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记者 庄婷婷)自2月2日我市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发以来,已经有三批医疗队出征驰援湖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港城白衣天使主动请缨,抗击疫情在最前线,体现了医护人员的大爱精神。这些天来,港城医护人员在抗疫一线情况如何?就此,笔者连线湖北战“疫”最前方。
■ 东海“五金花” 陆续进驻武汉方舱医院
“自2月9日深夜抵达武汉以来,近几天我们一直在接受专业、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涉及医疗救治以及穿脱防护服等多个方面。”2月14日18时30分,笔者连线了正在支援湖北武汉的东海县人民医院护士吴倩倩。
东海县人民医院许珊、蒋淑宏、吴倩倩、侯婷婷、张利娟五朵护理金花通过层层选拔,成为我市第二批援湖北医疗队成员,奔赴战“疫”最前线。截至笔者发稿,蒋淑宏、侯婷婷已完成首次“入舱”工作,其他三人将根据排班情况于2月15至16日完成首次“入舱”工作。
“2月14日早上7点到下午1点,是我的第一个班。”36岁的蒋淑宏是东海团队中第一个进入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开展工作的。
蒋淑宏告诉笔者,防护服密封性好、不透气,穿上防护服,稍微动一动就会汗流浃背,工作期间衣服几乎就没有干过。为了节约防护服,大家上班前坚持不喝水、少喝水,保证工作期间不上厕所。
“当天的主要工作是为患者登记个人信息,测量体温、脉搏、血压、血氧,分发药品等,对一些有基础病的患者还要进行动态跟进。” 蒋淑宏坦言。虽然在方舱医院就诊的均为轻症患者,他们做的也都是基础性的护理工作,但还是觉得压力山大,有些许力不从心。
在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集中收治病患前,吴倩倩曾和其他医护人员前往方舱医院熟悉进入医院流程、医院医疗操作流程。“震撼!”这是吴倩倩在进入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后脑子里蹦出的唯一的词,“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布置得如此整齐划一、一应俱全,且有着一整套完备的治疗标准、护理标准乃至入院标准、出院标准,背后得有多少人在坚守和默默付出啊。”
吴倩倩说:“尽管现在是冬天,但大家众志成城,共抗疫情,春天还会远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一定会取得胜利的。”
■ 赣榆第二批医疗队员进“舱”收治病人
“这几天很忙,始终在同时间赛跑,但我们一切都很好,也请家乡人民放心,我们一定会平安归来。”2月14日15时,笔者连线赣榆区派往武汉参与医疗救治工作的医务人员汪洁、王岩得知,继赣榆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4名成员被分到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同一个科室开展救援工作后,赣榆第二批支援湖北的医疗队成员也已经结束岗前培训,于2月13日被安排到武汉当地一家方舱医院收治病人。
汪洁告诉笔者,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工作,是每一位支援湖北医疗队员正常开展工作的首要保证。
赣榆区中医院的28岁护士王岩是赣榆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成员中年纪最小的一位。2月13日,5人被安排到当地一家方舱医院,和我市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成员共同承担了舱内560个床位的病人救治工作。
“我们分组轮班,6小时一个班次。2月14日早上7点到下午1点,是我的第一个班。”35岁的唐立萍告诉笔者。虽然来方舱医院就诊的均为轻症患者,但人数较多。他们需要为患者登记个人信息,测量血压、血氧、体温,分发药品并随时监测其病情进展。当天只工作了6小时,但凌晨4点就起床乘车赶往医院,两顿饭没吃,穿脱防护服和乘车各用2个多小时,再回到住处已经是12个小时后,唐立萍整个人体力透支,十分疲惫。
“三餐按时发盒饭,怕我们挨冻受冷,还发了冲锋衣、羽绒服和电热毯 。你和2个孩子都不要太担心我,进舱时我会做好自我防护,一定完成任务平安归来。”在酒店休息时和丈夫视频通话的唐立萍说。
“我们的状态都非常好,也很有信心,一定会在岗位上发挥专业所长,为病人提供专业知识,尽全力救治病人,不辱使命。”这是所有赣榆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的心声。
■ 灌云最小“逆行者”捐出3000元慰问金
“我让家人把政府给的慰问金捐给武汉,那里的人们比我更需要。”2月14日晚,远在武汉的灌云县第二批援助武汉医务人员林媛媛通过电话说,已委托自己的父亲将灌云县给的3000元慰问金,通过县红十字会全部捐赠给武汉。另一位首批赴武汉的医务人员乔凌云说起自己“每天最开心的事”,是看到患者从重症病房转到普通隔离病房。
2月14日凌晨,林媛媛开始了自己援助武汉医务工作的第一个夜班,负责自己岗位上凌晨1时到早上7时给病人分发药品、端送饭菜和心理护理工作。“平时值大夜班也是家常便饭,我们来的时候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她告诉笔者。
2月9日凌晨1点,灌云县接到省卫建委紧急指令,连夜选派援助武汉医务人员。26岁的灌云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护师林媛媛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凭借熟练的业务经验和医德医风,最终入选成为该县第二批援助武汉医疗队中最小“逆行者”。林媛媛告诉笔者:“2003年‘非典’时期,我还小,我被白衣天使们保护;2020年,我长大了,身为一名医护人员,我要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保护别人。支援湖北,我义无反顾。”
2月11日,灌云县相关部门上门看望慰问全县援湖北医务人员家属,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当天晚上,我给父母报平安时得知此事。我跟父亲说,我是自愿前往湖北支援武汉的,怎么能要国家的钱呢?”
