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捷
作为撤侨题材,在展现高燃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大片既视感上,《万里归途》与《战狼2》《红海行动》等前作有相近之处,但总体而言,它们是气质并不一样的作品。尽管影片在宁夏小镇1∶1还原出了一个战火中的非洲城市,还原出绵延不绝的建筑、街道、遍布荒野的难民营,但影片真正意图展现的并非一场真实的战争。《万里归途》中,历史被推至远景、个人被凸显,一个叫做宗大伟的中国外交官立在了银幕中央。
一个手无寸铁的外交部一等秘书,在影片所建构的十五天时空里,每一天都在异国的战乱中经历生死时速,自保尚且困难,他将如何带领同胞脱离险境、走向归途?
影片解决这个悬念的方式,是采用“神话”叙事,即将故事与神话原型关联起来,在人物设定、叙事节奏和风格,以及主题的世界性上寻求呼应。《万里归途》在叙事上最值得重视之处,正在于此。
在关于宗大伟的故事讲述到第六个夜晚时,努米亚政府军全面失守,宗大伟与大使馆彻底失联,在沦陷的莱普提斯、塞布拉塔城中,雨水和雾气笼罩着暗夜。就在这个夜晚,宗大伟在废墟中捡到了一本残破不全的《一千零一夜》,《航海家辛巴达》正是《一千零一夜》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自此以后,宗大伟的故事就伴随着法提玛朗读辛巴达故事的声音展开——
“从前,有一个航海家叫辛巴达,有一天他变卖了所有的房产和田地,开始了他的海上冒险。”
从人物设定上看,宗大伟和辛巴达一样,都是一个屡次遭遇死神、九死一生的人,作为懂阿语的外交官,他多年来历经战乱、地震、瘟疫,却依然一次又一次踏上冒险的旅程。
从叙事的节奏来看,辛巴达的故事分成七段,讲述了他七次神奇的远航,每当他结束一次死里逃生的航行,他很快就会主动投入到下一次。宗大伟也同样如此。黑夜来临,太阳升起,在十五个日夜交替的讲述中,他一次次摆脱危险,又一次次将自己重新置入危险境地:本以为完成任务后不必出机场即可回国,结果让位给台湾同胞,自己滞留大使馆;本以为第二天可以回国,结果章宁意外中流弹身亡,他只能代替章宁出发解困边境的中国侨民;经过一番和边境官哈桑的斗智斗勇终于取得了出境通行证,却发现章宁的妻子白婳还被困在塞布拉塔;终于找到了白婳和她的女儿法提玛,却又不得不去寻找脱队的同伴;终于,徒步穿过茫茫沙漠,安全抵达迪拉特,拥抱了边境官哈桑,彼此嘱咐好好活着,结果转眼间哈桑的身体被高高挂起,他不得不再度面对叛军首领穆夫塔,玩起俄罗斯轮盘赌的游戏……
“人们紧紧搀扶着,凝望漆黑的海面。有人在哭泣恐惧,但没有人被大海吞噬。”
伴随着法提玛的朗读声,辛巴达所经历的奇幻旅程缓缓展开。在这种声画关系中,辛巴达的磨难和宗大伟的磨难合二为一,努米亚共和国就像是一个童话中的历险世界。影片中的人们也同样点起篝火,燃起炊烟,在茫茫无边的沙漠中,细小的人们连成一线,他们紧紧搀扶在一起,凝望着远方的地平线。
“忽然,一个大浪涌来拍打着船身,海上的城市也消失了,大船失去平衡,冲着礁石而去,辛巴达的同伴们都葬身海底。辛巴达把死去的同伴全部埋葬,只剩下他一人。他面向故乡的方向,挖了一个大坑。”
法提玛读到这里担心地问妈妈:“辛巴达要死了吗?”而此刻宗大伟正面临着和穆夫塔的对决。很多人对影片中两度出现的俄罗斯轮盘赌不解,不知为何要用如此大篇幅戏剧化的场面和一个“魅影”模样的反派来冲淡影片的真实感。当宗大伟艰难地对穆夫塔吐出那四个字“我跟你玩”之后,是死一般的寂静,乌云掠过太阳,告诉我们,一个关于英雄成长的神话叙事又开始了。
“辛巴达在海上漂浮了好多个日夜,终于回到了他的家乡。”
《一千零一夜》里,航海家辛巴达把七次出海的故事都讲完之后,笑着对听众里的另一位辛巴达说:“陆地上的辛巴达先生,我人生中七次出海的传奇经历都讲完了,现在你该清楚我今日如此幸福的生活也是来之不易啊!”辛巴达的故事里有宏大的战争场面、神奇的魔法世界、独特的异域风情、险象环生的情节冲突,是一个普通人成长为英雄、又还原为普通人的故事,是一个普通人在历经波折劫难之后,终于明白了平安和平凡的不易,明白了故乡,是最终也是唯一的目的地。
《万里归途》讲述的正是一个中国的“辛巴达”故事。宗大伟把那本残缺不全的《一千零一夜》送给法提玛,事实上他的故事也正如同《一千零一夜》里的那些童话,讲述着人类对于和平的渴望、对于家的向往。他对边境官哈桑说:“我们都是从(非洲)这片大陆走向世界的。”他的故事也将从大陆走向世界,在万里黄沙、漫漫征程中,将一段中国的“辛巴达历险记”讲给世界听。
影片的最后,宗大伟终于在漫天飞雪中回到依然沉浸在新年气氛中的家乡。他下了出租车,缓缓走在灯火通明、人潮汹涌的街道上,恍如隔世。他面色凝重,神情中有一丝紧张,突然响起的鞭炮声惊吓到他,那一瞬间似乎又把他拉回战场。他梦游般地走上楼梯,在家门口停住,屋内欢声笑语,温暖如春,妻子抱着刚出生的女儿,勾勒出人间最美的图景。
这一幕催人泪下。这个“辛巴达”终于回到了故乡,又变回一个普通人。
“这多好。”
万里归途的终极意义,不是为了战胜什么、彰显什么,而是为了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
(作者为江苏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影视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