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历史观大势,总有标志性事件开启伟大新征程,给予人们砥砺奋进的巨大力量。
“孙悟空的故事如果说有现实版的写照,应该就是我们连云港在新的世纪后发先至,构建新亚欧大陆桥,完成我们新时代的‘西游记’。”这是2009年4月20日,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视察连云港时提出的殷殷嘱托。
那一年,国务院通过《江苏省沿海发展规划》,酝酿已久的江苏沿海开发上升至国家战略;那一年,连云港徐圩新区打下第一根桩。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昂起了“龙头”,江苏沿海开发开辟了新的主战场,连云港后发崛起有了新的增长极。
伟大的嘱托催人奋进,殷切的期望鼓舞人心。行至“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全面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新起点回望,这是连云港乃至江苏沿海发展历程中一阕极不平凡的奋进篇章——
十二载风起沿海,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市委、市政府坚定“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奋斗目标,严格按照环保安全、工艺设备、投入产出、品质品牌四个“世界一流”的要求,主导并强力推动“加快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徐圩新区于一片盐碱滩涂上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在磨砺中成长,在变革中发展,在奋进中跨越,在时代进程中不断创造新的历史。市委书记项雪龙说,“‘十四五’时期,连云港将在谱写沿海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创‘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新境界中,为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贡献力量。”
十二载夙兴夜寐,在江苏省委、省政府亲切关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倾力支持下,徐圩人坚韧、尽责、高效、创新,奋力扛起“高质发展”的使命,挑起“后发先至”的担当,在新征程中不断开创新的未来。“作为连云港工业发展的主阵地,徐圩新区必须始终守住安全和环保底线,增加安全环保有效投入,着力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市长方伟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要求江苏‘为全国发展探路’。省委省政府强调:推进沿海高质量发展其势已成,到了全面发力的时候。”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圩新区党工委书记石海波说,牢记伟大嘱托,不负殷切期望,始终坚持新思想指引、新理念导航,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加快打造全国沿海临港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加快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强大动能和发展实效,奋力夺取新征程的开局之胜!
贯彻新理念 沿海发展“争当表率”
开局“十四五”,江苏沿海发展开启新征程。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召开沿海发展座谈会,吹响了江苏沿海发展的新号角——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谱写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产业强则沿海兴。坐拥“桥头堡”之地利,江苏沿海开发国家战略赋予了连云港“龙头”地位,在市委、市政府确立的“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目标愿景中,“产业强市”是核心战略。徐圩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深刻认识到,只有加快产业重大项目建设,才能担当胜任港城后发崛起的“主战场”,在江苏沿海开发“一盘棋”中下好“先手棋”,在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战略布局、构建石化产业“双循环”新格局中彰显“徐圩价值”。
锚定“产业发展高质量”,徐圩新区不仅追求项目体量之大,更注重项目质量之高、引领力之强。今年5月,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重要龙头项目、国内首套乙烯综合利用项目在徐圩新区建成投产,将打造原料多元化烯烃产业示范基地,填补国内在高端新材料领域诸多技术空白。与此同时,投资达677亿元的全省重大项目——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向着6月30日装置中交的目标加速冲刺……经过12年艰苦创业,截至目前,徐圩新区累计完成产业投入超1300亿元,累计引进重点产业项目总投资超3300亿元,基本完成以石化为龙头的临港主导产业项目布局。
“应国家战略而生,因区域合作而兴,凭高质量发展而强,循新发展理念而进。”石海波说。徐圩新区从规划建设之初,就承载着国家领导人“后发先至”的殷殷嘱托,肩负着“产业强市”的重要使命。纵观新区发展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融入血脉,化作基因,不断引领和推动园区建设和产业项目高质量发展。
开局“十四五”,徐圩新区发展迎来了爆发期、加速期和收获期。产业项目建设气势如虹,捷报频传,在江苏乃至中国东部沿海发展“大坐标”上格外抢眼——
