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奋进新港城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生态港城专场新闻发布会

时   间:2022年8月23日  10:30

地   点:连云港发布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宋雅浪

发布人: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陈晓曦

                     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程作龙

                     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朱海波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严道连

                     市水利局四级调研员  王祥干

发布议题: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连云港市贯彻总书记“后发先至”重要指示精神,在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绿化,化工园区整治及绿色转型,幸福河湖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以及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下一步重点举措等内容

 
 

宋雅浪: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各位参加“奋进新港城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生态港城专场新闻发布会。本场生态港城专场发布会是此次系列发布会的第四场,主要向社会发布党的十八大以来,连云港市贯彻总书记“后发先至”重要指示精神,在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绿化,化工园区整治及绿色转型,幸福河湖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以及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下一步重点举措等内容。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晓曦;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程作龙;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海波;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严道连;市水利局四级调研员王祥干。我是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宋雅浪,本场新闻发布会由我主持。

  下面,我们进行今天发布会的第一项议程,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晓曦同志发布“十八大”以来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有关情况。

 

      陈晓曦: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三度赴江苏考察调研,每次都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点内容,为江苏擘画了“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宏伟蓝图,赋予江苏“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

近年来,我市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记总书记对连云港书写新时代“西游记”的殷殷嘱托,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交出了一份高颜值生态答卷。2013-2021年,全市经济总量增加了108.9%,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削减了31.6%、25.8%、34.4%、32.2%,全市PM2.5年均浓度从67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2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从66.3%提升至83.8%,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大气、水环境质量均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绿水青山触手可及。2021年我市获得省政府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社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达到94.5%,生态环境改善成效获得社会各界充分认可。

十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压紧压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奋力加快新时代的“后发先至”战略目标,将突出低碳循环,强化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的现代化跨越作为“八个现代化跨越”之一。编制出台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美丽连云港建设总体规划等多部生态环境领域规划,颁布实施全国首部滨海湿地保护地方性法规,建立覆盖全市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绿色发展划框定规。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统筹协调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谋划安排,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定期部署推进,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十年来,绿色转型步伐持续加快。调优能源体系。持续推动落后产能淘汰,累计完成70万吨水泥、100万吨钢铁、50万载重吨船舶等低端低效产能化解。调绿产业结构。坚持产业高端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省比重半壁江山。调整产业布局。深入推进全市化工行业整治提升,推进企业进区入园,关闭化工企业264家,占比超过77%;完成1300余家“散乱污”企业的关停、搬迁或升级改造。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圩新区跻身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康缘药业等8家企业入选全省首批“绿色发展领军企业”,数量苏北第一。

十年来,污染防治攻坚深入推进。增蓝天上。实施重点治气工程项目,淘汰整治燃煤锅炉2000余台,淘汰报废黄标车老旧车1.7万余辆,钢铁、玻璃、水泥行业全部完成深度提标改造。2021年全市PM2.5浓度32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83.8%,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保碧水上。新建污水管网1800多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9万立方米/天,实现13个省级以上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完成城市建成区30条黑臭水体整治,市级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2021年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达88.7%,为沿海三市最优。护净土上。全面完成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农用地详查,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污染地块、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实现“两个百分百”,确保人民群众“吃得安心,住得放心”。推进危废处置设施能力提升,全市已建成处置能力17.79万吨/年,基本满足现有企业危废处置需求。抓整改上。首轮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销号,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完成整改并通过省级验收,实现“当年问题,当年清零”。优生态上。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占全市陆域国土面积比例23.1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20处、湿地修复2.48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7.4%。生物多样性水平位于全省前列,共调查到各类物种3673种。赣榆区创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东海、海州、连云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

