,对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或者出现偏差失误,但能恪尽职守、履职担当,未谋取私利、未构成违法违纪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责任。落实澄清保护制度,及时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正名,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为个性鲜明、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撑腰鼓劲,保护和调动疫情防控一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励他们敢于担当、主动作为。
十五、大力发现宣传表扬一线先进典型。在全市范围内挖掘和发现一批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敢于担当、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特别是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继续坚持通报表扬制度,通过黄石日报、黄石电视台、黄石发布、云上黄石、黄石党建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挺身而出、勇挑重担、迎难而上、经受考验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形成正向激励效应。加大对受到各类表扬奖励的疫情防控一线人员的宣传力度,凝聚起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