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突出乡村振兴 强化“三农”工作 加快县域经济的现代化跨越

□ 周莹 王文 连发  连工信 杨迅 彭亚辉

县域经济是我市发展的短板和弱势,各县区要直面差距、奋力赶超、加快崛起。

确立高远追求

【报告内容】全面增强主动性和紧迫感,自我加压、比学赶超、竞相发展,力争“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普遍进位,一半以上县区稳定跻身全国百强,东海成为东陇海产业带上的发展标杆,灌云、灌南综合实力超过苏北平均水平。加强市县统筹,完善促进县域发展的制度机制,确保支持引导到位、压力传导到位、科学考核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全面展现县域发展新气象。

【权威解读】党代表韦怀余(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县域经济是支撑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具有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作用。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坚持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推动县域经济特色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力争县域综合实力排名实现争先进位。一是实施规模工业企业数量倍增工程。发挥省级工业园区龙头作用,建好用好乡镇工业集中区,坚定不移地主攻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建设大园区、汇聚大产业,促进上下游企业集群集聚,切实增强县域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二是实施强乡强镇培育工程。鼓励各乡镇以强带弱、强强联合,重点打造一批工业强镇、现代农业大镇和乡村旅游名镇。推进乡镇产业发展,以产业体系夯实特色集镇发展基础,完善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特色镇承载能力。三是实施县域发展环境提升工程。推进县城提高发展层次和质量,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空间集约利用,推动县城建设要素集聚明显、基础设施良好、服务体系健全的现代化城市,成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四是实施县域机制体制创新工程。完善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优化指标、分类考核。深化县域投融资、财税等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释放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

完善城镇体系

【报告内容】加快推动县城建设中等城市,做优功能品质,吸纳优质要素,促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引导重点中心镇成长为现代新型小城市,加强基础配套,做强公共服务,创造精巧精美的人居环境,成为县域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节点。推动乡镇紧凑集约发展,形成较高水平的城镇生活,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现代化。

【权威解读】王友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全面提升“一主一副,三辅五重点”城镇空间发展水平,支撑县域经济发展。提升海州城区、连云城区、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中心城区发展能级,重点加强连云区的城市建设力度,增强赣榆城区承载力和吸引力,不断提高城市品质,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扩大东海、灌云、灌南县城人口、产业集聚功能,聚力打造重点中心镇,放大扩权强镇改革成效,培育新兴增长点。其中,东海县持续建设世界水晶之都,建成“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硅产业基地和生态宜居滨湖城市。灌云县建设苏北地区港口工业城市、现代化商贸城市和山水旅游城市。灌南县建设苏北地区新兴的工贸城市和生态休闲城市。建设美丽特色小城镇,优化住房系统、提高设施水平、彰显特色魅力。引导小城镇多元特色发展,因地制宜打造优势产业特色镇、历史文化特色镇、生态经济特色镇。要自然和谐,尊重小城镇原有的山水格局和自然资源,传承小城镇与自然有机结合的特色风貌,形成良好的空间环境;保留历史,保留小城镇历史成长的印记,保护传统空间格局和具有公共历史记忆的场所、建筑,传承地域文化,保留并传承传统的生活记忆和生活习俗;以人为本,强化小城镇人性化的空间尺度,关注小城镇空间与居民生活需求的关系,保持人性化的空间尺度,创造更加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特色活力,体现小城镇地域特色与活力,注重在小城镇建筑、环境设施、景观绿化等方面体现地域特色,积极培育富有活力和地方特色的场所。

【权威解读】杨建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在完善城镇体系方面,我市遵循“先规划后建设”原则,突出关键领域环节,着力实施乡村建设工程,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短板。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立农村户厕问题排查报告制度,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持续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组织开展推进“治三乱促三化”专项行动,每年培树全域整治示范镇10个、示范村100个。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升行动。聚焦关键环节,创新利用大气颗粒物走航监测对各县区进行管控,实施“源头减量、循环利用、过程拦截、末端治理”工程,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建设,扩大秸秆离田覆盖面,提升粪污综合利用水平,确保畜禽粪污、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7%以上。借鉴千岛湖先进经验,在石梁河水库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全市现有池塘养殖面积28万亩左右,重点推进34个500亩以上连片水产养殖片区生态化改造,每年生态化改造池塘1万亩以上。实施高标准农田区域化整体推进行动。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为重点,打造配套设施全、旱涝保收能力强、地力水平高的粮食生产核心基地。到2025年,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160万亩,占耕地的比重提高到75%以上,基本实现涉农乡镇全覆盖。突出特色、培育典型、强化服务,推进乡村休闲旅游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山海乡连,悦游阅美”的乡村旅游特色品牌,促进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发展。让平原农区更具田园风光、丘陵山区更具山村风貌、沿海片区更具滨海特色,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田园乡村。