十年来,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稳步提升。国家试点扎实开展。先后被生态环境部确定为全国首个开展“战略环评”试点城市、全国首批“三线一单”管理试点城市、第二批“国家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试点地区”。体制改革创新突破。在全国率先推行生态副县(镇)长制度,目前已完成首批7名生态副县(镇)长挂职工作,相关做法被央媒省媒报道。完成生态环境系统垂直管理改革,在省内率先推行驻县区局局长、执法局局长、监测站站长轮岗交流,相关经验被省委改革办《江苏改革简报》刊载推广。成立灌河流域环境资源法庭,系全省首家以流域为管辖范围的环境资源专门化法庭。政策制度集成创新。建立完善水环境“双向补偿”制度,在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全面推行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建立环保应急管控停限产豁免机制。创新推进“绿岛”项目建设,帮助中小微市场主体降低治污成本。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下放至县区和相关园区,实现应放尽放;环评报告表、报告书审批时限分别压缩60%和72%(由法定的30日、60日压缩至12日、17日)。建立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制度,对环保信用绿色等级的企业合理降低抽查频次、首次发生轻微环境违法行为免予处罚,以制度创新促进企业治污从“推着走”向“主动干”转变。

虽然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我们清醒认识到,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与群众期盼依然存在较大差距,生态环境稳中向好基础还不稳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仍处在爬坡过坎、负重前行的关键阶段,一些领域的突出问题亟待加快解决,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还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今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之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是有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出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结构加快调整,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减少常规污染物排放。深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严守生态环境保护底线的基础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新路径,不断提高产业发展“含绿量”“含金量”。

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对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3090”目标,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十四五末,确保全市PM2.5浓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以下,地表水国考断面优III类比例达90%以上,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重点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污染,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扎实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入河入海排污口溯源整治和美丽海湾建设,稳步改善水环境质量;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加快“无废城市”建设。

三是一体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持续开展“绿盾”专项行动,守牢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完善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持续推进本底调查;推进“生态岛”建设试点,加快建设生态安全缓冲区,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四是强化督察执法和风险防范。坚决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集中攻坚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加强生态环境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精准有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及时有效收集和处理处置医疗废物、医疗废水,稳步推进重复信访治理和信访积案化解,着力防范生态环境风险。

谢谢大家!

 

宋雅浪:谢谢陈晓曦同志的发布。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海波同志发布“十八大”以来全市国土绿化有关情况。

 

 

 

  朱海波:各位新闻媒体记者朋友,大家好!在此,我谨代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向与会的新闻界朋友、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多年来给予国土绿化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十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将国土绿化工作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深入贯彻科学绿化理念,奋力书写绿色港城新篇章。目前,全市林地总面积226.39万亩,林木覆盖率27.4%,我市森林资源数量、质量持续提升,港城大地绿水青山触目可及,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碧海蓝天相映的绿美港城新格局逐步形成。

  一、坚持系统思维,全面推进植绿复绿,林木资源总量大幅提升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土绿化工作,先后印发了《连云港市“两山行动”植树活动责任制实施方案》、《连云港市石梁河库区“绿湖行动”实施方案》、《市政府办公室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坚持每年实施一批农村成片造林、沿海防护林、丘陵岗地植被恢复、村庄绿化、绿色通道建设等带动全局的重点绿化工程,在全市大规模开展“两山行动”义务植树、海岛绿化、“沿海绿化千亩示范片”、“丘陵山区优质林果示范片”、“山体绿化示范面”、“村庄绿化示范村”和“绿湖行动”等多项绿化行动,实现森林资源快速增长,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95.7万亩,其中成片造林90.8万亩,退化林修复低效林改造6.4万亩,封山育林15.0万亩。建成省级绿美村庄571个、全国生态文化村2个,美丽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2016年创成全国绿化模范城市,2017年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目前各项指标准均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已进入国家验收最后冲刺阶段。

  二、厚植为民情怀,推动绿色富民增收,林业产业取得长足发展

  重点打造生态旅游、林下经济、苗木花卉、商品用材林、经济林果等五大产业工程,林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150.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51.1亿元。连云港市后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和连云港市南云台林场2家单位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建设试点;以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云台山省级森林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9个市级和5个县级森林公园、4个省级湿地公园为载体,积极发展农村生态园、观光园、农家乐等各类森林湿地旅游示范点30余处,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以杨树为代表的速生丰产林稳定在120万亩左右,板材加工、家具制造等配套产业链不断延伸;苗木花卉总面积达到40万亩,落羽杉、苦楝、白榆、法桐等特色树种已成为本地区特色品牌;特色经济林果总面积达到36万亩,茶叶种植面积达3.2万亩,形成厉庄有机大樱桃、石梁河葡萄、云台山云雾茶等一批林产品特色品牌;推广林菌、林药、林畜、林禽等林下经济复合经营20万亩,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

