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一滴原油的丝路"变形"

清晨5点,简单洗漱后,44岁的蒙奎海准备发动停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内的罐车,踏上新一轮的西行之途。

常年跑运输的他天南海北拉过很多种货物,但自从几年前跑了这条线路后就没变过。蒙奎海不会说什么大道理,就觉得这活计不简单,挺“带劲儿”。

故事得从这里说起——

2021年11月17日,一艘载着原油的船只驶入连云港徐圩港区,原油随管道进入罐区,这意味着备受关注的盛虹石化项目正式投产。

时任市重大项目办公室主任许彬山分享这份喜悦时说:“多年没有企业获批的进口原油使用资质,终于被连云港争取下来了!”

短短一句话背后的故事很长,许彬山只节选了两年中的几个重要节点串起故事的主线。

2020年初春,盛虹石化项目进入建设高峰,各种各样的装置将整个工地变成一座钢铁森林。正当所有人都盼着它快速建成时,一位特殊的客人急匆匆地闯进许彬山的办公室。

来客是盛虹石化项目负责人,一进门,就抛过来一句话:“许主任,等米下锅可不行啊。”

坐定细聊后,许彬山才搞清楚,对方说的“米”是指进口原油使用资质。

有问题,解决问题;有需求,满足需求。市重大办不就是专门对接重大项目、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嘛!

但是,我国对进口原油使用实行行政许可制度,企业要想使用进口原油必须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准,并到商务部申请进口使用量。

市重大办组织人员研究办理相关资质条件时发现,国内已经多年没有企业获批这个资质了。

“走,去北京!”了解情况后,许彬山带着市重大办和徐圩新区相关人员,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动车。

到京后,他们马不停蹄地赶到国家发改委,将盛虹石化急迫的情况作了汇报。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听完连云港的请求后表示:“非常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和连云港发展,但是要根据企业和项目的情况、进展确定……”

一跨出国家发改委的大门,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把信息传递给后方,市重大办、徐圩新区和盛虹方面很快组成专门班子,紧锣密鼓地开始相关准备工作,收集资料、多方沟通、撰写报告……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紧张的忙碌和充分的准备之后,终于得到国家发改委的回复:“先打报告!”

接下来,可谓一气呵成。仅仅一年多时间,难题就被突破,进口原油的使用资质顺利拿到。

不过,在许彬山看来,一切才刚刚开始。而最难忘的时刻,当数2022年10月9日——

盛虹石化之所以布局连云港、落户徐圩,就是为了依托临港优势,实现“两头在外”、大进大出。按照设计方案,每年盛虹石化主要加工的原油达到1600万吨。为了方便原油进口,早在盛虹石化立项之初,我市就开工建设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徐圩航道。为了保障航道建设,徐圩新区辟出专门区域,堆积航道建设土方。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徐圩港区30万吨级深水航道终于建成。当天,从阿联酋泽库满载原油的“远金湖”轮顺利靠泊徐圩港区,至此,盛虹石化项目原料进口通道全面贯通。

“路”通了,船才能进来。从此,30万吨级油轮进入徐圩港区如履平地。

这不仅创造了江苏港口史上的里程碑,还标志着从波斯湾到太平洋的“一带一路”石化供应链再添中国坐标,连云港正式嵌入全球石化产业链、供应链。

 

精彩,接连不断。

2023年5月24日,盛虹石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在青海西宁签署原材料合作战略协议,双方将在丙烯腈产品供给方面形成全方位合作。

西宁,便是蒙奎海西行之途的目的地。

凌晨1点,距离连云港市中心44公里处的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灯火通明,宛如白昼。“呼叫内操,请关注丙烷塔底温度。”盛虹石化炼油二部主任工程师刘鹏一边观察电脑屏幕上的工艺流程实操情况,一边通过对讲机下达指令。从遥远波斯湾来的原油在盛虹石化工装置内剧烈反应,从原油变为了初级化工品丙烯。

凌晨2点,刚刚通过液化气分离装置生产出来的丙烯制品通过徐圩新区的管廊,输往盛虹石化产业集团在徐圩新区的下游企业斯尔邦石化。丙烷通过化学反应制成丙烯,最终变为生产碳纤维的重要材料——丙烯腈。此刻,波斯湾运来的原油已经成为每吨价格近万元的有机化学品。

它的下一站,就是跟着蒙奎海去西宁。

收拾妥当后,蒙奎海再次核查此次运输的清单:“满载30吨的丙烯腈,地点是西宁中复神鹰碳纤维生产基地。”

跑长途是件累活,憨厚的蒙奎海却很为这份工作感到骄傲。的确,他的付出,可关系着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打通“波斯湾到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联通呢!

几天之后,蒙奎海的罐车抵达西宁中复神鹰碳纤维生产基地,一条长长的装卸管道将车上的丙烯腈卸至厂区储罐里,这也让中复神鹰基地负责人连峰松了一口气:“有米下锅了!”

丙烯腈是生产碳纤维最重要的上游原料,国内70%以上的丙烯腈生产厂商都在东部地区,如何寻找一条便捷的供应链一直是神鹰碳纤维布局西部地区重要的难关。

“经过反复比对,我们选择连云港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其中斯尔邦石化是国内产能最大的丙烯腈生产企业。经过一年多的谈判,双方终于签订了合作协议。”连峰介绍。

次日上午,这30吨丙烯腈通过管道被输送到碳纤维生产线上,变为以千克计价的碳纤维。

生产线旁,中复神鹰碳化二车间相关负责人李庆庆不时轻捻一束原丝,沿着原丝延伸的方向专注地检查着。这些原丝经过多段热处理后,再通过表面处理、上浆、烘干、卷绕等工序,变成一轴轴高强度的黑色石墨纤维。它们将被用于航空航天、风电叶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身价将几何级暴涨……

作为中复神鹰的老员工,李庆庆最近很忙,因为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生产线24小时不停工。虽然累,但他却十分自豪:“碳纤维被誉为‘黑色黄金’,用途一定会越来越广!”

从波斯湾出发抵达连云港,经过“一带一路”沿线产业链企业的接续发力,实现了上下游产品的转化升级,走出了一条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之路。

这就是一滴原油的丝路“变形记”。(记者  周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