夯实产业基础

【报告内容】坚持工业立县,以园区为载体,发展主导产业,壮大规模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培育市场主体,激发经济活力,打造更多“隐形冠军”“单打冠军”。坚持特色发展,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做大做强工业集中区和产业集聚区,提升镇村经济实力。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实施科技兴农,建设省级农高区,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权威解读】党代表董作村(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打造优势产业链工作部署,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开展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培育石化、生物医药、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化工新材料、钢铁合金、新能源、硅材料、高端装备、绿色食品、信息产业等10条规模化集聚、链条化延伸、高端化发展和具有较强影响力、协同创新力的重点产业链。县域板块将是“十四五”期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大县域经济的部署要求,我市将进一步整合优化县域工业经济引擎载体,培育一批特色产业集中、富民效果明显、带动功能强大的工业园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集中力量主攻一批代表县域特色、凸显县域竞争力的重大产业项目,扎实推动县域工业提升效益质量,彰显品牌特色,加快崛起“竞相发展、特色彰显、动力强劲”的县域经济板块,尽快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排头兵。

【权威解读】李筠(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十四五”期间,我市积极实施产业强链工程,着力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完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聚焦优势产业,构建乡村产业振兴新格局。实施重点产业链建设行动。以补链、延链、强链为重点,培强培优龙头企业,建立农业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基地共建、资源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实现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做大做强农业产业集群。依托“优质稻米、规模畜禽、海淡水产、绿色蔬菜、食用菌菇、特色林果”六大百亿主导产业,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进“一村一品”“一县(镇)一业”建设,打造主导产业突出的专业村200个、产值超10亿元的产业强镇10个。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行动。高水平打造东海、灌云、赣榆3个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持续加快国家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发挥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贸易优势,畅通农产品出口渠道。实施“1555”工程:培育国家级产业优势区1个、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5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园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5个。实施品牌培育提升行动。采取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市级品牌+县级品牌“双轨道”模式,持续放大“连天下”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打造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力争绿色优质农产品突破500个,品牌农产品追溯率达100%,农产品合格率达99%以上。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电商+品牌”运营模式。健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着力打造一批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高水平建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推进乡村振兴

【报告内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积极打造新型农村社区,推动村庄集中布局、土地连片开发。保护传统村落,建设特色田园,留住乡情、记住乡愁。加强党建引领、乡贤感召、家风熏陶、规范约束,推动乡村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围绕有文化、有见识,懂技术、善经营,加快培育现代化新农民。大力推动移风易俗,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蔚然成风。

【权威解读】党代表毛太乐(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十四五”期间,我市将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扛起稳产保供责任,聚力产业发展,推进乡村建设,促进农民富裕,着力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实施乡村治理工程,着力加快共同富裕步伐。健全培育体系,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和“头雁领航”工程,到2025年,建成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10个,市级实训基地20个。依托市乡村振兴学院,开展现代青年农场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开办村级党组织书记“双提升”班,培强农村致富带头人,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红利。持续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和集体资产管理,试点推广农村产权线上交易和“银村直联”模式。深入开展农村公共空间治理,每年打造“五项监管”先进乡镇、农村产权线上交易先进乡镇各10个。落实增收项目,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到2023年全面消除555个经营性收入低于30万元的经济薄弱村。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加快精准防贫保提标扩面。围绕“抓两头、促中间”,健全先富带后富机制,加快促进共同富裕,重点推进150个省定经济薄弱村、50个市定经济薄弱村稳定增收。搭建农民创业创新平台,培树家庭示范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年培育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100个以上。举办农村创业创新大赛,挖掘推介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优秀案例,形成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的浓厚氛围。全年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村20个,市级乡村振兴产业园10个,推动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总值班: 王夫成 曹银生     编辑: 张笑爽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