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枇杷与杨梅的往来

赵畅

无论从哪个角度望去,我家小区的房屋都掩映在一片浓荫里,且以樟树、冬青、桂花树等为主,因而四季都簇拥在一片郁郁葱葱里。而一些别墅、排屋的院落里,家家户户都套种着枇杷、石榴、杨梅、橘子、柿子、香泡、金橘等果树。因而,有邻居将在小区里散步戏称为“四季鲜果之旅”,因为从年初到年末,皆能目睹果实从青涩到成熟的样貌。

大家何以爱种果树?各家说法不同。有的说为了好吃,有的说为了好看,甚至有的说为了好运,但在“自己种植出来的水果更富亲近感”这一点上,大家似乎有着共识。

各种各样的果树,成了这里居民们的“小确幸”。可不是?果树从开花到结果,人们有意无意地都会给予关注。“咦,刚过去几天,怎么就长这么大了?”“它的颜色前一周前还是青红色的,今天怎么就变成微红了?”这大抵是人们观赏后发出的阵阵惊叹。当然,最为忙碌的怕是鸟雀。一个清晨,我循着鸟鸣声追踪而去,发现附近一些树冠上停栖着麻雀、红耳鹎、暗绿绣眼鸟、红胸啄花鸟等,它们互不排斥,像接力似的欢快鸣唱。这是在为自己身在果实丛中而欢庆吗?

不过,鸟雀们也挑食。那垂挂枝头的青涩水果,只是它们遥遥相对、默默欣赏的对象,似乎只有等到水果微红而泛出些许暗香,它们才会情不自禁地啄上几口。眼见水果慢慢成熟,鸟雀们每时每刻都在想尽办法尝鲜。大家无可奈何地为果树穿上“网格衣”——就是像渔网那样的编织物,通过多条长竹竿的支撑将其穿戴在果树上,以防鸟雀肆意吞食。或许鸟雀们对于人们的这种行为有些不满,从其停栖树梢不停尖叫的愤怒姿态中可见一斑。大家显然也考虑到了鸟雀的感受,因此与之达成一种默契:从网上购买的编织物通常会放大一点尺寸,便于让一部分个头小的果子从网格里漏出来,以便鸟雀食用。似乎也是从那时开始,鸟雀们读懂了人们的善意,也不再发出带有敌意的鸣叫了。

自家种的水果,或许是因为种子优质,加之施肥充足、照看精良,总是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就如我家那枝来自杨梅产区的“二都杨梅”,十多年时间从指头粗长到碗口壮,以至开枝散叶,近年来产果量不断攀升,且果子红澄澄、水灵灵,并不比杨梅产区的逊色。杨梅采摘的过程,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丰收的喜悦。每年,采摘下来的杨梅总是被我们第一时间送到同一小区的父母家。父母喜欢杨梅,今年适逢小年又连续雨天,杨梅减产,我们便商量将自产杨梅专供父母。每当父母叫我们一起品尝时,我们总是“谎称”今年杨梅挂果多,自己家也留了不少……

种了水果,似乎也植下了邻里情。忆起我家刚入住时,与左邻右舍都不熟悉。邻居家种的枇杷枝叶伸展、扩张,很快就“侵占”了我家的“领空”,不必说,这对家里的光线产生影响,不时掉落的枯枝残叶有时也会将院落搞得一片狼藉。尽管妻子没说什么,只是每天埋头打扫,但邻居已有察觉。枇杷果成熟的一天,那家女主人专门拎了一篮刚摘的枇杷送上门,并说:“伸到你们家的枇杷枝,到时我们整枝时处理一下。”未等她说完,妻子赶紧回话:“没关系啊,剪了反而可惜,就权当是我们家种的吧!”就这样,两家人因为果树渐渐有了频繁互动,以至于每年我们都能吃到邻居家的枇杷,他们家当然也能尝到我们家的杨梅。

小区里那随风摇曳的凝红缀绿,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只要家长们带着孩子走过,他们都会停下观望果树。而孩子的嚷嚷声又会引得主人让自家孩子出门相迎。如此一来二去,彼此也渐渐成了熟人。于是,摘水果送邻居孩子、请邻居到家里喝茶,抑或互加联系方式这样的“邻里故事”,也就在不经意间发生了。由此,我想到邻里“边界”问题——同住一个小区,每栋住房总是依靠硬邦邦的隔离物来区分,但变“硬性边界”而为“柔性边界”,变“老死不相往来”为“睦邻友好”,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只是它需要一种“触媒”。果树正是这样一种“触媒”,在众多高高大大的树种中,它们充其量不过是一个配角、一种点缀。但这并不影响它们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葳蕤成长,更不影响它们以特有的方式缱绻着勾起人们内心的快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