上半年,徐圩新区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5亿元,同比增长49.1%,其中工业投资270亿元,同比增长39.5%,占全部投资比重达83%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5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8.9倍以上……在虹港石化PTA二期、卫星石化、鹏辰新材料等项目投产运行的拉动下,全区重点工业企业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预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14亿元,同比增长108.2%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2%。新区重点项目推进“犇”出“开门红”,一举摘夺全市首季“流动红旗”。6月,2021中国化工园区与产业发展论坛上,继连续6年获评“中国化工园区潜力10强”后,徐圩新区首次跻身全国30强。
省、市主要领导密集调研,省、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于此,亚洲炼油和石化科技大会、中国工业污水处理及回用大会等国际国内盛会扎堆落子……坚持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产业集群突破推动发展能级跃升,徐圩新区不断将“蓝图”变成“实景图”,把“潜力”转化为“硬实力”,为连云港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支点、推动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作了贡献、当了表率。
打开新格局 绿色发展“争做示范”
一个引人瞩目的新变化是,徐圩新区在资本市场越来越“热”。
3月29日,徐圩新区公用工程项目百亿银团签约仪式举行,这是连云港市有史以来国有企业组建的最大的银团贷款项目。此前一周,新区江苏方洋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第一期境外美元债券在香港联交所成功定价发行,刷新了最低发行利率的“全国纪录”。
“金融活水”潮涌徐圩新区,资本方看中了什么?年初的一条消息可见端倪——1月12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绿色化工园区名录(2020年版)》,徐圩新区成功上榜创建单位名单。
徐圩新区开发建设之初,外界曾对生态环境颇为担心。但走进徐圩,人们惊讶地发现,这里听不到机器轰鸣、看不到工厂冒烟、闻不到化工气味。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徐圩新区PM2.5均值同比下降25.3%,空气优良率同比上升2.5%。善后河闸国考断面年均值为Ⅲ类水。
一边是千亿级石化产业项目集聚落地,一边是生态环境始终保持良好状态,徐圩新区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视作“生命线”,着力做好三篇文章——
一是让产业充分“循环”。走进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规划展示馆内——生产PTA的虹港石化能为化纤产业供料;中化的“碳三产业链”给下游中化塑料提供原料;基地南北规划建设的精细化工园区,所有原料都由园区上游企业提供……在徐圩新区,从规划到招商,始终坚持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的原则,不在“链”上的项目坚决不要。一个上下游相互循环、产业链相互连通、价值链互为补充的绿色产业链条已近闭环成链,目前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达70%以上。
二是让标准更加“严苛”。以水处理为例,“徐圩标准”高到让锦鲤成为水质“检验员”!江苏方洋水务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2019年,徐圩新区获批国家级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园区和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模式试点,现已初步建成全国工业园区单体规模最大的污水集中再生回用中心,污废水经再生处理后70%回用于产业,满负荷运行后可每年实现污水减排量2500万吨。
为了“蓝天白云”,不惜“真金白银”。徐圩新区先后投资350万元搭建园区环境信息管理平台,投资1800万元建设环境监测实验室,为提升绿色管控能力提供系统化支撑。今年1月,《徐圩新区打造国内化工园区生态环境示范标杆、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三年行动方案》出台,作为新区党工委“1号文件”印发。
三是让生态“美丽”升级。走进徐圩新区区史馆,两张分别拍摄于2009年和2019年的卫星图片,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十多年前,盐碱滩涂白花花一片;如今,大片绿地向东延伸,彰显生长的力量。生态巨变背后,徐圩新区启动13个重大生态环保工程,初步构建集重大环保工程体系、水生态体系、环境污染防控体系、绿色生态防护体系、产业循环发展体系于一体的生态环保体系。在茫茫盐滩上绘美一张“区中有园、园中有湖、湖中有景”的“生态名片”,更铺展一条被马拉松跑友热赞的“最美赛道”。
