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 专题2021>> 连云港党史学习教育官网>> 海属百年
【连网】翻开连云港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田湾核电站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作为中俄经贸合作的大手笔力作,田湾核电站是连云港历史上承接的最大的中外科技贸易项目。一直到今天,这个记录依旧没有被打破。
中俄能源科技合作重磅项目
起航海州湾
1999年10月20日上午,连云港市连云区高公岛乡田湾核电站现场彩旗飘扬,欢声笑语。当时我国单机容量最大的核电站———江苏田湾核电站开工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随着田湾核电站进入施工阶段,设备制造质量和供货运输成为工程最重要的事情。
在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建设阶段,俄罗斯恰逢经济大萧条期,核工业人才流失严重。如何让一个处于停滞状态的工厂制造出高精尖的核电设备?经过多轮磋商,田湾核电站决定聘用并派出以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专家为主要成员的田湾驻俄罗斯设备监造队。
1999年,一支由最大年龄70多岁、最小年龄40多岁的老专家组成的中国核电技术团队坐上了前往西伯利亚的火车。为了配合这些老专家工作,田湾核电站还专门安排了一批大学生帮助他们进行现场实施监理。中核田湾人将这支工作队称为“爷爷带着孙子干”工作队。在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建设中,这种工作法被广泛运用到多个地方。
西伯利亚是俄罗斯气候条件比较恶劣的地方之一。冬天的西伯利亚温度通常都是-40℃,人站在室外,很快就会被冻僵。“叮叮叮”,清晨2点,监造队突然接到电话,环吊梁某个监督点即将焊接。听到这个消息,监造队的负责人急忙穿上厚厚的衣服,赶往设备生产现场。
在俄罗斯,监造队主要的任务就是监造设备材料采购、铸造和成品检验。为了保障工作,他们每天都要“严盯紧逼”地盯在现场,监造队的老同志们不管白天黑夜、冬寒夏暑都随时保持敬业勤谨的初始状态。
当监造队成员乘车来到车间时,车间内是一片热闹景象。俄罗斯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们正在挥舞着各种工具,安装设备。披着雪衣的中国人在车间门口抖了抖身上的积雪,迅速地进入车间监造点岗位开始工作。俄罗斯的工人被这群冬日里依旧红红火火的老顾问们给征服了,直夸中国的专家敬业,值得他们学习。
2007年5月17日晚,田湾核电站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同年8月16日晚,田湾核电站2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这标志着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全面投入商业运行。当天晚上,包括中外专家在内的所有中核田湾人都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从“俄方主导”
到“中方主导、俄方参建”
2012年4月,中俄两国签订了《关于在中国合作建设田湾核电站3、4号机组的议定书》。2012年12月27日,中俄继续深化能源合作的田湾核电站二期工程正式开工,成为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国家重启核电建设后第一个获准开工的项目。今天,走进田湾核电二期工程现场,可以看到巨大的核岛耸立其间。田湾核电二期工程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实现了从“俄方承建的交钥匙工程”到“中方主导、俄方参建”的转变。
田湾二期工程以一期工程为参考电站,在一期工程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重要先进设计和大量自主化优化,核岛由俄方负责设计和供货,常规岛采用国内设计、制造的半速汽轮发电机组,机组额定容量为1126兆瓦,其中常规岛与BOP(Balance Of Plant,即电厂辅助设施)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8%。田湾核电二期基于一期两台机组10余年运维经验,在与俄方充分技术沟通的基础上,做了433项设计改进,其中重大设计改进21项。
“一期工程建设我们走了很多弯路,但这成了我们宝贵的经验。”时任江苏核电有限公司运行总监张毅介绍,“二期的主要建设者有很多曾参与过一期工程建设,知道在哪些关键路径会出现哪些问题,知道怎样做能解决问题,这是田湾二期工程按计划完成的最主要原因。”
对于俄罗斯而言,田湾核电已成为其向全球市场推广VVER技术的“样板工程”。据亲历者介绍,一期工程建设期间,双方更像师生关系,而二期更像是伙伴关系。时任江苏核电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申彦锋称,俄方经常带队其他国家代表团来田湾参观。“俄方的人自己都说,田湾核电是俄罗斯VVER的‘样板工程’,是俄罗斯核电工业的骄傲!”
