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磨刀剪的老顾

[扬州]张粉英

“剪刀先放这里,35分钟后过来拿。你去老街转转,不要站在我面前干等。”和大部分需要聚人气的店铺老板相反,老顾“豪横”地拒绝围观。他说自己有怪癖,用本地土话叫“瘦头”:“有人站着看我心慌,一慌,力道稍微控制不到位,刀剪就磨残了。”

尖利的声音响过老街西头,老顾开动砂轮机给剪刀开口。开刀口5分钟不到,其余时间都用来磨刀口,用油石。油石分粗细,刀口分站面与平面,都要跟着换来换去。老顾好像懂得铁器的脾气,到什么程度换哪一种油石,刀口才能磨得越来越薄,越来越锋利。

老顾磨刀剪有“童子功”。他的父亲,12岁去无锡剪刀行学徒,回来在老街上开了顾氏剪刀行,打铁器外带磨刀剪。那是1928年。老顾和两个哥哥从小帮着父亲烧炉子,跟着父亲学会磨刀剪。

这个仲秋,下午的太阳还有点火辣,老顾站在店铺对过房子廊下,那儿有阴凉。老顾始终站着,一只手抓刀,一只手抓一小段圆木头。那是一只菜刀废弃的柄。用木柄抵住刀口,控制刀口在刀砖上走过。木柄也用来蘸水,水从盆里蘸出来,随着来回推动落在刀口上,渗入刀砖里,再顺着斜斜的坡度淌下,流进老街的青石板缝隙里。那里有一条流淌了几百年的下水道,通白塔河,再通长江。刀砖的原料就来自长江,好像是隐隐之中的某种命数。

青色刀砖,一头印着“孩溪”字样,多年前小镇供销社有售,由镇江谏壁土窑烧制。长江下游细细的淤泥打捞上来,晒干,筛去杂质与沙砾,烧出来,是最细的刀砖,能磨出薄薄的刀锋。老顾用过多年,直到“孩溪”牌刀砖市面上看不见。

说起来又是命数。就在不久前,老顾忽见一乡村人家的鸡窝,居然是用“孩溪”牌刀砖垒成的。老顾大喜过望,以每块5.5元的价格全部买回来。这户人家也大喜过望:多年前从关门歇业的物资站买回来,才一毛一块。老顾算过,他一个月用5块,还可以用10年。

一把剪刀磨结束,整整过去30分钟。还有5分钟,他留着试刀口、抛光。看看没有问题,擦干净,用塑料袋细细包起来,捆上,放在一边等人来取。那个去老街闲逛的顾客准时回头了。老顾当过兵,守时成为习惯。

多年前,老顾还是小顾,父亲去世,留下一箩筐铁器陪着小顾,小顾顺理成章继承了父亲的铁匠铺。

磨着磨着,小顾变成了老顾。磨着磨着,老街上有了老顾的传说:经他磨过的刀剪用起来特别顺手。当电商兴起,老街上店铺陆续转行的时候,老顾的铁匠铺却越来越红火。一年365天,他离开店铺的时间加起来不会超过5天,因为走不开。祖传打铁器过时,但守着铁匠铺磨刀剪永远不过时。居家过日子,到什么时候不需要一把好用的菜刀、一把顺手的剪子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