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莹 连发 连科 连工信
聚焦实体经济,扩大有效投入,延伸产业链条,加速崛起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高地。
全力构建石化产业基地
【报告内容】加速推进石化龙头项目,整合、提升、带动南北两翼板块,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高水平建设石化产业研究院,加强关键共性技术、重大工程装备攻关,实现重要基础原料、关键产业环节的自主可控,助力我国石化产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以更大力度推进安全绿色循环发展,形成经验、掌握标准、引领行业。“十四五”末,实现应税销售收入3200亿元,基本建成我国最大的原料多元化烯烃产业基地、最具影响力的聚酯原料生产基地、全国领先的高端新材料生产基地和国际最具竞争力的电子化学品生产基地。
【权威解读】党代表石海波(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圩新区党工委书记):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是连云港市实现“后发先至”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目前,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已初步形成盛虹石化、卫星石化、中化循环经济产业园三大产业集群,“十四五”末将建成我国最大的原料多元化烯烃产业基地,可以支撑万亿级的产业链条经济规模。我们要抢抓机遇,借势发力,按照党代会报告的要求,加快推进石化基地龙头产业项目在明年上半年全部建成投产,同时向南北两翼延伸产业链,快速完成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的框架布局,力争在“十四五”末实现应税销售收入突破3200亿元。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较快,去年综合实力已排在全国616家重点化工园区的第29位,力争在“十四五”末进入全国前三位,但与世界先进石化园区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报告提出“加强关键共性技术、重大工程装备攻关,实现重要基础原料、关键产业环节的自主可控,助力我国石化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这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也体现了新一届市委的历史担当。我们将大力招引和整合各方面的科技和人才资源,高水平建设石化技术研究院,强化关键“卡脖子”技术的联合攻关,在高端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和化工新能源等方面尽快取得突破,为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石化园区提供科技支撑。
报告还提出了“以更大力度推进安全绿色循环发展”的要求,这是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遵循,也与国家推进实施“双碳”战略高度契合。目前,新区已经研究制定世界一流石化基地安全环保标准体系,出台了三年行动方案,并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效,已通过国家绿色化工园区专家评审,安全风险管控能力也有较大提升。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央企的合作,引进推广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在不断巩固拓展安全环保成效的基础上,重点围绕节能降耗和“双碳”目标,积极推广运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努力打造国内化工园区生态安全和循环发展的示范标杆。
加快崛起“中华药港”
【报告内容】聚力壮大生物药、化学药、现代中药、原料药四大核心产业,培育产业梯队,打造更富影响的领军企业和制造集群。积极发展医疗器械、辅料包材、制药装备、医药服务等板块,形成多门类、全链条的产业高地,5年后,全市医药产业年产值突破1800亿元。高水平建设花果山医学科学中心,汇聚创新资源,丰富产业生态,推动新药研发到上市的专业化、全过程、立体型服务,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医药创新中心。
【权威解读】党代表尹哲强(市委常委、市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对加快崛起“中华药港”进行了专题阐述,指明了今后五年的发展蓝图和奋斗目标。市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将坚决以市党代会精神为指引,充分释放自贸试验区、国家级开发区、综合保税区“三区叠加”效应,加速构建行业领先的产业体系、专业集成的服务体系、开放融合的政策体系,全力助推全市医药产业高位发展,全面展现“具有港城特色、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华药港壮丽图景。
坚持以最高定位引领发展蓝图。围绕打造“全国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和世界知名的医药创新基地”的总体定位,按照“4+X”产业体系规划,聚力壮大生物药、化学药、现代中药、原料药四大核心产业,积极培育医疗器械、辅料包材、制药装备、医药服务等新兴板块,形成多门类发展、全链条聚合的产业高地,实现优势巩固提升,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企业、产业梯队和制造集群,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化医药产业体系。
坚持以最高平台赋能产业集群。持续释放自贸试验区最高平台效应,深化与国内外机构在新药研发生产、先进临床医学研究、国际诊疗合作等领域合作。重点围绕中华药港“一区两园”发展布局,推动核心区科创研发、智能生产、商务服务等功能载体建设,加快汇聚人才、资本和创新成果等优质要素,构建从孵化、中试到产业化的全产业链,全方位满足医药企业研发生产需求,辐射带动全市医药产业持续高速发展。
坚持以最优生态打造创新中心。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之路,全面构建创新生态体系,聚焦医药产业链关键环节,以花果山医学科学中心为引领,打造中华药港系统性医药科创平台和专业服务体系,持续搭建符合CNAS、CMA以及国际标准的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同步推进药物检验检测、注册审评、知识产权等药政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从研发到上市的专业化、一站式、立体型服务,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医药创新中心。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报告内容】加快高效低碳燃气轮机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巩固大型风电产业优势,稳步发展核电及其装备制造,拓展光伏、锂电、氢能源等产业版图,努力建设国内领先的新能源基地。大力推动高性能纤维产业发展,加快硅产业向高端跃升,积极发展集成电路材料产业,奉献更多港城制造的“大国重器”和“超级材料”。
【权威解读】党代表许东方(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我市将紧紧围绕“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部署,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以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为主线,以优化创新要素布局为切入点,以创新主体培育为着力点,推进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
