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 专题2021>> 迎建党百年 看发展变化
2018年4月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动员大会,为连云港新一轮发展定向定标定调定路,全市上下迅速全面行动起来,为港城“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全力奋斗。
加速建设大港口,全力构建大交通,奋力发展大产业,积极深化大开放……几年来,我们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破题,一个堡垒一个堡垒攻克,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开拓进取,务实拼搏,“六个大”的奋斗目标已经展露现实模样。
即日起,本报推出“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典型案例系列报道,回望港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十四五”开局首胜之年“开新局、夺首胜”提供激励、借鉴,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营造昂扬向上的舆论氛围。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我市铁路客流量井喷,创下发客量历史新高。从“高铁洼地”到“逐步成网”,“轨道上的连云港”跨山越海,架设长虹。“十三五”期间,我市新建国铁干线5条,新增高快速铁路运营里程到240公里,连云港站、灌云站、灌南站、赣榆站、东海站5个铁路客站和综合枢纽全部投用,在全省率先实现高铁“县县通”。
一条条高铁线,成为港城人民与外界相连的幸福线,也成了催生新梦想的地平线。进入“十四五”,我市正进一步完善公铁水空融合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积极推进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这既是“争当表率、争作示范、走在前列”的具体体现,也是“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生动诠释。
轨道架飞虹 地近人相亲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五一”小长假期间,市民陈永祥带着全家老小,坐上高铁去老母亲心心念念的扬州欣赏春景。“差不多一个半小时就到了,时间又快、人又舒服,家门口通了高铁,真好!”陈永祥用“不负等待、不虚此行”来总结这次旅行,以前带家人中短途旅行大多是自驾,但是节假日路上拥堵往往耗时长、体验差,所以这次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高铁出行。
这个假期里,通过高铁满足小心愿的人不在少数。东海姑娘李丹丹,假期从家门口出发,花了5个小时直达西安。在那里,暌违3年的大学舍友实现了毕业后第一次重聚。“东海高铁站投入使用以后,极大方便了我们出行。”李丹丹高兴地说,“现在想去哪儿,也不用来回倒车了。”
“明显感觉到客流量逐年增长,尤其是今年,节假日的客流量已经超过了疫情前水平。高铁出行已经成为市民首选的交通方式。”连云港火车站值班站长刘宏伟深有感触地说,连云港站日均发送旅客已经突破3万人次,迈入了动车组列车开行爆发的新时代,办客动车组列数达到170余对,增长92%;始发动车组列车50列,增长200%。
轨道架飞虹,地近人相亲。“我是一个非常恋家的人。即使在上海工作,每逢节假日我也想回家见见父母。以前高铁不通的时候,旅途实在太难熬。”在沪打拼的港城年轻人郁子慧说,她有一次从上海坐大巴回连,因为节假日路况拥堵,从早上10点出发到第二天凌晨才到家,非常疲惫和辛苦。“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旁人无法理解。高铁的贯通,对于我来说,一个最现实的意义,就是能更快、更舒适地往返于连沪两地。”郁子慧说,3个多小时就可以到家,由衷地开心。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薛采高介绍,这几年随着青连、连盐、连徐、连淮扬镇等高快铁路的建成通车,连云港高铁运营里程达到240公里。当前的连云港,干线铁路成环成网、高速动车四通八达,初步形成综合交通新格局,全面融入上海3小时、南京2小时、青岛1.5小时、徐州50分钟交通圈,创造了百姓出行新速度,增强了经济发展新动力,刷新了城市经济新版图,也提高了港城群众的幸福指数。
山高路不远,诗意在身边。站在时间的窗口回望,幸福在人们的脚下延伸。一条条高铁线,让原本舟车劳顿的旅途,变成了一张张从容的高铁票,让“诗和远方”更触手可及。放眼港城大地,县县通高铁已照进现实,一场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串起风景如画,让回家的路更近了,幸福的滋味更绵长了。
交通枢纽奏响经济发展强音
一条高铁线的建成通车,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道路的延伸,其背后对社会经济发展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从2018年开始,我市铁路建设进入高潮期,到今年2月连徐高铁开通运营,我市主城区和下辖三个县全部通上高铁(动车),这在全省设区市还是第一个,从而实现了高铁建设“后发先至”。铁路通达拉近的不仅仅是时空上的距离,也畅通和密切了交通、经济、人文的交流,正是如此快马加鞭的“铁路破题”,为我市“十四五”开局打下扎实基础。
“以前高铁还没开通的时候,我们外出招商主要是自己开车,耗时比较久。现在我们去北京、长三角等核心城市招商考察,高铁可以直接通达,大大提高了招商效率。”海州区新海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张祖贤说。事实上,不仅是外出招商人员享受到了高铁时代的红利,外地客商来连考察交流也便利了许多,连云港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