五六号机组全面建成投产
在田湾核电工作了20多年,亲历田湾核电一期、二期、三期工程的江苏核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兆华在谈到5号机组时不禁感慨,“2015年12月27日,见证5号机组浇筑核岛底板第一罐混凝土这个荣耀时刻,作为一名核工业老兵,我5年后再回田湾,又见证5号机组一步步走到商运,百感交集。”
5号机组第一罐混凝土浇筑原定于2011年4月中旬,但是就在当年3月11日发生了福岛核事故,5、6号机组建设也随之遭遇重大波折。刘兆华说:“但是在中核集团和中国核电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们一直积极寻找突破口,与各方积极沟通,多次转换发展思路,在多种技术路线中进行权衡,包括考虑借势兄弟集团的资源,最终在2015年,依靠中核集团自己的技术力量,迎来了5、6号机组建设的重启。在这几年里,尽管一波三折,但各方力量能够自始至终,矢志不渝地推动国内最后两台M310机组最终落地,这个过程令我感动。”
田湾核电5、6号机组单台额定功率1118兆瓦,建设周期60个月。其中,5号机组于2015年12月底开工建设,6号机组于2016年9月开工建设。该工程是我国“十二五”期间新建核电机组的收官之作,也是国家重点工程、江苏省“十三五”期间的重大项目。
田湾核电5号机组的各路建设者足有上万人之众。在实行业主负责制下的总承包模式前提下,江苏核电作为业主方如何将如此庞大的队伍团结到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最大限度避免推诿扯皮,是管理方面一个很大的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田湾核电采取的办法是“首接负责制”,即与工程相关的任何事情,业主方任何部门任何人只要“接到”,不论是否与自己的责任范畴相关,必须首先“接下来”,全力以赴推动解决,不能以合同责任、责任分工作为挡箭牌,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超出自己能力的向上级移交,直到找到能够解决问题的组织或者个人。江苏核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源平坦言:“大家都是为国家建设核电站,核电站是大家的核电站。”站在这个思想高度,田湾核电把总承包单位及各安装、土建单位团结在了一起。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正在建设的三期工程带来了严峻困难。江苏核电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保障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不误”。2月10日,田湾核电三期工程首炉72组核电燃料元件安全送抵核电站,为田湾核电5号机组装料做好准备工作; 3月12日,田湾核电5、6号机组作为国家重点工程和2020年江苏省重大项目,其有序复工进展成效在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不能让疫情影响到重大工程的进展,在科学防控疫情的基础上,三期工程设备、物资相继到位,复工人员有序返岗。
2020年9月8日当天13时35分,田湾核电5号机组完成100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成为当年全国首台商运核电机组。11月28日15点08分,随着三台主泵启泵,主系统温度上涨,田湾核电6号机组热态功能试验(简称“热试”)正式开始,标志着田湾核电三期工程又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
2021年6月2日22时06分,随着100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试验的圆满完成,田湾核电站6号机组正式具备商业运行条件,标志着田湾核电站三期工程(5、6号机组)全面建成投产。
开启全球核安全典范新作
2018年6月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内花团锦簇。作为中俄经贸一揽子项目的子项目田湾核电四期项目7、8号机组正式签约。这标志着长达一年的田湾核电四期项目完成了最重要的框架协议谈判。
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份框架文件背后藏着一支从零开始的无“时差”的谈判团队。
莫斯科与北京相差5个时区,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出尽可能多的谈判时间和回旋余地,田湾核电四期项目谈判团队奔赴俄罗斯的行程都安排在周末,确保周一即可投入会谈,实现与俄方作息时间的无缝衔接。北京与连云港相隔700公里,谈判团队做到了零距离,很多谈判人员的行李箱常常是过家门不打开。合同谈判旷日持久,谈判团队练就了带着问题休息、随时进入工作状态的本领,手机信号覆盖到哪里,工作就开展到哪里。
随着谈判进入尾声,编制一体化工程三级进度计划被提上了日程。工程计划是核电站建设的时间表。此次田湾核电站四期工程采用的是俄罗斯AES-2006三代核电技术。一体化计划的具体负责人、工程计划科高级工程师杨华介绍,同早前的技术相比,进行了大量设计改进。一方面,工程量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土建钢筋量增加了49%、混凝土增加了32%、电缆量增加67%、工艺管道增加了15%;另一方面,由于设计改进,编制计划的基础信息尚未完全提供,如此巨大的变化,对于工程进度的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过去各领域工程计划的编制在不同的平台上开展,计划匹配难度大。田湾核电四期工程项目建设工期紧张、项目参建单位多,接口管理复杂,按照传统计划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的要求。为此,工程计划处主动担当、牵头开展了一体化计划集成管理工作,并组织参建各方成立了一体化计划专项工作组,为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成立了以吴俊刚为队长的先锋突击队,工程计划团队确定了“在统一的进度管理平台上开展一体化计划管理,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工作目标。
经过多部门的联合努力,2021年5月19日下午,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顺利开工。“田湾核电站是中俄在高端装备制造和科技创新领域最顶尖的合作项目之一。”俄罗斯核电建设出口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代表处总代表米纳克夫介绍,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采用俄罗斯核电站主力机型AES-2006机型,并在原机型基础上参考了田湾1、2号机组运行经验,增加了非能动安全系统比重。建成后,项目单机容量将达到126.5万千瓦。机组运行后,其换料周期有望达到18个月,机组可利用率将达到90%。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田湾核电站是中俄核能合作的典范项目,是两国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和平利用核能的生动写照和样板工程,更是中俄两国深厚友谊的见证。今天田湾核电站已是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样板和全球核安全的典范工程,未来,这里将成为中国实现“碳达峰”,助力全球“碳中和”的新标杆。(周莹 史贽仁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