  三、坚持创新驱动,加强科研攻关,科技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坚持科技创新推动林业发展,在林木种苗培育、困难立地造林、沿海防护林建设等技术研究方面持续发力。我市先后承担了多项中央、省、市林业科技项目,我市参与的“苏北杨树人工林提质增效新技术集成与推广成果”获省政府第九届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市林业站在2020年全省现代林业高质量论文评比中分别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建成了连云港市乡土树种繁育中心和云台山林木种质资源库,累计引进七叶树、丝棉木等优良林木树种(品种)30余个,开发繁育了流苏、榔榆等优良乡土树种10余个,市农科院取得林木新品种权2个,连云港市乡土树种繁育中心获批国家林业信息化示范基地,科技在林木种苗管理中支撑作用凸显;2016年,因林木种苗管理工作出色,市林业站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集体”。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科学防治体系初步建立,十年间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开展有害生物防治;建立健全植物检疫监测预警体系,加强与海关、农业等部门联防联动,全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注重开展林业科学技术培训,组织对乡镇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累计培训超6000人次,有效提升了基层业务骨干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推进国土绿化,持续提升城乡绿化美化水平,把连云港建设得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为港城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绿色答卷!

 

宋雅浪:谢谢朱海波同志的发布。下面,进行第三项议程,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严道连同志发布“十八大”以来全市化工园区整治及绿色转型有关情况。

 

 

 
 
 

严道连:各位领导、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市化工园区整治提升和绿色转型方面取得的相关工作成效。

十八大以来,我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化工产业整治决策部署,按照“持续整治、巩固提升、系统谋划、统筹发展”的总体思路,“一园一策”“一企一策”开展问题整改,扎实推进不达标化工企业关闭退出,加快完善化工园区(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化工行业整治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断提升我市化工产业本质安全水平。

介绍第一个方面,我市化工园区的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4个化工园区(集中区)。其中,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是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柘汪临港产业区化工园区、灌云县临港产业区化工产业园和连云港化工产业园属于省级化工集中区。近年来,我市化工产业正在积极打造“一核三区”的总体布局,分别是:以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为全市石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区,灌云县临港产业区化工产业园为产业链延伸区,发展高附加值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江苏连云港化工产业园区为协同发展区,提质发展高端精细化学品,拓展发展化工新材料等;柘汪临港产业区化工园区为联动发展区,重点发展有机原料深加工、延伸发展新材料。通过近年来化工园区安全环保整治提升行动的深入开展,原有落后化工企业逐步清理、淘汰,实现了“腾笼换凤”、提质升级,园区公共配套系统加快提标改造,逐步具备了石化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条件和产业条件。

第二个方面,介绍一下全市化工园区整治提升的工作成效

(一)化工园区问题整改方面。我们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全省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规范化管理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化工集中区申报升级评估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一园一策”整改反馈问题,4个园区通过完善智慧园区平台、封闭化管理、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安全监管、污染防治、应急救援等方面的综合管理能力,反馈问题已基本整改到位。

(二)不达标企业关闭退出方面。按照省攻坚行动“一企一策”处置建议,依法依规开展安全和环保不达标、风险隐患突出的化工企业关闭退出工作,减少低端低效化工产能,实现各类风险隐患可防可控。2017-2021年共关闭化工企业256家。定期对已关闭企业开展“回头看”专项核查,牵头组织市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对已关闭退出的化工企业进行“家家到”现场核查,并将发现的问题交办到县区,确保整改到位。近年来关闭退出的化工企业设备拆除、物料固废废水清理等工作已基本完毕,2020年和2021年清除各种固废约7.1万吨、废水13万吨。