在林媛媛之前,灌云县首批选派赴武汉前线抗疫的4名护理骨干廖素香、李艳、李莎莎、乔凌云,目前同在武汉同济中法新城院区ICU重症监护室战斗。她们被分成了4个组,不同班次,很少有重叠的休息时间。
每一天,她们都要全副武装进入武汉同济中法医院重症监护室,蒙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中,汗水浸透全身也要忍耐。工作结束后,脱下防护服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脱一层喷一次消毒液,用75%酒精消毒鼻孔和耳道,用双氧水漱口,脱下橡胶手套后手上深重的勒痕,鼻梁被护目镜压出疮……
“姑娘,谢谢!这个时候,我自己的孩子,我都不会让她靠近我。谢谢你,跑那么远来救我们……”这是一位患者在离开重症监护室前对乔凌云说的话。
■ 灌南第一人民医院志愿者的“战地日记”
“领导们放心,我们3个人一定努力把工作做好。在这里我们代表的是整个灌南,不会给家乡人民丢脸的。”这是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驰援武汉ICU护士长张春兰和其他两位随行的王媛媛、樊金昌到达武汉后,发在护理部专用群里的消息。
按照排班顺序,张春兰、王媛媛和樊金昌3个人被安排在重症监护室的不同班次,2月4日正式上岗后,互相都没有见过面,每天只能通过微信互相加油打气:“加油,等回去了我们一起吃顿好吃的。”因为现在处于疫情高发期,他们3人所在的医疗队住的地方距离医院很远,每天上班、乘车花的时间一天十几个小时,只要能挤出一点时间,就想补点觉。张春兰介绍,医疗队是按照部队统一管理,上班时间不准带手机,所有人都统一吃配送的盒饭。“说不辛苦,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看到每个人都在努力地坚持。”张春兰说。
虽然每天都有大批医用物资送到武汉,但是防护用具的使用,每一名医护人员都是能省就省。为了节省防护服,也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大家尽量做到不喝水,上班之前不吃饭,因为每上一次卫生间,就要换上一套新的防护服。王媛媛和樊金昌的“遭遇”和张春兰大同小异———为了防止万一,有的医务人员甚至穿上了尿不湿,沾满了潮气的尿不湿夹着汗水紧贴着皮肤,每次坐下来,屁股上冰冰凉凉的感觉让人忍不住直哆嗦。
“我是重症医学科的一名男护士,相比女生有体力、技术上有更多的优势,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就应该冲在最前线,作出更多的贡献。”作为援助队伍里年纪最小的队员,樊金昌也在这些天里经历了高压的危重症救护任务。
张春兰说:“我知道,这座魅力无限的城市少了往日的喧嚣,更多了一份宁静中的期待和渴盼。短短十几天的时间,让我爱上了这座城市,虽然它病了,但是它依然很美。这座城市一定会很快重新觉醒,愿来年我和我的家人能一起来看武汉美丽的樱花。”
■ 东方医院3名医生加入江苏援助湖北医疗队
2月9日凌晨,市立东方医院接到市卫健委通知,需抽调医务人员组建医疗队援助湖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医院连夜紧急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踊跃报名,最终选派唐新仿、陆业成、蒋大明3名医生参加江苏援助湖北医疗队。
2月14日18时30分,笔者连线了江苏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市立东方医院肾内科唐新仿和心内科陆业成医生。
到达武汉的第二天下午,陆业成、唐新仿、蒋大明3人就和江苏驰援武汉医疗队其他队员们进入位于武汉体育中心的方舱医院进行统一的岗前培训,接连2天的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陆业成说:“虽然方舱医院的患者都是轻症患者,但防护一样不可忽视,只有更好地保护自己,才能全身心去救治病人。”
“在方舱医院,我们的工作主要是查房了解患者的病情,关注患者的需求与情绪,对患者进行安抚,平复患者心情,同时给患者足够的信心。”陆业成说,“当天医院收治病人较多,等到上午8点,护理完所有病人,8名医务人员均已是口干舌燥,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憋得头发晕,在武汉竟然也能全身都湿透了。”陆业成说。当武汉的患者得知他们是江苏医疗队时,还不停地对他们表示感谢,“相信大家并肩作战,一定能早日取得胜利。”
很多亲朋好友发消息问他为什么主动参加支援湖北医疗队?“我是一名普通人,但同时也是一名医务人员,我的职责就是在关键时刻必须要勇敢站出来。即使害怕,也要迎着困难上,这也是临行前妈妈叮嘱我的。”这是陆业成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