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2021年12月14日 10:00
地 点:连云港发布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市地方志办公室方志年鉴处处长 邱仕明
发布人: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二级调研员 陆瑞萍
市地方志办公室方志年鉴处二级主任科员 王佳生
发布议题:介绍《连云港历史文献集成》编纂出版情况
邱仕明:媒体界的各位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连云港市地方志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我是市地方志办公室方志年鉴处处长邱仕明,今天的新闻发布会由我来主持。出席今天发布会的领导有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二级调研员,《连云港历史文献集成》执行主编陆瑞萍同志,市地方志办公室方志年鉴处二级主任科员,《连云港历史文献集成》执行副主编王佳生同志。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主要是对《连云港历史文献集成》的编纂出版情况进行通报。
首先有请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二级调研员,《连云港历史文献集成》执行主编陆瑞萍同志给大家介绍《连云港历史文献集成》编纂出版情况。
陆瑞萍: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们,上午好!
《连云港历史文献集成》日前全部出版了。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她的编纂出版的有关情况。
连云港古称海州,修志历史悠久。据《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记载:“《太平寰宇记》于海州屡引州旧记及旧经,是海州当宋初已有图经矣。”而《太平寰宇记》引用“州旧记”的内容,多为刘宋、萧梁时事。学界推测《海州记》为连云港地区最早的志书,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
此后1400年间,海州地区编纂了数量众多的图经、志书和乡土文献。据不完全统计,现存21种,可考亡佚13种。其中明代张峰纂修、裴天祐校正、郑复亨补辑的《隆庆海州志》是连云港地区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书;清代唐仲冕修,许桂林、许乔林纂的《嘉庆海州直隶州志》体例精审,内容博洽,被誉为“江左名志”“志乘圭臬”。民国年间,张学瀚倾力编写的《云台导游诗钞》,以诗歌的形式为家乡山水导游,至今仍是连云港旅游业人士钟情的范本。这些旧志文献类型较为齐全,不仅有州志、县志,也有山水志、票盐志、杂志、诗集等;内容丰富,涉及连云港地区建置沿革、人口变迁、田赋盐税、山海形胜、裁海复海等内容,是十分珍贵的地情文献资料和历史文化遗产。
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居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管理,加强中华文化典籍整理编纂出版工作,对文献的挖掘整理工作从学术层面上升为民族复兴的时代课题。2018年,连云港市启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市地方志办公室因应服务中心工作和读者阅读两个需要,正式启动《连云港历史文献集成》整理出版工程。
我们从现存的21种文献中选取19种,分州志、县志和山水志、乡土文献3辑加以整理出版。本着求真复原的原则,采取点校+校注的形式,务求点校精审,分句分段合理,使点校本成为旧志整理精品。一是精心选择底本。19种历史文献中,《隆庆海州志》《康熙海州志》《嘉庆海州直隶州志》3种州志和《云台山志》《云台新志》2种都有点校本,其余的都只有影印本甚至手抄本。已经点校过的本子,因为各种原因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错误和不足;影印本和手抄本因为印刷不精或手误,错误和不足更多。个别书的底本,上下册分藏两处,或者残缺不全。我们与出版方广陵书社精诚合作,与各图书公藏机构、民间文史爱好者友好协商,积极协调,争取最完善、最原始的版本。《隆庆海州志》选用天一阁藏明代隆庆六年影印本为底本,《嘉庆海州直隶州志》选用嘉庆十六年刻本为底本。《康熙重修赣榆县志》第二、三、四卷在赣榆县档案馆找到,第一卷在南京图书馆找到,实现了双珍合璧。二是认真核实史料。如《海州文献录》卷二,关于开山的位置,底本作“在鹰游山东北”,而实际地理位置在鹰游山东南;《云台山志》卷四,记云台山裁海在顺治十七年,而综合《复山鸿集》等资料应在“顺治十八年”。凡此种种,都在点校时进行了改正或校注,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三是改正文字错误。古籍整理中会遇到大量的通假字、异体字,《连云港历史文献集成》也不例外。我们按照“通假字保留、异体字局部规范”的原则,对大量出现的异体字进行了必要的规范统一。因为版本异同和流传方式不同,有的志稿会出现刻写或抄写过程中的以讹传讹、形近致误现象,呈现一些错别字,我们根据上下文意或参校其他版本进行必要的补正,对个别地方出现的明显衍字、脱漏字进行了删增,对前后抵牾不一致的地方进行了核实修改,如《古朐考略》卷三“右诸人”段,总结了该志补收的列代名宦的人数,据计算是77人而非底本所写79人,点校时都进行了改正并进行了注释说明。四是统一体例格式。首先是厘清归属和层次。《民国赣榆县续志》后有附编,底本将续志和附编作为2种书,但附编没有书名页。据王佐良附编序,“就目前成迹,依前志之目,都为二卷。”两书纂修者同一,框架也基本相同。在整理的时候,我们将两书合一,附编放《民国赣榆县续志》后作为一卷来处理,连贯编页码,使内容相关的两书成为一个浑然的整体。其次是统一规范各层次标题。《集成》各书书签页、书名页、目录页字体字号统一。文内各层次标题宋体、黑体、宋体加粗区分明显,层次清晰。层次多的地方,还用到楷体。文的落款放在文后,另起段退后两格;诗的作者除有专门文字介绍的外,一般放在诗题后。