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在历史的时间轴上,2018年注定是很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改革开放40周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打基础之年。
这一年,更是实干之年。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指出,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我国今后30多年的美好发展蓝图。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公安工作总是在历史的浩荡春风中勃发生机、绽放忠诚。
2018年,全市公安机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主题主线,谋划实施三年行动计划,聚焦防控风险,聚力改革创新,持续打造“五个公安”、创建“最安全城市”,用拼搏奉献演绎了一个个精彩故事,用热血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平安华章,有力地护航了新时代新港城的发展、进步。
QQ截图20190107112503
□ 谭晓平
■ 聚焦主业主责
奋力提升打击效能
2018年5月31日,灌云县东王集镇梁王村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件。专案组昼夜奋战50余小时、辗转两省四市成功抓获故意杀人犯罪嫌疑人杨某某。
这起案件告破的背后,是这样一个数据———100%命案破案率:对现行命案坚持快侦快破,对疑似失踪人员,紧盯不放、深追细查,赣榆“1.20”故意杀人案、海州“2.8”杀人抛尸案等31起现行命案全部侦破;对疑难命案积案始终做到案件不破、勘查不止、专案不撤,拓展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成功破获海州“2002年徐某珍被杀案”、海州“1998年沈某荣被杀案”等2起15年至30年以上命案积案。
这一切都实实在在地反映了全市公安机关为民守护、勇立潮头、打造平安港城的信念和担当。
也因为此,这一年,全市公安机关聚焦打击犯罪主业,突出打击犯罪重点,持续发起凌厉攻势,确保社会治安秩序更加良好,人民安全感更强、满意度更高;这一年,全市公安机关牢固树立“命案必破”“积案必清”的理念,围绕大要案件的侦查要求,完善指挥调度体系,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要求“四长必到”,真正做到靠前指挥、一线督战。与此同时,高度关注“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犯罪等民生案件,始终保持对侵财违法犯罪活动严打高压态势,完善“积累式”打击和审讯深挖犯罪工作机制,保证打击质量和效果同步提升。
大案不欠账,小案不含糊。
小案连民心,侵财案件已成为群众评判社会治安的“晴雨表”。对待这样的小案件,港城公安也绝不含糊。
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全市侵财类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17.3%,现行侵财案件破案率提升至全省第三;省公安厅挂牌督办的23串盗抢骗案件,已侦破22起,破案率95.6%;抓回“盗抢骗”逃犯65人。同时把打击矛头对准跨区域系列案件,强化案件研判、串并侦查、侦控经营、定点清除,审查深挖等工作。
正是通过大案不放过、小案不放松,一件件民生案件的快速侦破,才提升了这座城市的安全感,让“最安全城市”这五个字读起来铿锵有力。
■ 聚力扫黑除恶
高质推进平安建设
2018年12月2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长篇报道,介绍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阶段性成效。随后,焦点访谈报道了扫黑除恶典型案例。
同日,新华社刊发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局之年综述———《让人民群众带着满满的安全感决胜全面小康》。
扫黑除恶,这场伟大斗争事关人心向背、治乱兴衰。
这一年,在港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强大攻势席卷每一处阴暗的角落,如浩瀚春风涤荡污浊,扫出了朗朗乾坤、盈盈正气,高质量推进平安城市的建设。
2018年,全市已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3个、恶势力犯罪集团12个、涉恶团伙159个,抓获涉黑恶犯罪嫌疑人1563名,带动促进了打防犯罪各项工作的开展。
市公安局有关责任人介绍,港城公安之所以能取得扫黑除恶这场战役的首战胜利,主要得益于这四个方面:
一是完善机制运行。迅速搭建实体化运作的扫黑除恶工作专班,组建12支78人扫黑专业队,建立“条线牵头,条块结合”工作模式,推动形成扫黑办牵头、专业队伍攻坚的斗争格局。建立健全分片包干、分级研判、工作会商、挂牌侦办、四定一包等机制,形成了扫黑除恶工作新常态。二是强化线索摸排。以涉黑涉恶线索摸排为工作切入点,紧盯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群体、开展全方位、多渠道、滚动式线索排查,力争做到不漏线索、不漏案、不漏人。三是强化破案攻坚。对涉黑恶案件、线索逐案逐条研究分析,制定侦查措施,拟定侦办方向。四是强化专案侦办。凡黑恶势力案件均成立专案组,集中精干警力全力攻坚。同时加强涉黑恶案件和团伙成员的拓展工作,采取以人对案,以案找人等措施,深入开展梳理、串并工作,确保战果不流失。