(三)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照《关于对全省化工园区规范化管理建设情况开展阶段性检查评价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强化4个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安全环境风险管控及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了危化品专用停车场、污水处理厂、综合管廊、特勤消防站、智慧园区综合监管平台等基础设施,大幅提升化工园区本质安全和环境保护水平。

(四)化工园区提档升级方面。推动园区对智慧化管理平台进行升级,增加双重预防机制、特殊作业管理、园区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及溯源等功能模块,安装周界监控、高空热成像监控、大气监测站、大气微站等硬件设备,实现对园区安全、环境、能源、物流等重点防控面的智能预警与分析评价。完成污水处理厂一级A深度提标改造,实行“一企一管、明管输送、分类收集、分质处理”。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要求,对特勤消防站增补车辆、人员和装备。提升危化品专用停车场信息化水平,对危化品车辆进行全程管理,减少危化品运输安全隐患和事故发生风险。

第三个方面,介绍一下我市工业绿色发展的工作成效

(一)技改项目节能审查方面。把节能审查作为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重要抓手,对项目新增能耗实行等量或减量置换,对项目能效水平一律要求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对项目用能设备一律要求达到一级能效。“十三五”以来,共实施技改投资项目节能审查58个,核减能源消费25万吨标煤。

(二)节能技术改造方面。把节能改造作为推动存量企业能效提升的重要抓手,积极引导企业以节能改造、循环利用为重点,实施工艺能效提升、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等技术改造,降低产品单耗,提升企业竞争力。“十三五”以来,共实施省市级节能改造项目100余个,节能50万吨标准煤。

(三)绿色制造体系创建方面。把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作为推动工业绿色化的重要抓手,重点辅导行业领军企业,打造一批绿色制造典型案例,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十三五”以来,共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7家、绿色设计产品2项、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省级绿色工厂15家,实现了全市重点医药和石化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全覆盖。

化工园区整治和工业绿色发展之路任重道远,我们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不断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全面促进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

 

宋雅浪:谢谢严道连同志的发布。下面,进行第四项议程,请市水利局四级调研员王祥干同志发布“十八大”以来全市幸福河湖建设有关情况。

 

 

 

      王祥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水生态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把河长制工作作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不断创新河库管理体制,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强力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3329名县乡村四级河长尽职履责

2017年起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河长制工作体系一直延伸至镇村级,出台《连云港市河长履职办法》,将国家规定的河长制六项制度延伸至乡镇级,落实最基层河湖巡查管理机构和巡查人员,落实乡镇级河长巡查、会议、处置报告问题责任,落实了村级河长巡查、劝阻违法问题发生的责任,构建了责任明确、分工负责的河长制工作机制。按照分级分段管理的原则在全市所有河道水库相应设置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设置市级总河长2人,市级河长14人,县区级总河长17人,县区级河长103人,乡镇级总河长185人,乡镇级河长762人,村级河长2246人,市县乡村四级共有河长3329人。

二、幸福河湖建设全面推进

我市按照“总体工作全市争一流、全省争进位”的工作基调,全面开展幸福河湖建设。

一是全面开展“两违三乱”专项整治。自2019年起,全市共清理整治各类侵占河湖空间违法问题5400余项,其中违法圈圩3.68万亩、违法建设210余万平方米。

二是大力推进幸福河湖样板段建设“6+1”行动。即市级重点打造1条样板河道,推出1个河长制样板县区;每个县区重点打造1条样板河道,推出1个样板乡镇;每个乡镇重点打造1条样板河道,推出1个样板村。全市共实施了新沭河、通榆河等幸福河湖样板河道26条196公里。

三是实施一系列河道疏浚治理工程。生态湖净化工程有效减少城市尾水入海污染,成为我市水生态环保名片。玉带河、大浦河、大浦副河等实施黑臭水体治理,市区河道基本轮浚一遍,猴嘴闸、顾圩门闸、大浦闸排水通道等关键节点补短板工程基本完成。开发区、高新区、云台山景区也同时加快推进水系连通、河道清淤、河岸绿化工作,市区河道全面消除劣Ⅴ类水,“清水进城、活水绕城、涝水出城”的城市水生态建设目标初步实现。东盐河河滨公园、蔷薇河生态景观廊道、新沂河“百里菜花”、善后河“十里桃缘”等一批幸福河湖样板河段正成为我市水生态文明的亮丽名片。

