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2024年12月24日 10:00
地 点:连云港发布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范文波
发布人: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 辜建
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孙强国
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二级调研员 钱成勇
发布议题:解读《江苏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管理条例》及我市有关工作情况、介绍连云港空中救援大队有关情况和救援案例、介绍我市防灾减灾工作和应急物资储备有关情况
范文波:各位媒体朋友,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应急管理局新闻发布会。为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通报全市应急管理相关工作情况,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辜建同志,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孙强国同志,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二级调研员钱成勇同志,我是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范文波,本次发布会由我主持。
下面,请辜建同志解读《江苏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管理条例》。
辜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感谢大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江苏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管理条例》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已于1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条例》出台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我市贯彻落实情况。
一、制定《条例》的意义。《条例》的制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重要指示精神,通过顶层设计健全安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的创新举措;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源头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创新实践;是完善地方立法,全面加强和规范所有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管理,改进安全监管方式的创新突破。
《条例》的实施,标志着我省安全风险辨识报告制度由2020年开始的工业企业向全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推广,向学校、文化场馆、医院等部分非生产经营单位拓展,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迈出重要一步。
二、《条例》的主要内容。《条例》共29条,突出从源头防范化解安全风险,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对安全风险实行全面辨识、科学评估、分级管控。一是压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条例》明确,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将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估和管控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本单位全员安全责任制并加强监督考核,要把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作为安全检查的重要内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风险管理全面负责,对本单位填报的安全风险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并签署安全风险报告承诺书。自2020年实施工业企业安全风险报告制度以来,我市全面推动工业企业安全风险报告并动态更新。2024年,全市4750家工业企业完成安全风险报告,其中 4108家报告较大风险11342条,43家企业报告重大风险262条,较大以上风险占比86.9%。二是突出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管理。《条例》对较大以上安全风险实施目录化管理,要求生产经营单位根据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目录,对较大以上安全风险进行辨识、评估、管控。生产经营单位应于每年第一季度完成较大以上安全风险报告并将较大以上安全风险信息向从业人员公示,在较大以上安全风险所处区域设置安全警示牌,加强警示提醒。三是聚焦重点场所和薄弱环节风险管理。《条例》对生产经营场所分割出租、商业综合体、商品交易市场等特定的生产经营模式,分别明确了安全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管理方式和具体要求。对不属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学校(含幼儿园)、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民政福利救助机构、宗教活动场所,以及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单位,安全风险管理参照执行。对社会面小场所,省政府制定了专门的安全风险管理办法。我市全面推广应用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系统,动员各地、各条线利用系统开展底数录入、隐患整治工作,今年累计录入社会面小场所89328家。四是创新安全风险监管模式。《条例》强化了部门指导和服务职能,明确省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制定本行业领域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目录并向社会公布。目前省有关部门已制定公布9个行业领域344条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目录。依托各行业领域现有信息系统建立全省统一的安全风险网上报告信息平台,加强协作配合和信息共享。市县相关部门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和报告情况的监督检查,借助信息化手段推进安全生产的精准执法。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督促各地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认真抓好《条例》贯彻落实,推动较大以上风险目录宣贯,推进风险报告系统运用,帮扶指导企业做好安全风险管理,不断提升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谢谢大家。