坚定不移走经济快速发展、生态依然良好的路子。如今,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徐圩新区最鲜亮的底色、最鲜明的标识和最美丽的名片——2019年7月,国家生态环境部、科技部、商务部三部委正式联合发文,批准徐圩新区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新征程已经开启,新发展格局正全面打开。预计到“十四五”末,徐圩新区将实现工业应税销售收入突破3000亿元,其中“十四五”前三年年均应税销售收入增幅将超过100%,工业增加值约1000亿元,力争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化工园区前3强,成为连云港产业强市战略的重要支撑和江苏沿海新型工业基地,在新一轮沿海高质量发展中“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为连云港实现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将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鼓舞昂扬斗志,为推动连云港在全省争先进位,守好主战场,打好主战役,当好急先锋,心无旁骛投身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建设伟大实践。”徐圩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赵厚峰说。
奋进新征程 高质发展“走在前列”
2020年是连云港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决胜之年。在这场落实总书记嘱托的“主攻仗”中,徐圩新区交出了“高分卷”——
经过四个多月的征集评审,徐圩新区三项经验做法入选全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典型案例。其中,“三年近千亿高强度产业投入,徐圩新区成为江苏沿海发展新增长极”入选后发先至案例,“徐圩新区创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引领全市石化产业绿色转型”、“徐圩石化基地安全生产‘三项机制’获全国推广,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等级评估全省第一”入选创新突破案例。
“三项‘徐圩经验’分别聚焦产业、环保和安全,这是建设全国沿海临港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打造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的题中之义和必由之路。”石海波分析,园区高质量发展包括现代产业体系的规模质效、生态环保体系的科学有效、安全防控体系的智慧高效等多个方面,这些都落脚于园区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推进园区治理能力现代化,正是徐圩新区“十三五”期间聚力而为的“一件大事”。对标四个“世界一流”标准,唯有不断推进园区治理现代化,探索一条高水平治理之路,才能真正提升国际影响力,打造“世界级”的产业基地。以改革思维破解现代园区治理难题,徐圩新区创新组建了两支“特种部队”——“186”大队和“398大队”。
“186”大队即徐圩新区应急救援抢险大队。由1支技能全面的高素质综合突击队、8支技能独特的高水平专业突击队、6支协同配合的高效率支撑保障队组成。自2019年6月组建以来,无论扫雪防冻、疫情防控,还是突发事件等各类抢险救援任务,始终守护在徐圩新区的“第一线”;“398大队”即徐圩新区环保治理攻坚大队。今年3月的授旗仪式上,队员们庄严宣誓:“牢记国家战略使命,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加快建成世界一流石化基地而努力奋斗!”
园区治理不仅“敢创新”,更加“有智慧”。结合大开发、大建设的实际,方洋集团加快推进“智慧工地”建设。目前,智慧工地一体化平台首期项目建成并进入试运行阶段。该平台运用人工智能、传感技术、虚拟现实等技术集成,通过各类传感设备实时获取各施工现场各类信息。工作人员说:“互联网+与传统建筑行业深度融合,为工程管理加上了‘智能锁’。”
不仅强调“发展速度”,更注重提升“民生温度”。今年是徐圩新区石化产业重大突破之年,6万产业建设大军战工地、守现场、保项目。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新区围绕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确定了“十件实事”,把“星级服务”送到“最前线”。走进石化基地综合服务区二期,超市、药店、医疗救助点、五金采买店等应有尽有,为132家施工单位4000余工人提供生活配套服务,打造温暖“徐圩之家”。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后发先至,梦想启航。
省委、省政府沿海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把沿海发展作为“十四五”发展的紧迫任务、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连云港“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以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为核心区,全面推进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省市倾力支持、协同发力,徐圩新区发展迎来新机遇,踏上新征程。
当前,徐圩新区正在委托国际知名咨询机构,开展连云港石化基地国际影响力研究,快速培育和提升连云港石化基地的品牌价值,集聚高端资源要素,形成世界级石化基地的核心竞争力和独特的国际影响力。
“省市有要求、徐圩有行动、落实见成效,一直是新区工作的鲜明基调。”石海波表示,将牢记总书记伟大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切实转化为推进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建设的不竭动力,奋力开创“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新境界,在新一轮沿海高质量发展中“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奋力夺取“十四五”开局之胜!奋斗历程波澜壮阔,初心使命历久弥坚。6月17日,徐圩新区迎来开发建设十二周年。庄严国旗下,浩瀚大海边,徐圩人齐声喊响:“高质发展、后发先至”——这是奋进新征程的激越号角,这是践行伟大嘱托的“徐圩回响”!
总值班: 王夫成 刘昆 编辑: 张艺雯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