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通讯员 梁杰)他们直面黑暗,将警服穿在心里;他们在看不见的战线坚守,极少在公众视野出现;他们加班加点、不分昼夜布控、蹲点、伏击,迎着风霜雨雪开展行动;他们时常面对刀光剑影,身边潜伏着巨大的危险......他们就是被群众称赞为“城市猎人”的海州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便衣中队。
近年来,海州公安分局充分运用便衣巡逻隐蔽、机动、灵活的特点,将传统与科技、公开与秘密资源充分融合,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探索出了一条主动出击、以打促防、合成作战的便衣巡控工作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街面犯罪打击和防控能力,全面提升了群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的满意度。
据统计,去年,该中队共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411人,其中刑事拘留158人,行政拘留276人,网上逃犯13人,破获侵财类案件400余起,为群众挽回了大量经济损失,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去年11月下旬,便衣中队民警工作中得知海州区小学路附近有一个容留他人吸毒的窝点,便立即带领队员对该区域外围开展布控,在各个路口安排便衣岗哨,密切关注进入该区域的人员和车辆。很快,便衣民警就发现了一名神态可疑的男子。当民警上前盘查时,该男子却转身逃跑。在追赶过程中,该男子躲进一小区楼栋内持砍刀与民警对峙。面对穷凶极恶挥舞砍刀的歹徒,便衣民警毫不畏惧与其搏斗,成功将歹徒蔡某擒获,并寻线追踪一举捣毁该吸毒窝点,抓获涉毒违法犯罪人员17名。
近年来,为做大做强便衣巡防队伍,海州公安分局党委专门从全局抽调一批工作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民警和身体素质强、警务技能熟的特勤力量,打造便衣巡防专业队伍。同时,根据便衣巡防工作实际,调整工作时间,实行弹性工作制、错时工作制,有针对性调整布防区域、时段及重点,做到有的放矢。该局还专门为便衣队配备了专用车辆,为队员们配备了防弹衣、防刺背心、防割手套等防护装备,配齐警用械具及执法仪、350兆数字对讲机等装备,有力提高了便衣队跟踪取证、隐蔽侦查的打击现行犯罪的能力,充分发挥其在整体巡防格局中的尖刀作用。
在强化传统打击手段的同时,便衣中队主动适应信息化、动态化条件下的复杂治安形势,在强化合成作战机制上积极动脑筋、下功夫,通过实战摸索,总结出“蹲守战”“信息战”“合成战”等一些行之有效的技战法。3月1日夜,海州区连续发生砸汽车玻璃盗窃车内物品的案件。便衣中队根据已获取的线索,立即围绕流窜犯罪嫌疑人来连作案的活动轨迹开展蹲点守候和深入摸排工作,并很快获得了嫌疑人的手机号码,继而又发现嫌疑人已乘大巴车离开连云港去上海。随后,便衣队员假扮车站拉客“黄牛”与嫌疑人沟通并取得其信任。当晚几名便衣队员驱车连夜赶赴上海,于第二天凌晨4点在上海汽车总站附近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陈某。经审查,犯罪嫌疑人陈某先后流窜至河南、山东、安徽等地疯狂作案40余起。据统计,仅在分局去年开展的“夏季攻势”“打击盗抢骗”和“大干四季度”专项行动中,便衣队就抓获刑事犯罪嫌疑人41名、违法行为人66名。一年来,便衣队先后侦破刘某竹系列入室盗窃案破案42起、陈某盗窃车类物品案40余起、马某海系列盗窃电瓶车案15起、王某龙系列盗窃案8起。
“为了实战需要,平时我们十分注重对违法犯罪人员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掌握。”巡特警大队副大队长姜涛说道:“我们对抓获的每一个违法犯罪嫌疑人都及时采集信息制作档案,对盘查中发现的可疑人员,也注意留存信息资料,为后期抓捕工作提供源头信息。”去年6月12日夜12时许,正在巡逻执勤的姜涛去超市买水喝时,看到一男子鬼鬼祟祟地出了门,便追出去对其进行盘查。结果发现,该男子口袋里装的是两条刚刚在超市偷来的内裤。由于案值小、不够行政处罚,姜涛对其批评教育一番,并询问相关情况后放其回去。当夜,姜涛按例留存了此人相关信息并制作档案。几天以后,局里一名领导拿着一张照片向姜涛布置任务:前不久在市区发生了一起持刀抢劫案,犯罪嫌疑人已被确定就是照片上的男子,但由于嫌犯长期不在家,办案遇到了瓶颈。“原来是他!”姜涛一看照片,这不正是3天前偷内裤的那名男子吗?一个小时后,姜涛带着队员在市区一家饭店将正在打麻将的抢劫犯罪嫌疑人王某抓获。
为了提升队伍的理论素养和实战能力,便衣中队坚持利用每周半天时间组织理论学习和业务交流,通过集中学习、业务探讨、组织考试等方式,认真学习常用法律法规,自觉做到学法、懂法、用法,最大限度避免执法过错。同时,通过采取“结对子”“强带弱”的形式,立足岗位进行“传帮带”,让队员不断积累识别犯罪、伏击守候、跟踪追击、现行抓捕等工作经验,提升便衣队伍整体实战水平。按照“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优胜劣汰”的工作思路,便衣队还制定出台绩效考评办法,每月对各便衣小组工作成效予以考核。对成绩突出的,给予绩效加分奖励,对当月未完成任务基数的予以通报批评,对连续多次未完成任务的队员予以岗位交流。去年,有12名便衣队员分别受到市局、分局嘉奖,有效地提升了便衣队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