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蒋建春:饺子的味道

【连网】饺子,是人们十分喜爱的一道美食,特别是除夕晚上或大年初一,全家人围坐在一起,都要热热闹闹地包顿饺子吃吃。所以民间有“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 的说法。

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父亲总要想法从干瘪的口袋里挤点钱来,捏着肉票去买点猪肉。母亲将肉洗净、剁碎,再掺些白菜心子作馅,和点面儿,就高高兴兴地包起了饺子。母亲包饺子的动作至今还记忆犹新。她先在左手手心上平放着一张饺皮,右手拿着筷子夹着饺馅,送到左手的饺皮上,然后用手指蘸点碗里的清水,抹在饺皮边上,最后将饺皮对折,先捏皮的中间,再捏皮的两边,眨眼之间,一只形如元宝的漂亮饺子就包好了。然后一只只的饺子按行分排整整齐齐地码放在簸箕中。

我们兄妹仨在旁边兴奋地看着,还会举着脏兮兮的手指头,“一个、两个、三个……”好奇地数着,恨不得越数越多,多到满桌满屋都是的才好哩!

“饺子不能数,快出去玩!” 母亲总是这样厉声喝道。当年的母亲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她只知道这是老辈传下的规矩和习俗。现在我才明白,过去生活困难,一般人家只有在过年时才吃顿饺子,因为图个吉利,一般不兴数数,这样才表示家里圆圆满满、年年有余。

土灶前,炉堂中的火在滋滋的燃烧,松毛叶的草香味儿慢腾腾地弥漫开来,热乎乎地萦绕在简陋的锅屋里。

不一会儿,铁锅里的水翻腾起来,母亲掀开锅盖,将饺子一个一个的轻轻地放入锅中,然后用勺子的背面慢悠悠地搅一搅,这是怕饺子粘在一起。待锅烧开后,又往锅里添了半瓢凉水,如此反复两三次。白白胖胖的饺子沉下去,浮上来,再沉下去,又浮上来。

再瞅瞅我们,简直就是三只可怜的小馋猫,闻着锅里的香味,口水咽下去,又泛上来……赖在锅屋门口也不出去玩了,眼巴巴地等着饺子出锅。

待热气腾腾的饺子煮好后,母亲先装两碗叫父亲给隔壁的爷爷奶奶送去。记得爷爷当年吃着饺子,喝着几毛钱一斤的山芋干酒,偶尔还会拿筷子蘸点让我咂一口,说“锻炼”酒量。辣得我满嘴像着了火似的炙热,张大了嘴巴,吐着舌头,赶紧跑开找水喝。爷爷抖动着胡须一脸的眯眯带笑。有滋有味地喝着酒,自言自语道:“饺子就酒呀,越吃越有呀” 。

母亲然后招呼我们先吃。那饺子泛着细细油花的光晕,溢出诱人的香味。

哪里还要母亲招呼呀!我们早就迫不及待了,饿狼扑食般地吃了起来。滚热的饺子烫得直吐舌头。母亲笑着说:“没人跟你们抢,慢慢吃,别烫着噎着!”

那时生活艰难,肚里真的是缺油水,很稀罕地吃了顿饺子,少不懂事的我们肯定是狼吞虎咽,毫不“嘴软”。饺子本来就包得不多,等我们吃得肚皮满胀溜圆时,再一看,母亲的那一份也被我们吃的差不多了,只剩一锅飘着油花的饺子汤了……

母亲一边看着我们吃,一边笑着说:“妈妈不喜欢吃饺子,你们多吃点!”说完,自己就搓点面疙瘩下在锅里的饺子汤里……

不知道那时的饺子为何那么好吃,鲜美多汁,芳香四溢,那种舌尖上的美味,至今还刻在记忆深处。

如今的生活条件比过去好多了,吃饺子也不再是过年才有的奢侈享受,随时随地,想吃就包。母亲更是不怕费事,时不时地给我们包饺子吃。

就是每当家里吃饺子时,母亲端起碗来,总是念叨着“奶大孙子在那边,也不知道有没有饺子吃?”

儿子大学毕业后,又远涉重洋,去英国攻读硕士研究生。母亲“隔代疼”的心情让我心暖感动。我骗她说:“那边大学的食堂也包饺子吃!”

那年春节,儿子打来越洋电话视频拜年。母亲听说孙子来电话了,仿佛脚下生风,一阵小跑,赶紧从她的卧室里奔了过来,接过我的手机,看到屏幕里的孙子,高兴得合不拢嘴。第一句话就问:“学校有饺子吃吗?”

“没有,我想吃奶奶包的饺子!”

看得出,儿子过年想家了,想吃母亲包的饺子了!

“等你回来的,奶奶给你包,让你吃个够!”

母亲一边说着,一边心疼得流泪。一滴滴混浊的泪珠从她的面颊上慢慢地滑落下来,落在她老人家崭新的衣襟上。而大洋彼岸的儿子,隔屏相视,眼圈也似乎红了……

不过懂事的儿子还是忍住了即将涌出的泪珠,揉了揉眼睛,故作轻松地安慰奶奶说:“好的,好的,奶奶您要多保重身体哦!”

儿子尽管已长大成人,但在母亲的眼里,就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后来儿子和几个同学去华人街的中餐馆吃了顿饺子。与母亲包的饺子相比,色、香、味儿自然逊色不少,而且价格贼贵。一份荤馅的肉饺子只有六个,约五英磅,合人民币五十多元。要是放开吃足,至少得花二百多元。儿子舍不得多花我们的辛苦钱,只是要了一份尝尝而已。

在儿子的心里,饺子的味道也许就像漆黑夜空中一轮弯弯的明月,照耀着海外学子思乡的千山万水,憧憬着家的温暖和团圆。可在我的心里,饺子的味道,是年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更是母亲浓浓的爱的味道!

作者:

蒋建春 大学文秘专业,高级秘书,连云港市作协会员、散文学会理事,《精短小说》签约作家,《苏北文学》编委,《青年文学家》理事。喜欢用文笔来书写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 《青年文学家》 《鸭绿江》 《文学月报》 《精短小说》 《文学欣赏》 《河南文学》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 《文学百家》 《渤海风》 《中国物资报》 《江南时报》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