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外秦淮河边

王建国

大约50年前,我家住在距离外秦淮河只有几十米远的古平岗。那时的外秦淮河畔天高云淡,没有工厂,没有林立的高楼,没有宽阔的道路与车水马龙;有的只是一个挨着一个的大大小小的池塘、菜地与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竹园。下午放学后,如果温度适宜,我就和同学们相伴去竹园做作业。由于竹园四周无遮无挡,只要有一点点春风路过这里,竹叶就会被吹得沙沙地响,十分好听。林间的空气格外清新,并且透出竹香味,不得不让人深呼吸。这一切用现在的话说,竹林就是纯天然的氧吧。

来到竹园后,我与同学往往先把草席铺在松软的竹叶上,躺下的感觉像躺在软硬适度的席梦思上。带来的小板凳变成课桌。我们就在这里安静地先把作业做完,然后温习明天的功课。等到这些做完,我与同学们玩耍,或者交换彼此带来的小人书看。那时,在竹园里休憩的熟人不少,他们有的在看书,有的在打牌,等到太阳西下,大家清理杂物,然后收拾东西回家。

回家的路上,我喜欢绕几步路走上外秦淮河高高的大埂,那时的河岸边有随春风飘扬的、羽毛般的芦花,芦花间有知名与不知名的水鸟飞来飞去。站在大埂上,我看见河上船来舟往,白帆片片,过往船只的汽笛声声,是船老大们在互相打着招呼。船如果靠近一些,他们彼此还能拉呱一些家长里短,说说航运业务。那时,船家烧饭就用河水,用前使用明矾将水沉淀一些。在船的附近,总有几个半大小子在河里游泳。那是船家的孩子,从小就熟悉水性。

我至今还记得那些春日的傍晚,悠扬、轻快的竹笛声在停靠岸边的船头响起。清澈的笛声似凉爽的穿堂风,心就在笛声中荡漾起一波波浪花。刚才还喧闹的世界,被穿堂风这么一吹,瞬间安静下来。也许吹笛者对这些心知肚明,他一曲接着一曲信心满满地吹着,曲目均是《牧民新歌》《梁祝》等经典老歌。那悦耳的竹笛声与白帆、芦花、水鸟、蓝天白云组成的美景,至今让人难以忘怀。

后来,我有机会见到那位吹笛者,他个头不高,待人和气。他邀请我上船,我走过有点晃悠的踏板,与他坐在船头闲聊。他说自己曾经是学校宣传队的骨干,参加过县里教育系统的文艺汇演。他那时只要上台演奏,准能拿奖。他自豪地介绍,家里用的脸盆、毛巾、被套、热水瓶等许多日用品都是他“吹”来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现在只要在外秦淮河边,仍然会想起他当年对吹奏笛子说的一番心得,颇有哲理。他说,吹奏竹笛十分讲究气息的合理运用。如果心浮气躁,气息分配跟不上旋律的需要,那就会走调,笛声就会变为扰民的噪声。

时过境迁。外秦淮河已不复当年的模样。不过,在这样的夜晚,只要站在河边,我仿佛仍能听到那让人感到安静的竹笛声,那是穿越岁月的回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