范文波:下面请孙强国同志介绍连云港空中救援大队有关情况和救援案例。
孙强国: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感谢对我市应急救援工作的关注和报道。我市海岸线长、海域宽广,境内海上交通运输、港口航道建设、海上游艇旅游、海上养殖捕捞等各类涉海活动日益频繁,海洋经济发展对空中救援力量需求较大。直升机应急救援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最有效的应急救援方式,具有“纵深跨越”“垂直起降”“独立悬停”等性能特点,搜索范围广、飞行速度快,可有效缩短救援时间、提高救援效率。
我局借鉴浙江杭州、舟山,江苏射阳等地空中救援模式,克服其成本高、养护贵、编制难、周期长、运行差等难点、堵点,推动机制创新,在全省率先采用多方合作共建模式,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整合各方资源,节省2亿元资金投入,于2024年8月20日争取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应急救援直升机和11名机组人员正式进驻我市,全天候待命备勤。此次进驻的S-76D型应急救援直升机是从美国进口,价值1.4亿元,安装有专用绞车、红外线搜索、救生衣、救生筏等设备,可在阵风10级以及浪高9米等复杂环境下执行救援任务,搜救范围半径120海里,直升机主旋翼直径 13.41米,最大速度287公里/小时,最大起飞重量11875 磅,除机组人员和救生员外还可承载11人。此外,它的最大外挂载荷为1496公斤,可吊起一辆轿车,应急救援能力强。
连云港空中救援大队的进驻,与海上应急救援编组实现资源共享与力量整合,标志着连云港海域“1小时空中救援圈”全面建成,织密了海上“全灾种、大应急”救援网络,极大提升了我市沿海海上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自8月20日进驻以来,空中救援大队累计执行救助任务7次,出动10架次,成功救助遇险人员12人。9月21日一艘内贸散货船在大风浪中失去动力遇险,从接警到11名船员安全获救用时仅101分钟,是连云港空中救援大队进驻以来开展的首次大规模遇险救助行动,也是连云港海域救援效率最高的一次救援行动。
下一步我局将围绕服务保障低空经济发展,在现有空中救援模式的基础上,优化整合无人机在应急救援中的快速响应、高效率、高精度、低成本等优势和相关部门力量资源,完善协调联动机制,组建低空应急救援编组,拓展高山、高速、高楼等应急救援场景,全面构建“海陆空”立体化救援体系。
范文波:下面请钱成勇同志介绍我市防灾减灾工作和应急物资储备有关情况。
钱成勇:大家好!下面我将向大家重点介绍我市在防灾减灾救灾方面开展工作情况。市应急管理局会同财政部门、发改部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持续推动了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推动建设“大安全、大应急”格局下的救灾物资保障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创新宣传举措,筑牢公众意识防线
在防灾减灾宣传工作上,我市积极探索创新路径,全力提升公众意识。场馆院校联动,实践赋能年轻群体。“5·12” 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协调18个安全警示类场馆免费开放,举办应急物资库开放日活动,同时,17所高校、180所中学与380所小学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避险教育演练,覆盖约74万学生与5万教职员工,让年轻群体在实践中增强应急本领。社区多元传播,营造浓厚氛围。全市9个县区(功能板块)及90个乡镇(街道)充分利用 “村村通” 广播、微信、公益短信等新媒体,通过张贴6000多条宣传条幅、启用230多个电子屏、布置近400个宣传栏与宣传橱窗以及发放大量宣传单等传统手段,多管齐下,提升广大民众的减灾救灾意识,相关活动获30多家媒体报道,新闻报道达246条,营造出浓厚的宣传氛围。宣传精准深入,夯实群众根基。“10·13” 国际减灾日宣传时,通过消防宣传车深入边远乡镇、集市与学校,设置知识展板区、视频播放区、资料发放区、互动答疑区等多个区域,进一步夯实了防灾减灾的群众基础。
二、夯实物资储备,强化应急物质支撑
在物资储备上,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扎实且具有前瞻性的行动。创新仓储模式,拓展储备空间。针对省级应急物资储备库面积小、储存不规范等困境,我市创新采用以租代建策略,租用连云港丰达公路工程养护有限公司仓库储存应急救灾物资,新仓库交通便捷,面积近2000平方米,合作协议包含日常管理、物资维护保养、装卸载等全流程服务。引入智能系统,强化管理效能。新仓库引进智能化仓库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涵盖物资出入库、调拨、盘点等常规管理功能,还能对质保过期、逾期归还等多种问题自动告警,实现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提升物资管理的准确性与时效性。充实物资装备,提升防救水平。2024年度我市新采购18类6688件救灾应急物资,当前已累计储备38类7万余件救灾应急物资,总价值1300多万元。同时,今年向省应急厅争取90万元应急救援专用资金,计划购置20台扫雪车,在冬季面对雨雪冰冻灾害性天气时,能有效清除街道、广场、小区、院校、公园、非机动车道场地的积雪,切实帮助民众解决雪天出行难的问题。
三、实战演练磨砺,提升应急联动水平
为检验《连云港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应急避难场所启用机制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11月中旬在赣榆区体育馆避难场所开展的自然灾害救助演练,分为9个阶段,共20个部门约300人参与。此次演练实现 “三个首次” 突破:一是首次启用避难场所进行救助演练;二是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整合后的首次多部门联合演练;三是新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修订后的首次实践演练。通过此次演练,不仅提升了各部门应急救援能力,更增强了全民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秉持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理念,不断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全力守护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稳定。
谢谢大家!
范文波: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谢谢大家!
总值班: 王夫成 杨乐箫 编辑: 刘昆 审核: 刘昆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