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韩今
扶贫两年、即将到期的雪钢是在夏支书赴南农大之前看到这份“挽留书”的。满满一页纸,密密麻麻签了100多个名字,每个名字上面都有一个红红的指印,一些人很熟悉,很多不认识。所有的酸甜苦辣一瞬间变成了满满的幸福感!一个红手印就是一个难忘的故事。
雪钢是2015年8月到贵州麻江县高枧村挂职“驻村第一书记”。他觉得就是一个缘分,让人生多一段不同的经历,多一个故乡,多一些朋友。
起草“挽留书”的夏支书就是他扶贫期最好的朋友。这位大他7岁、畲族的村支书和雪钢情如兄弟,他们一起走贫访苦,共同做出了在高枧村建立菊花谷、开发旅游产业的决策。他们一起从机场接回了南农大寄来的10万株菊花苗,一起种植菊花试验田,一起摸索用烤烟叶的设备烘烤菊花茶,一起敲锣通知村民躲避洪水,也一起参加五人制的气排球比赛。夏支书很佩服这位阳光开朗,不怕吃苦,办法多多的大学老师,和他一起制作那面巨大国旗菊花图案时,一张喷绘图,几根绳子和竹竿,大小五角星的位置竟然一丝不差。
夏支书感触最深的是“以菊为媒,科技扶贫”给高枧村农民带来实惠。9月份,菊花盛开,姹紫嫣红,高枧村变成菊花的海洋。菊花节吸引了数万游客,“看菊花展,游夏同龢故居”成了贵州旅游的一个热点,大大带动了村里经济发展。第二年,高枧村的菊花扩展到上百亩,品种增为500多个,产业欣欣向荣。又到了菊花节的季节,夏支书怎么舍得这位“菊花书记”离开呢?
排在签名前列、62岁的布依族大妈芙蓉,是村里名歌手,也是建设菊花谷30个婆婆妈妈级的“娘子军”之一,跟着“党代表+技术员”的雪钢参加了菊花种植的全过程。第一次拿到工资,她一人坐车到县城,给自己买了好几件漂亮的衣服。为了感谢村领导,她编了一首山歌,因为不会写字,想好几句就让女儿记下来。那天田间休息,芙蓉把新编的山歌唱了出来:“大田栽秧行对行,我在田坝栽花秧,感谢书记来指导,还有支书来帮忙。赶傍村官得福享,千古留名传四方。我要活到80岁,一直为你把歌唱!”
种粮大户祥榕和妻子的大名签在中央,他对夏支书说:“我们夫妻俩都要签!雪钢帮我们种植的新大米丰收在望,总要让书记尝尝啊!”雪钢在扶持这位种粮大户身上没少花功夫。祥榕以前在贵州当过厨师,回乡后介绍他参加了农大教授的水稻种植培训班,引进了江苏的优良品种,夫妻俩种植了300亩水稻,去年收获颇丰。
“挽留书”上还有个10岁女孩杨天华的手印。这位留守小姑娘只有一个兔绒玩具,还是3岁时妈妈从贵州给她买的,天天抱着睡觉,后来不小心撕裂了,就自己用针线缝起来。雪钢很有感触地在朋友圈里发了小姑娘缝玩具的照片。浙江一位做汽配的老板看到后主动联系雪钢,寄来好大一包毛绒玩具。儿童节的那天,雪钢在给小学发放企业奖助学金的同时,给每个孩子发了一个玩具。他给小姑娘选了一只大熊,专程送到家中,小姑娘那激动的眼神至今令他难以忘怀!
730多天,雪钢“五加二,白加黑”,中秋国庆坚持工作。乡亲们和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听到他要回去的消息,村民们纷纷找到夏支书,希望留住雪钢。于是,夏支书起草了一封“挽留书”,村民们得知后争先恐后到村委会来签字、按手印。揣着这份100多个鲜红手印的“挽留书”,夏支书飞到了千里之外的南农大,恳求学校把这位给高枧村脱贫致富带来希望的好老师再留三个月!
雪钢被村民的红手印深深感动了,选择留下。这年的菊花节,高枧村又一次成为黔东南的旅游热点,成为贵州脱贫攻坚的一张名片。
离开高枧村的那个晚上,雪钢和大家都喝多了。村民们唱着山歌,拎着熏肉、土鸡蛋一直送他到村口。那种别离的情景和100多个红手印,雪钢永生难忘!他感谢人生中有这样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留下了美丽的菊花产业,带走了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