三、石梁河水库树立践行“两山论”典型标杆

近年来,石梁河水库全面实施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深入推进幸福河湖建设,让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在港城大地成为生动实践。

2019年以来,石梁河水库先后实施了非法采砂治理、“两违”整治、网箱清理、“三无”渔船清理四大攻坚战。共清退砂场106座,拆除洗砂机214台,拆解采运砂船1805艘,恢复滩地360万平方米,一举结束30多年非法采砂;共完成“两违”问题整改2000余项,清理违法圈圩、违法建设681万平方米;销号库区无序网箱10.5万只,恢复水面415万平方米;清理涉渔“三无”船舶3771艘,水库滞留涉渔“三无”船舶实现动态清零。全面扭转了石梁河水库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重现昔日水清岸绿碧波荡漾的美景。

截止目前,库区生态复绿380万平方米,栽植落羽杉、池杉、湿地松等苗木约40万株,建设4个入库河口湿地110万平方米。55公里环湖防汛道路贯通,新沭河右堤堤顶路建成通车。

《石梁河水库片区乡村振兴规划》通过市政府审议。“以渔净水”“以渔富民”科学开展。建立资源反哺机制,国营采砂收益中每方砂提取10元作为库区乡村振兴引导资金,对周边28个村每年给予504万元直补扶持。

2022年6月3日端午节,石梁河水库举行清水进城启动仪式。4个分会场分别举办龙舟赛、美食文化节、“连天下”精品农产品展销和起鱼表演。

今年5月,江苏省委吴政隆书记在连云港调研时指出,石梁河水库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体现和鲜明例证。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理论”,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让广大群众真切地感受着“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的美丽风光和幸福温度。

宋雅浪:谢谢王祥干同志的发布。下面,进行第五项议程,请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程作龙同志发布“十八大”以来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建设有关情况。

 

 

程作龙: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

垃圾处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把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摆在了突出位置,纳入了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等重大部署统筹谋划,融入到“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要工作予以推进,并列入生态环境高质量指标对县区党委、政府进行年度考核。市政府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作为环境基础设施和垃圾治理工作补短板的重要方面,多次将相关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和民生实事。市城管局认真落实国家、省、市部署要求,以构建城乡生活垃圾“大分流”处理体系为工作路径,以加快补齐各类垃圾处理设施能力不足短板为工作重点,以不发生环境污染事件、安全生产事故为工作底线,统筹推进生活垃圾焚烧、餐厨废弃物和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强化垃圾焚烧飞灰、填埋场渗滤液等污染防治工作,全市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建设了一大批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出台了一系列长效管理的制度措施,逐步构建城乡统筹、设施配套、能力充足、运行规范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

一、补齐垃圾焚烧短板

我市强力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先后建成市区日处理能力2100吨的晨兴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能力500吨的灌云光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能力700吨的灌南新苏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能力600吨的东海光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能力700吨的赣榆康恒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全市生活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达到4600吨。目前,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约3300吨,达到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是生活垃圾产生量1.2倍的创文创卫要求,是全省第六个实现“全焚烧、零填埋”的设区市。

二、做好应急填埋保障

作为城乡生活垃圾全量焚烧的保障设施,我市先后建成日处理能力500吨的钓鱼山垃圾填埋场(已封场)、日处理能力310吨的刘湾垃圾填埋场、日处理能力280吨的赣榆小盘垃圾填埋场、日处理能力200吨的东海双店垃圾填埋场、日处理能力200吨的灌南花园垃圾填埋场、日处理能力100吨的灌云应急垃圾填埋场。其中,市区钓鱼山垃圾填埋场已于2020年完成封场工程和生态修复,东海双店垃圾填埋场已进行中间封场。全市现剩余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库容78万立方米,满足应急填埋场保障需求。

