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莹 李耀华 李慧 连发 李军 王从帅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生产、生态、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转型。
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报告内容】以战略环评引导发展,深化“三线一单”治理创新,让“生态立市”成为鲜明导向和主动选择。科学落实能耗总量、强度“双控”,协同推进减排降碳、节能增效。加强约束性指标市级统筹,大幅增加生态碳汇,为先进产业提供空间。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提升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动企业开展节能、近零排放改造,建设低碳循环园区。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积极促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攻关和应用,走出绿色发展新路。
【权威解读】党代表韦怀余(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我市将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双碳”工作部署要求,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坚持生态优先,推进高质量发展,将采取以下工作举措:
摸清碳排放“家底”。加强基础研究,系统分析能源结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及支柱产业碳排放变化情况,结合我市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现状,找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碳减排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导向,对重大项目开展达峰关联性分析。
研究制定全市达峰方案。市发改委将积极做好牵头工作,研究制定全市达峰方案,并组织相关部门编制建筑、交通、能源、农业、林业、工业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实施方案,形成“1+N”的达峰方案。科学预测峰值,分类实施达峰计划。以全市达峰目标为引领,科学预测各行业各地区峰值及达峰时间。将峰值目标分解落实到重点领域、行业及区域,加大约束力度,压实各方责任,按照能源、装备制造、钢铁等行业按期达峰,石化行业尽早达峰的思路,分类实施,确保总体跟上全省达峰部署。对新上项目有保有压,加强对高能耗低能效项目的控制,鼓励实施先进、高效、低碳的项目。对存量项目加强能效提升和技术减排,严控已有项目碳排放增量,避免将“碳达峰”变成“攀高峰”,确保平稳进入峰值,有效衔接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探索试点示范新路径。大力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重点发展低碳交通、绿色建筑,推动低碳城镇建设,积极创建低碳试点示范市县,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园区,创建零碳园区、零碳社区、零碳校园。支持建立公共管理平台,加强能源和排放的管理。
严格执行减煤措施。通过强化源头管理,严格实行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通过以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为抓手,制定“一企一策”控煤进度安排和措施,推进全市控煤工作。通过实行月度预警,加强煤炭消费监测,提前预判数据指标。
持续加大生态环保力度
【报告内容】强化大气污染点源、交通源、城市面源综合治理,实施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实现空气优良率更大突破。深化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共治”,协同推进城镇生活、农业面源、工业污染防治,确保水质全面达标。有力防治土壤污染,科学修复污染地块,稳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努力建设“无废城市”。
【权威解读】党代表唐光普(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生态环境高质量”为导向,坚决抓好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全面落实盛虹炼化项目环评审批承诺事项,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全面打好蓝天保卫战。定期调度“点位长”履职工作,确保管控措施“有人管”,出了问题“可追查”。加快推进4家钢铁企业全流程超低排放和评估监测工作,加大联合执法检查力度,落实产品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限制标准,提高水性和低挥发性涂料、油墨、胶黏剂、清洗剂的使用比例,对无组织废气排放问题实行“销号式管理”,严厉查处煤炭储运、销售、使用等违法行为;因地制宜解决群众冬季取暖清洁能源替代问题。持续实施PM2.5浓度“周排名、旬通报、月约谈”制度,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不力、PM2.5浓度持续垫底的乡镇、街道进行约谈、曝光。
全面打好治水持久战。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墟沟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尽快建成,推动市开发区恒隆及东海县西湖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近期投运,启动大浦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分类推进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年底前完成342个行政村、698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确保全市80%建制村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落实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新、改、扩建排放污水的建设项目水污染物指标按2倍削减替代,与控制单元断面水质衔接,水质不达标断面控制单元内原则上不新增水污染物工业项目。
