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夕阳余晖 钟情翰墨

吴成芳

2001年,我从连云港市原云台区人大办公室主任岗位上退下了,成为退休队伍中一员,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俗话说“人老心不老,开心便年少”。我想在休闲中发挥自己一直以来舞文弄墨、与文字打交道的特长,在休闲中寻找乐趣。本市历史悠久,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遗存下无数经久不衰的文化瑰宝。我希望利用自己人生余热,书写家乡山水大地,挖掘历史遗存,让其发扬光大,为社会作点贡献。

做有心人、热心人。一次在市党史办听人讲,我们家乡的糜竺故里没人写过。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专门买本《三国志》研读。“三国演义”的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如何通过文字介绍一下近两千年前的糜家与刘备喜结姻缘的历史故事?我坐上公交车三去糜竺故里,察看现场,寻觅历史遗留下的蛛丝马迹,走访当地老人,听他们讲过去听过的传说和见过的遗存遗迹。经过深入考察了解,下笔前反复思考,我拟定一个能让大家感兴趣的题目:“刘备赘婿糜竺院”。2008年7月,文章被《国际日报》(美)和《江苏地方志》先后刊登。这个当生在近两千年前、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由此进入中外社会许多华人视野。

我市历史悠久,无数山水胜境令人向往。要有满腔热爱之情,才能更好地书写山川之美。这些年,我在一处处山水、一处处历史遗迹中流连,不遗余力地去踏堪那些古人曾经栖息过的山间田野,力图还原历史的真实场景,让读者看到一处处栩栩如生的历史原貌。2006年的一天,约友人去赣榆夹谷山,登上了304米的千古名山,这里因春秋时孔子会齐侯于此而驰名古今。2500多年后,青山依旧在,遗迹却难寻。只有一块“孔子相鲁会齐侯”的遗碑昂然屹立,落款为“万历丙子岁仲春吉日(公元1576年)”。当年齐鲁会盟的大队人马集结处,难觅其迹,后人所建的圣殿庙堂也渺无遗存。此次归来,反复思量,后又再次驱车上百里,在熟悉古山历史的当地文化站站长徐允士引领下,进一步仔细踏堪山上山下历史遗存,终于写成了《夹谷山揽胜》一文。此文先后被多家国内外报刊刊用,还被收入“知网”,全国十几家大学校刊转发。可见此文为我市悠远历史的挖掘和宣传并传承,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对历史山水胜境的喜欢与热爱,必须做到“三勤”:勤于挖掘,勤于思考,勤于动手。在休闲游玩中,我每到一处便书写此处的胜境,挖掘出那里的历史遗存,宣传秀美山川,弘扬历史文化,给社会大众带来启迪和借鉴。

“勤能补拙”这话一点不错,在工作岗位上是写机关工作,对历史、山水、人文很少涉及。 退休以后游山玩水,那些古人古迹、山川胜景,看多了接触多了,由不熟悉到熟悉、到热爱。热爱是热心写作的前提,定能结出丰硕的成果。每次游玩过的、到过的地方,不论是淮安的“吴承恩故居、关天培祠”,宿迁的“项王故里”,沭阳的“韩山寻古”,还是莒县的“定林寺”等,都想动笔写一写。当然,走的、去的、玩的更多的还是我们本地的山山水水,我为它们留下众多的翰墨。这些年,我的文章被媒体采用刊登50多篇,95%以上是在省级以上媒体。一篇篇文章在媒体发表后,老友们送来祝贺和赞扬:“夕阳花一枝”“夕阳余晖,笔耕不辍”,他们在微信上这样夸赞。我想这是社会责任感的驱使,让我能够坚持不断学习,用汗水和勤奋,辛勤耕耘,才结出一个又一个的果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