三、建设飞灰填埋设施

生活垃圾焚烧后产生的飞灰属于危险废弃物,经生态环境部门批准后可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为保障飞灰无害化处理,我市先后建成市区刘湾31万立方米飞灰填埋库区、灌云县25万立方米飞灰填埋场、灌南县25万立方米飞灰填埋场、东海县20万立方米飞灰填埋场(待启用),全市飞灰填埋场总库容101万立方米,目前已使用库容19.89万立方米,剩余库容81.11万立方米,满足飞灰无害化处理需求。

四、规范餐厨垃圾处理

餐厨垃圾处理设施是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我市积极推进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2017年市区建成了日处理能力95吨的餐厨垃圾处理厂,负责全市建成区餐厨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2021年根据全市餐厨垃圾产生量增长需求,经市政府同意实施了市区餐厨垃圾处理厂扩建工程,日处理能力提升至250吨。2021年灌南县开工建设了日处理能力6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灌云县开工建设日处理能力5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目前,全市已形成日处理36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能力,全市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五、推进建筑垃圾利用

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手段,为推进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厂的建设必须先行。近几年,全市共建成规模化、集中化、资源化建筑垃圾处理设施7座,其中市区建成一座年处理能力100万吨(海州区)、一座年处理能力60万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连云区)、一座年处理能力15万吨建筑和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厂(徐圩新区),赣榆区、东海县、灌云县各建成一座年处理能力50万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灌南县建成一座年处理能力70万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全市建筑垃圾年资源化利用能力约395万吨,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全覆盖。

六、下步设施建设计划

我市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按照城乡统筹、源头减量、分类处置、系统治理的原则,推行城乡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居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助力生态港城建设。一是近期投运灌云县、灌南县餐厨垃圾处理设施,2023年建成东海县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市区、三县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二是重点攻坚装修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督促各县区通过自建、合建、购买服务等方式建成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解决装修垃圾处理能力不足问题。三是规划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在园区内建设日处理能力300吨的厨余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和60万吨库容飞灰填埋场,保障市区居民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垃圾焚烧飞灰规范处置。

通报完毕,谢谢大家。

 

 

宋雅浪:谢谢程作龙同志的发布。下面,记者朋友们可以就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说明代表哪家媒体。

 

      记者:近年来,连云港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请问2022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如何?今年有哪些重点安排?

      陈截至8月20日,全市PM2.5浓度30.7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全省第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79.7%,改善幅度全省第1。1-7月,全市国省考断面优III比例88.9%,同比改善22.2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全省第1)。总体来看,大气环境质量距年度目标仍有一定差距,水环境改善成果还比较脆弱。下一步,重点开展三大专项行动。

一是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专项行动。加速源头治理。加快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淘汰步伐,完成省定1600辆淘汰任务。对有机化工、木材加工、医药制造等3个集群72家企业全面开展“回头看”,推动相关企业集群提升整治。强攻VOCs压降。10月底前将化工、仓储、工业涂装等重点行业VOCs问题列入深度治理计划。对简易低效VOCs治理设施开展专项排查,全面加速活性炭专项整治,10月底前完成低效设施升级改造。升级城市保洁。有效组织压降道路扬尘污染,实施积尘走航考核。强化湿扫、洒水、雾炮车辆购置。全面组织压降工地扬尘污染,未落实“六个百分百”的工地停工整治。狠抓秸秆禁烧。加大重点时段巡查力度,对于每月火点、冒烟点、黑斑地块数超过5个的乡镇(街道)予以通报、约谈、曝光。整治港口码头。全面组织压降码头扬尘污染,督促各类港口加大港区内道路清扫保洁工作,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常态化。

二是开展重点国考断面“增Ⅲ消劣”专项行动。加强城市生活污染治理。加快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确保年内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提升8个百分点以上。加强乡镇生活污染治理。进一步完善乡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完成“十个必接”,提高设施运行负荷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推进“直播稻”转 “机插秧”,稻麦秸秆离田面积比例不低于50%。全面加快推进池塘养殖生态化改造,确保今年完成6万亩省定改造任务。加快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统一收集、集中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加强工业特征污染因子管控。加快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实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应分尽分”。

三是开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年度达标提升专项行动。贯彻落实工作规划。在完成污染防治攻坚下达的年度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前提下,扎实推进今年我市列入省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项目清单的58个项目。加速项目落地建设。加快推动年度重点工程项目“应开尽开、能开尽开”。加强进展跟踪调度。按照年度建设目标任务,建立“一项一档”,逐月列明工程建设计划,明确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全年重点工程任务完成。

 

  记者:刚才在发布词里面,您讲到了我市今年出台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请问一下《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及意义?