随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深入开展,全市各级公安机关不断延伸打击范围,全市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好转:2018年1至12月违法犯罪警情总量同比下降11%,居全省第一;刑事发案下降15.9%,居全省第二;刑事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超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连续4年现行命案全破,“两抢”案件从2014年的400余起降至2017年的100起左右、2018年又降至70起,群众安全感达96.08%、创历史新高。
数据证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 聚合创文力量
持续优化公共服务
“您好,请您看一看这封‘斑马线礼让行人’劝导信,也希望您能参与到我们的文明交通志愿活动中来……”
这一幕,出现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开展的“斑马线礼让行人”志愿劝导活动中。而类似的场景,几乎每周都能在港城的大街小巷出现。
正是这一次次活动的开展,如今,在港城,“斑马线礼让行人”已经成了一种常态,也成为这座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18年,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市公安局是维护城市安全和稳定的“主力军”。按照市委、市政府创建文明城市的重大决策部署,市公安局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全力以赴,在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和营造优越的道路交通环境上下功夫,是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具体来说,在创文中,全市公安机关主动服务大局,集中精力组织开展市区非标三四轮车、城市文明养犬、道路交通秩序等整治行动,以严管严治形成‘港城规矩’。”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市公安局联合交通、工商、质监、城管等部门在市区开展非标三四轮车集中整治,成立24支路面查缉综合执法队、4支路面查缉机动队和4支交警执法服务站查缉队,围绕11条重点整治路段和4处广场、港城大道各BRT站台周边等重点整治部位,对非标三四轮车进行首次告知2700辆次,查扣不听劝阻非法上路行驶非标三四轮车1515辆,其中非法载客营运53辆,市区非标三四轮车非法上路行驶现象明显减少,涉及非标三四轮车交通事故起数同比下降5.01%、死亡人数同比下降6.54%。取得非标三四轮车重点路段管控“零盲区”、非标市场“零销售”、管理对象“零闹访”、城市交通文明指数明显提升的“三零一提升”成效,较好解决了这一城市治理“顽症”,推动了“干净、方便、顺畅、安全”连云港建设。
在主动服务创建文明城市大局的同时,全市公安机关聚集人民群众办事遇到的“痛点”和“难点”,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制定实施惠民便企10项措施,进一步拓展网上网下服务渠道,优化服务流程,健全服务机制,13项市级公安许可事项实现全流程“不见面”审批,在全省首家推出外国旅游团“落地签”。全面推行交通管理“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交通事故网上处理、邮政代办服务等便民举措,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切实打造车驾管服务民生品牌。目前已有户口市内迁移、货车禁“连云港微警务”“连云港交警”“连云港边防”等微信平台已涵盖户籍、交管、出入境、治安、边防5大类、共166项民生服务事项,累计为群众提供服务3260余万次。区通行等公安审批事项实现全流程“不见面”审批,2018年,累计全程网办审批服务事项7.4万余件。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出入境管理服务大厅、车管所业务大厅等公安窗口设立自助服务区,群众可自助办理有关业务,累计已受理业务6.8万余件。通过互联网平台共办理机动车业务84300余件、驾驶证业务80万余件。
将改革进行到底,将服务送至群众家门口。
这一年里,全市公安机关全力“跑”出便民利民加速度、服务经济新程度、群众满意新高度,倾力打造港城公安“最强服务”体系。
■ 聚拢国际资源
务实推动执法合作
2018年9月12日至14日,第四届连云港论坛,再次迎来了30余个国家执法部门、国际组织负责人,中外代表围绕“携手开启执法能力建设合作新篇章”主题,共商执法安全合作大计,共谋能力建设合作良策,共绘各国安全发展蓝图。
“合作促安全、安全保发展”已成为时代呼声、世界呼声、人民呼声。
四年来,“连云港论坛”参会国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拓展到“一带一路”及域外国家,覆盖五大洲。