市商务局局长商振江表示,我市“三新一高”传统优势产业和电商等新兴产业通过高铁拥抱更多的朋友圈,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和转型升级。连云港自贸区的各项开放成果和我市综保区、开放口岸等开放平台将更加高效、便捷地辐射和服务陆桥沿线地区。同时,各地区更加多样的开放需求也将进一步推动连云港自贸片区持续扩大开放、深化改革。
立夏时节的连云港港,塔吊林立,一派繁忙景象。在连云港中哈物流基地,每天都有始发班列鸣笛西去,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送去丰富的货物。
“陆桥高速铁路通道的贯通,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发展提供了保障,更加突出了连云港‘一带一路’强支点区位优势,为打造‘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撑。”港口控股集团总裁朱向阳介绍,东渡西游成大道、南来北往尽通途,亚欧国际交通枢纽建设迈出关键步伐,连云港与中西部乃至中亚地区紧密对接,加快畅通“双循环”大通道,促进人员、商品、技术的快速流通,从而驱动区域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位于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的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一片忙碌的生产场景。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连峰介绍,去年底中复神鹰年产2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及配套原丝项目首条生产线一次性试产成功,万吨项目建设正式跨入新阶段。
随着高铁的开通,这样的合作将更加密切。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卢山坦言,随着交通的便利发展,不仅有助于增进区域合作的空间,也有助于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为未来发展激活更强大的市场动能。
“高铁旅游”已经成为当前我市旅游经济发展新业态。“五一”期间,我市跻身全国新晋热门旅游城市榜单。“节前重磅打造的‘大圣故里花果山、西游胜境连云港’高铁旅游品牌列车成功首发。”市文广旅局市场促进处负责人张思腾说,依托多条高铁线路,共投放11组列车,全年运行在连云港至南京、上海、武汉、长沙等高铁线上,成为展示连云港形象的“移动品牌”。
擘画更美好的未来
加快南沿江、宁淮高铁建设,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和通苏嘉甬、盐泰锡常宜、合新高铁等重点项目……今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已绘就铁路发展新蓝图。
对于连云港来说,借助宁淮高铁,我市将实现到南京线路的最大取直,到省会的时间将进一步压缩;借助通苏嘉甬铁路,连云港将更加快速地抵达浙江,拥抱“环沪万亿超级城市群”;借助盐泰锡常宜铁路,连云港到苏南地区更便捷;借助合新高铁,我市预计两小时可达合肥,不仅可实现与沪汉蓉、合安九、合福铁路沟通,还可积极融入新沂-淮安-扬州-南通-上海方向的京沪第二通道。
从曾经“补齐短板”到如今“后发先至”,“轨道上的连云港”,让未来大有可期。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陈辉东介绍,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交通强国”“交通强省”的战略部署,立足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定位,加快30万吨级航道、花果山国际机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综合交通融合发展和陆海联运特色优势,着力构建“面向国际、承东启西、辐射南北、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全省打造“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连云港力量。
“老财校地块通财巷实施棚户区改造,我就搬到了蔷薇小区,我家跟高铁站就隔一条人民路。”76岁的吴龙礼老人喜形于色,“在成都工作的儿子每次回海州,出高铁站,抬腿就到家了。”
几条高铁的陆续开通,吴龙礼的感受最直观,更多市民同样享受着高铁开通带来的红利,与之配套的城市建设提速发展,又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空前的便利与舒适。从海州古城的古色古香,中心城区的热闹繁华,到赣榆和连云城区的亮丽蔚蓝,近两年,城区各项基础设施与市政配套建设日新月异,与多条高铁线路建设的步调完全一致,跑出了令人瞩目的城市加速度。
“高铁时代给城市带来的新变化日益凸显,将对城市建设与发展带来更强劲的动力。”市住建局局长王友君介绍。目前,一批建设项目已付诸实施,长远规划项目均在稳步推进中,魅力海滨城市的习习轻风扑面而来。
起点为洪门工业园的一号线经人民西路、高铁枢纽、通灌路、朝阳路、花果山大道直达连云新城,将实现与连岛无缝衔接。我市将继续优化高铁周边市政路网建设,力促高铁商圈经济和旅游产业发展。通过怀仁路建设,从而实现赣榆火车站与高铁枢纽的快速连接。为加强高铁与机场快速联通,我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预留了市域S1号线,新机场大道快速通道建设正在进行,而人民路快速化改造和立体改造工作也在运筹中。
高铁时代,从容与写意背后,是一份妥妥的幸福感。越织越密的高铁网,彰显“交通强市”的智慧与担当,也必将擘画出更美好的“诗和远方”。
(王文 王惠 李佃好 杨开林)
总值班: 陈刚 曹银生 编辑: 张笑爽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