  朱海波: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从宏观层面来看,近十年来,国土绿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要看到,有些地方在国土绿化中还存在急功近利,违背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科学原则和群众意愿搞绿化等不科学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室相继出台了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科学推进国土绿化。从我市来看,在遏制耕地“非农化”的大背景下,受资源和政策双重制约,我市造林空间受限、规模造林用地越来越少,因此,如何科学地开展绿化,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今年3月16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连政办传〔2022〕11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共分为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三部分内容,主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绿化造林“在哪造”“造什么”“怎么造”“怎么管”等措施方法。《实施意见》的印发实施将为全市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导,进一步规范绿化任务实施,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助力提升城乡绿化美化水平,改善全市生态和人居环境质量,更好地推进美丽连云港建设,更有效地发挥森林碳库作用,助力我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您们的关心和支持为推动我市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营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舆论氛围,请各位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市林业发展!谢谢大家!

 

      记者:目前,化工园区整治取得一定成果,下一步要如何做好园区产业发展的同时,防止环保等问题回潮。

      严道连化工园区整治只是手段,目的还是为了高质量发展。防止环保问题回潮就是要在发展过程中坚持项目高门槛,强化监管,同时持续加快行业转型,发展绿色、安全、高端的化工产业,才能巩固园区整治良好形势。一是坚持化工行业准入高门槛。首先是近年来,国家、省、市出台了一系列化工项目准入条件,如《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江苏省化工产业结构调整限制、淘汰和禁止目录》等,强化源头管控。其次是各园区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新建化工项目必须是属于围绕园区产业规划和主导产业链进行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原则上投资额不低于10亿元。再次是新建项目必须对标“四个世界一流”标准,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卡脖子”项目以及产业政策鼓励类等绿色高端化工项目。在坚持高标准的同时,严格项目会审,由工信、发改、生态和应急等部门对项目会商会审,把控好项目建设第一关,从安全、环保、技术、投资、节能和用地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核,对于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安全生产条件、环境保护要求的项目不予通过。二是持续推动园区升级和企业转型。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到位,环保监测体系功能应有尽有,后期还要根据需要不断完善升级。同时持续推进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建设,集日常管理、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应急联动等功能为一体,不断完善大气监控预警溯源、危废全过程监管、环境应急指挥等子系统平台,提升环境质量、重大危险源等在线监测功能,强化园区安全环保防治能力。引导化工企业“智改数转”,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完善“五位一体”信息平台,鼓励骨干企业创建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示范车间和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打造示范引领作用强、综合效益显著的行业标杆,以点带面,提升全市化工产业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

      记者:针对这么多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请问我们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方面是如何进行监督管理的?

      程作龙:感谢记者朋友的关心和提问。根据住建部、生态环境部关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规范要求,我们现阶段主要采取驻厂监管+信息化监管,同步制定了垃圾焚烧、餐厨废弃物处理监管标准,建立飞灰填埋管理制度,印发渗滤液处理指导意见等。同时严格督促企业落实“装树联”相关要求,按期开展烟气排放污染监测工作,定期委托第三方开展污染物排放核验。下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监管方式,力争实现监管信息化、智能化,达到监管全过程可看、可溯、可查、可控,促进相关主体落实责任、规范运行。

  宋雅浪: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环节就先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想要继续了解的内容,可以与市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做进一步的沟通对接。本场新闻发布会就开到这里,谢谢大家。

 

总值班: 陈刚 曹银生     编辑: 刘昆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