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燕
朋友家的孩子在读中学,请我推荐几本历史方面的课外书。本以为这是个很容易完成的任务,可是当我站在书架前挑选时,却发现很难找到十分适合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历史书。
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等大家之作,博大精深、大气磅礴,但是对于中学生来说过于深奥。《明朝那些事儿》等通俗读物,戏说成分较多,也不太适宜作为中学生读物。
一筹莫展之际,卜宪群等学者编撰的《中国通史》映入眼帘。这是在大型历史政论片———一百集《中国通史》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大型通史类历史著作。其内容上自中国境内远古人类的起源,下迄清王朝灭亡,以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程、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为三条主线,回顾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道路。
本书文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把专业的历史问题通过大众化、通俗化的语言表达了出来,但又不失其科学性。没有大量术语名词的堆砌,而是从人物、事件的细节入手,带领读者深入历史;没有空洞的理论,而是从当代人关注的历史问题着手,引发读者的思考;没有故作幽默和戏说,而是在平实的讲述中用丰富的史料吸引读者的兴趣。
阅读通史著作,容易陷入两种困境:要么如流水账般只记得大概朝代,不知其细节;要么头绪繁多,只识一二而不见庐山真面目。本书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既有通史的贯通意识,又突出了各个时段最为重要的历史问题。读者在看完本书后,能够对中国历史的纵向过程有基本的了解,又能够在作者的带领下通过问题思考对历史进行横向的深入了解。
作为历史教师,笔者在教学中常常感到学生史学素养的不足,在近些年常见的高考主观题型———开放性材料题,也就是俗称的小论文答题中,集中表现为不能够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比较主要的就是阅读史料不足、思考不深入。本书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充分吸收了当代考古学和历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对仍有争议的学术问题能够客观对待,学术态度十分严谨,非常适合历史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的读者阅读,并在阅读欣赏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如何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