19种文献,在认真点校的基础上,逐一撰写了点校说明,置于书首,交代成书背景、作者生平、内容价值和点校重点。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到2021年11月,《连云港历史文献集成》珍藏版完成出版。全书分3辑6函46册220余万字,繁体竖排,宣纸线装,古韵盎然。这是系统梳理我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抢救地方文化遗产的重要成果,创造了我市文化史上的多个第一:探本溯源,广泛收集、精准访求,对连云港地区历史文献进行全面梳理,是第一次;时间从明代到民国,地域从州到县,基本厘清连云港地区文化脉络,覆盖面之广、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前无未有;有不少文献是第一次整理出版,如《复山鸿集》和5部《赣榆县志》,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除挖掘保护外,更在创新和利用,为连云港地域文化研究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第一手资料;收录文献主要着重于思想价值、存史价值、资政价值,底本精良,提要精当,点校精细,《集成》第一辑获第二十三届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奖二等奖,是我市第一次获此类奖项;政府领导,方志办主持、财政支持,编纂一部前无古人的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在连云港历史上是第一次。正如方书记在本书序言中所讲:这是“连云港市历史上首次系统地对旧志文献进行整理,也是迄今整理连云港古代与近代地方文献最大的出版项目。”“保护城市文脉,传承地方文化,彰显城市特色,为申名打造一张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名片。”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在此,我们要特别致谢关心支持《连云港历史文献集成》编纂出版的有关部门和单位,特别是图书公藏机构为我们提供的查找版本的便利!感谢为这部丛书的编纂出版付出辛勤劳动的专家学者,特别是张卫怀同志,一人参与了15种文献的点校工作。
盛世修志,总结历史,昭示未来。让我们以《连云港历史文献集成》出版发行为新的起点,用历史的智慧、发展的眼光,扎实推进连云港文化强市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为建设人民心中期待的新港城提供更多更好的方志智慧和方志力量。
邱仕明:下面进入答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请媒体朋友通报自己所代表的新闻机构。下面开始提问。
记者:刚才陆主任介绍了《连云港历史文献集成》的缘起和编纂出版过程,我们也看到了还散发着墨香的《集成》,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致力于创新,请问《连云港历史文献集成》创新之处如何体现?
王佳生:各位媒体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
《连云港历史文献集成》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旧志文献“用”起来、“新”起来、“动”起来、“火”起来。
一是服务大局,让旧志文献“用”起来。作为连云港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项目之一,《连云港历史文献集成》点校整理工作的完成,既为彰显连云港地区悠久的人文历史、传承连云港地方历史文脉提供了方志文献层面的实证,其所汇集和收录的旧志文献资料亦是构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载体和展示成果之一。《连云港历史文献集成》的面世,是系统梳理研究连云港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抢救方志文化遗产的重要成果,同时也是连云港市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构筑发展新优势的重要举措。
二是优化理念,让旧志文献“新”起来。市地方志办公室始终坚持修志为用的基本原则,以点校整理的方式对连云港旧志文献资源进行了再开发再利用。此次《连云港历史文献集成》点校整理工作,历时三年方才完成,全部书稿前后历经五轮点校,在此过程中我们不断创新思路,努力克服原有底本存在的内容缺漏和字句讹误,力求出精品、创特色、铸品牌,精心打造一部精品佳作。同时,《连云港历史文献集成》致力于优化设计理念,充分考虑不同类型读者的需要。在拟定《连云港历史文献集成》的版本形式时,精心设计了宣纸线装繁体竖排珍藏版和简体横排普及版两个版本。这样既满足业内专家学者和史志爱好者的研究需要,也充分考虑了普通读者对古旧志的阅读需求。
三是技术加成,让旧志文献“动”起来。在编纂好纸质版文献的同时,市地方志办公室充分考虑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适时推出了相应的电子版本。在《连云港历史文献集成》简体横排普及版书末页专门设置二维码,读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阅读、检索、查阅此书电子版内容,从而极大地提高研究和阅读的效率。同时,此举还为今后建设数字方志馆,收录旧志文献电子版数据内容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是宣传推介,让旧志文献“火”起来。在《连云港历史文献集成》出版发行后,连云港市地方志办公室将结合史志“六进”活动,对公共文化场馆、高等院校、史志系统等单位和机构进行赠送,以此服务更多关心地方历史、热爱地方文化的读者。
邱仕明: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记者朋友们。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刘昆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