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 专题2023>> “工笔画”里看“连”通
初秋的海滨城市,色彩斑斓。深深浅浅的光影里,任谁都想找个地儿,跟着阳光,一路走走看看。
9月21日清晨,位于连云港海滨的阳光国际大厦里,细软的阳光洒满窗格。作为一名物流新手,30岁的王小敏却无心欣赏这迷人的景致。此时,她最操心的就是购买二手集装箱的事。
“我有一批货物要在30日前通过中欧班列运到塔什干,时间很紧,但现在还缺2个箱子……”王小敏到处打电话寻求帮助。
“何不试试‘港港通’呢!”一位资深老货代朋友向她推荐。
“港港通”是一个服务平台 ,虽然上线时间不长,但如今在国内港口物流界的名气越来越大,因为它有效解决了中欧班列的若干“痛点”。
其实,自中欧班列开行以来,物流企业为“找箱子”发愁并不鲜见。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不断增加,而班列的增多引发箱源的紧张。
对物流企业来说,购买全新的集装箱从性价比角度来看并不划算,因此他们大多会选择使用二手集装箱。一些物流企业常常天南地北“找箱子”,但二手集装箱异地采购一度存在地点、价格、箱况等不透明的问题,拿着钱却找不到合适箱子的事时有发生。
“过去买二手集装箱不仅需要自己跑一趟,而且堆场、箱况都不熟悉,即便是人到现场,也是一头懵。”为此,很多像王小敏这样的物流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而另一位物流人,我市一家上市公司的负责人陈德光,却从中看到了商机。
“咱们能不能做一个中欧班列二手集装箱供应链平台?”陈德光在一次董事会上说,“平台的名字就叫‘港港通’!”
做供应链平台,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巨大的投入。但商机不可失,说干就干!陈德光组织了一个十多人的团队,着手搭建国内首家专业的中欧班列一站式物流服务平台。第一个吃螃蟹难度可想而知,陈德光每天坐在工程师身边,陪着他们加班到深夜,见证了数千万元的研发资金变成了“港港通”若干个子频道。
“这个平台非常好!”省、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听了陈德光的汇报都非常支持。
2016年6月18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将连云港建成我国沿海新型临港产业基地 加快建设“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支持“港港通”国际多式联运物流平台的建设。
东风至,乘风起。“港港通”APP和网站正式上线。
作为一名对物流行业十分了解的企业负责人,陈德光深知打通“痛点”并非易事。要把理论上的“梦想空间”变成现实,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他亲自上阵,并派遣数十名采价员奔赴国内主要海陆港口的场站,了解各大货场的集装箱价格。
“那时,这个价格是机密。”虽然在行业深耕多年,但真的去采价时,他才知道这个行业的水有多深。
怎么办?有股犟脾气的陈德光下定决心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德光和同事们相继将一连串的信息打包汇集至“港港通”总部,原来只是画在纸上的设想慢慢成形。随即,国内首个二手集装箱价格指数正式发布,跨境位置可追踪。目前,中欧班列路线上的17个国家的货物运踪可以通过“港港通”查询。
经过几年时间的运作,这个自主开发的服务平台不仅解决了中欧班列的若干“痛点”,还填补了行业空白。
价格透明、位置确定、箱况可见,就凭这三点,足以让原先“不透明”的二手集装箱交易信息变得“明明白白”。因此 ,它快速集结了一批忠实的会员。
正是所有环节的“明明白白”,为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试点二手集装箱规范化交易提供了前提条件。2020年,“二手集装箱规范化交易”案例入选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一批创新实践案例。
现在有多方便?登录“港港通”平台,说话间,王小敏就选中了上海港集装箱场站的两个二手集装箱。
当天下午2点,带着王小敏的提箱单,一名大货车司机来到上海港集装箱场站。“港港通”线下服务人员早早在此等候,并视频连线王小敏,和她一起“验货”。
“通过这个平台,还能查到每批货物的跨境行踪。”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她想看看自己发送的上一批货物到哪了。
打开“港港通”,王小敏很快查到早前从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发出的5箱电热水器配件的运踪位置。
“估计还要一星期左右就能到达目的地。”王小敏一边算着日子,一边给哈萨克斯坦的客户发去信息……
不远处的港口,隐隐约约传来汽笛声。那阵阵汽笛声中,一个个颜色各异的集装箱载着各式各样的商品穿梭在中欧班列上,串联起亚欧大陆最繁忙的供应链。(记者 王波 郭胡成 周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