重点部署产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产业技术自主可控,集聚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支撑要素,提升重点领域创新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重点推进燃气轮机大科学装置、省风力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期间,燃气轮机大科学装置基本建设,具有完备的试验能力,并向产业提供技术许可、技术咨询、工程服务等业务,推动其产生更多前沿科技成果,集聚燃气轮机配套及关联资源。重点推进连云港新材料产业核心技术自主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构建以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硅材料、化工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加快突破优势领域自主可控及转型升级的瓶颈,努力实现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自主化、硅材料高端化、化工新材料规模化,引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打造优势产业链,加强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整合、延长和优化,强化“链主”企业培育,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协同发展,加速形成新材料产业集群;厚植区域产业优势,坚持错位发展,明确各区域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着力打造“中华材料港”,并布局建设高性能纤维产业园等载体,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到2025年,实现新材料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力争突破800亿元,成为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把我市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报告内容】坚持特色化、品牌化、高端化,加强研发攻关、科技赋能,突破智能装备、核心部件,引领工程机械、纺织机械等板块做大做强。促进冶金行业提档升级,加快向精品钢、特种钢转型,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壮大粮油、食品、酿酒等产业规模,加强市场开拓,打造一流品牌,增强综合竞争力。积极引导企业加强技改,推进“两化融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权威解读】党代表董作村(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十四五”期间,我市装备制造产业将突出纺织机械后整理、碳纤维成套装备、智能装备、矿山工程机械装备、大功率风电机组等重点行业领域,引导企业增强自主研发实力,突破重大装备技术攻关,不断提升企业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水平,“十四五”末产业产值达到600亿元。“十四五”期间,冶金行业将重点发展精品特钢、建材钢、钢制品深加工等高附加值产品,研发突破航空航天、海工船舶、新一代核电装备、深海钻采、油气管线等高强度、高性能特殊用钢,进一步扩大高端产品占比和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产业产值达到800亿元。食品产业向品牌化、精深化、绿色化方向发展,通过电商等互联网新媒体,全面提高产品附加值,全力打造地方百年“老字号”,产业产值冲刺300亿元。“十四五”期间,市工信局将推动新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96以上,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在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广泛普及。争创国家及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50家以上,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示范试点企业20家以上,建成智能工厂(车间)20家以上,培育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个以上。
持续做强现代服务业
【报告内容】建设临空物流园、高铁物流网,集聚海运快件、航空快运、冷链物流等业态,构建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培育跨境电商,加快提升专业电商,更好发展农村电商,持续壮大互联网经济。加强金融资源汇聚,全面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育发展新型金融主体和业态,在服务实体经济中优化金融生态、维护金融稳定、壮大金融产业。
【权威解读】党代表韦怀余(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相关要求,切实有效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新冠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市以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为主攻方向,以推进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多样化为着力点,顺势求变、破局立新,赋能“十四五”时期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充分发挥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加快推进以连云港港区、铁路货站、综合保税区、物流园区、花果山机场等为主体构建公铁水互联互通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创新物流运营模式,深化制造、商贸、农业、金融等与物流业的融合发展,形成“高端增值、智慧互联、绿色低碳、高效便捷”的“大物流”产业体系,积极建设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将我市打造成为全国物流枢纽。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致力于把电子商务产业打造成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具有连云港特色的电子商务模式,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培育一批专业功能独特、生态系统健全、集聚辐射力和创新竞争力强的电商平台和企业。加快电商平台东海、赣榆、灌云、灌南特色馆及村级电商平台建设,培育孵化发展一批电商直播基地、电商特色小镇、本土电商品牌企业。全面推动我市电商平台国际化,深度挖掘我市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培育形成石油化工、医药、农产品等一批跨境电商特色出口产业集群。创新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重点引进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有特色的城商行以及有实力的证券、期货、保险机构来连云港市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机构拓展服务网点,设立小微、三农专营机构。加强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稳步发展保险业。创新保险经营组织形式,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程度。立足高端金融定位。重点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需求,创新金融业态,强化主体培育,加快推进建设服务苏北的区域金融中心。
总值班: 王夫成 曹银生 编辑: 张笑爽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