全面打好净土守卫战。加强对产废和经营处置企业的管理,提高全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确保全年规范化管理考核达标率90%以上。推进危废处置设施建设,推动灌云光大环保三期3万吨/年和赣榆柘汪产业区1.5万吨/年危险废物焚烧项目尽快形成处置能力,实现全市固危废安全处置。推进减存量、控风险专项行动,继续做好“两灌”化工园区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监管,持续加大危险废物环境执法力度,打击固废违法行为。全面推进化工园区整治。严格落实盛虹炼化项目审批承诺事项,加快推进企业整改关闭工作,对安全环保问题突出、整改治理无望的企业依法关闭,对达不到整治标准的化工企业坚决不予复产,年底前确保“两灌”化工园区20家化工企业取缔关闭到位。同时,加大对复产企业监管力度,强化关停化工企业的监督,做好废弃化学品等危废的规范申报和安全处置。加大环境巡查力度,规范整治园区雨水沟和雨水排口。强力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督促园区进一步完善环境在线监测预警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加大污染追踪溯源力度。
全面构建新时代公园城市
【报告内容】发挥“山海相拥、港城相融”禀赋特色,遵循“带状城市、组团发展”空间特点,革新理念,精心营造,建设公园里的城市。依托山海河湖等生态资源,构建系统完善的城市绿脉。保护开发海域、岛屿、岸线、湿地,展现“百里蓝湾”的壮美景象。做优环云台山、环锦屏山景观体系,铺展“半城青山、山城相映”的美好画卷。积极推进国土绿化,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增加城区功能性绿地,做美水岸水景,建设口袋公园、街心游园,让市民转角见绿、出门入园。
【权威解读】王友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全力构建新时代公园城市,就要科学布局功能性绿地,持续做美水环境,建设口袋公园、街心游园,从而让市民“转角见绿、出门入园”成为现实。
今后五年,我市将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为指引,规划扩建、改造升级、新建宋跳公园等21座综合公园,新桥社区公园等25座社区公园,磨盘山植物园等6座专类公园,新孔路游园等47处游园及带状绿地。争取建成云台山、锦屏山等郊野型绿道,临洪河、滨海绿道等生态型绿道以及西盐河、龙尾河等都市型绿道。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绿化覆盖率达到42%,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其中,今年将着力夯实基础,完成创建省生态园林城市目标任务分解,启动重点项目建设。市区将新增绿地面积230公顷,建设园博园、玉带河公园、朐阳公园、刘志洲山体育公园等公园,构建大中小配置合理公园体系,建设游园15处,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覆盖率达到87%。推进各类规划编制和绿线、紫线、蓝线、生态红线等划定公布工作。明年建设园博园(续建)、凤凰山公园、赣榆城南公园、青口湿地公园等公园,建设游园20处,实现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覆盖率达到90%。公园绿地生态性、均衡性、可达性、功能性显著增强。各类绿地景观品质有效提升,特色突出。城市山体、水体、废弃地等生态修复工作推进达标。市政设施、污水处理、市容环境等有力推进,成效明显。此后,还将建设宋跳公园,改建白虎山公园、猴嘴公园、蝙蝠山公园等山体公园,建设游园20处,实现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覆盖率达到92%,力争生态园林城市各项指标全面达标。
围绕本次党代会报告目标,我市还将依托山海河湖等生态资源,构建“一湾、两廊、十带”城市“绿脉”。与相关职能部门和绿化责任单位并肩作战,保护开发海域、岛屿、岸线、湿地,展现“百里蓝湾”的壮阔气象。进一步做优环云台山、环锦屏山景观体系,揽山入城、留白透景,铺展“半城青山、山城相映”的美好画卷。为了实现新时代公园城市建设目标,市住建系统将进一步修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规划,划定并公布城市绿线,强化绿地生态系统保护,制定生态修复实施计划,积极开展破损山体、废弃地、水体生态修复,着力形成大中小配置合理、布局均衡的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彰显山海相拥自然风貌特色。
【权威解读】党代表徐希娟(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建设生态的幸福河湖,既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生产的需要,也是支撑乡村振兴促进新发展的需要。今年以来,我市以河长制为抓手,把持久水安全、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优质水资源、先进水文化作为水利工作重点,在全省率先出台幸福河湖实施方案;以生态富民为目标,有序开展石梁河水库生态综合治理、新沂河、新沭河百年一遇提升等骨干工程建设,创建幸福河湖32条,力争早日实现“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景美人和”的幸福河湖建设愿景。
在保障河湖安全上,我们将加快提升抵御流域、区域洪涝灾害能力,在继续做好鲁兰河治理、新沭河灾后应急治理、武障河闸拆建、玉带河闸拆建等工程建设的同时,重点推进新沂河、新沭河百年一遇提升、石梁河水库生态修复等一批水利骨干工程建设,实施青口河、石安河、兴庄河等区域骨干河道治理,实施海堤巩固、江河湖支流治理、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泵站除险加固工程,构建高标准现代骨干河网,确保全市河湖安澜。
在优质水资源供给上,适时启动石梁河水库对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把石梁河水引入市区主城区。进一步强化水源地保护,优化水源地布局,推进沭新渠四营水源地、东海县沭新渠白塔水源地的标准化建设,争取三年内实现主水源地标准化全覆盖。健全水源地长效管护机制,切实保障全市饮用水安全。巩固农村区域供水一体化建设成果,加快推进农村供水水厂标准化建设,提升“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在水生态维护上,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合理确定生态流量,加强调度管理,稳步提升河湖生态系统质量与稳定性。加快推进石梁河水库生态修复工程,一期工程投资6亿元,建设55公里环库道路,建设4个入库河口307公顷生态湿地,建设109公顷生态涵养林带。持续开展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生态河道管护机制,助力乡村振兴。
在水环境打造上,全面提升与百姓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城乡水体环境质量,实现“水清岸绿、宜居宜赏”,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启动东盐河河滨公园二期工程,分阶段对东盐河进行绿化、美化、亮化,积极打造幸福河湖标杆。同时,还将推出更多满足广大城乡居民需求的滨河滨湖公园、亲水游览区等,进一步改善城乡水生态环境,让广大居民共享水环境提升带来的成果,切实提升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总值班: 王夫成 曹银生 编辑: 张笑爽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