四年发展历程,也让“连云港论坛”成为推动构建执法安全命运共同体的一个实践平台。从形成“五项共同愿景”、达成“五项行动计划”、建设“五大合作平台”,到本届论坛建设日益务实深入,达成推动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论坛建设架构,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解决新问题,进一步提高合作效率和水平,加强对突出犯罪活动的打击和预防,共同提升各国执法能力等五个方面共识。
这一年,连云港论坛在推动国际化运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取得了建立理事会、执委会架构等重要成果。
论坛红利,也四溢开花。比如:市公安局成功侦办了国内首起“绝地求生游戏外挂”和“4.13”非法经营案、“3.26”诱骗组织中国妇女赴新卖淫案等一批涉外案件;我市被人民日报社主办的2018“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评为2018“一带一路”建设优秀案例获奖城市等等。
不论是连云港论坛的建设,还是打造最安全城市,港城公安与国家、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开创了“平安港城”的新局面。
能代表这个“新”字的成果有很多,有两个最具城市特色的“新”尤为值得一提。
一个是得到公安部党委委员、反恐专员刘跃进充分肯定,打造以“四个家门口”为特色的互联网+全要素社区网格治理模式。目前以该治理模式为样本,市公安局探索建立了郡望府星级智慧安防小区。
另一个“新”,就是创新实战技术手段。经过几年的探索建设、目前“火眼金睛”平台获中国公安最佳大数据解决方案第一名,“筋斗云”搜索系统获评中国智慧公安创新驱动示范项目,“全方位无人机防御雷达”获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一等奖。
目前,这座城市正以新城市运营理念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连云港模式”。港城公安,勇立潮头。
■ 聚集内生动力
着力锻造过硬队伍
2018年12月30日中午,尽管是假期,“党员示范岗”市政务中心公安出入境办证窗口,党员民警乔晖顾不得休息,一直在窗口忙碌。
这一年来,市公安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部署开展“高质发展有我、后发先至建功”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推进“红旗支部、模范党员”双创等活动,调动党员民警立足岗位争当示范的积极性,形成履职尽责、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和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
近年来,市公安局党委把高质量公安党建贯穿到公安工作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保证作用,引领新时代公安工作,不断开创港城公安事业新局面。
为了打造一支“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过硬公安队伍,市局党委将抓队伍置于中心业务工作同等重要位置,同发力,同考核。
2018年,全市公安机关牢牢把握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毫不动摇地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方针,大力加强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着力打造既政治过硬又本领高强的现代职业警队。
忠诚铸警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部署开展“讲政治、守规矩、严纪律、优警风”等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铸牢忠诚警魂。
严纪树形象。正风肃纪,建章立制,加大违纪案件查处力度,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落实问责措施,“零容忍”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优警增动力。优化警营生态,通过开办“港城砺警学堂”、实施“书香警营计划”等方式,引导民警学本领、增技能、练内功,争当行家能手。年内有114个集体、613名个人受到记功嘉奖,其中5个集体、10名个人被省公安厅记二等功,7名民警被授予“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名民警当选第十一届“连云港市十大杰出青年”。
这一年,港城公安以党建工作新成效聚集创新发展新动能;这一年,港城公安以人民为中心,激发内生动力,全力护航全市高质量发展。
回首2018,全市公安机关把百姓的期盼放在心上,把守护平安的责任扛在肩头,迈出了铿锵有力的步伐。
展望2019,港城公安将忠诚践行“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以高水平平安服务保障连云港高量发展,坚决当好新时代新港城的建设者、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