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探访梁祝

刘胜杰

漫步西湖岸边,不时地听到《梁祝》音乐由远而近,提醒游客电动观光车来了。“碧水清清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一曲《化蝶》俘虏了多少歌迷!一个美丽的故事感动了多少华人!可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发生在何时何地?我一直非常好奇。

请教女儿,她对我讲,梁祝的故事就发生在杭州。西湖南面凤凰山万松岭上的万松书院就是他们当年上学的地方。

“真的吗?哪朝哪代的事情?”见我刨根问底,可能女儿觉得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于是,建议我亲自去西湖区著名旅游景点万松书院实地考察一下,或许在那里可以找到答案。

6月中旬的杭州,热浪滚滚。一天,我趁着早凉出门,在转塘公交站台登上了308路公交车。

途中,我向邻座的乘客打听:“万松书院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当年的学堂吗?”他以笑作答,不说是也不说不是。“师傅,我去万松书院探访梁山伯与祝英台,应该在哪里下车?”我问驾驶员。师傅先是一愣,然后说:“你大概坐反方向了吧。”“没反,你一直坐到凤山门站下车,然后再向前步行两三站就到了。”车上一位热心的小伙主动为我指路。

到了凤山门站,我赶紧下车,沿着马路独自前行。不远处,赶上了一男一女。他们一前一后,满头银发,身着白色运动服,看情形应该是一对夫妻,出来晨练的。听见我问路,他们收住了脚步。大姐说,她家离万松书院不远,可以为我带路。我把车上问路的经过说与他们听。大哥说:“知道梁祝故事的人不少,知道万松书院的还真不多。”

我们边走边聊,交谈愉快。听说我此行的目的是探访梁祝,他们俩不约而同地笑了。前走不远,在一个转弯处,大姐对我说:“我们就要到家了。万松书院在马路的左边,你再往前走一会儿也就到了。”我挥挥手,与他们道别。

我只好再次独自前行,人生地不熟的,越走越不踏实。看到路边有一家早餐店,我大步上前。见我走来,老板娘笑脸相迎,以为我要买早点。我摆摆手,说我要去万松书院,想问一问上山的路线。她详细地指点,不厌其烦,完了还不忘教导我:“见人多问问,路就好找了。”

辞别老板娘,继续上山。没走多远,我又折回来。见我又回来了,老板娘一脸疑惑。

“给我来两个南瓜饼。”既买她的微笑,也买她的善良。

手里提着两个南瓜饼,继续上山。前走大约10分钟,果然就来到了万松书院。一个不太显眼的售票处,一条曲折的门道,一点也不像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门票10元,我因为年逾花甲,享受了半价优待。“您老要是满70岁,门票钱就给您全免了。”售票员笑容可掬地对我说。

节省了5块钱,已是喜出望外。刷屏入门,拾级而上。一路上,左望望,右看看,不放过一座石碑,不放过一副对联,穿过山门,走过牌坊,只见香炉高大,不见香火一点。绕过孔子碑亭,穿过排列着孔子师徒塑像的大成殿,爬上层层石阶,看过座座景观,我急切地寻觅着。一直爬到山顶,只见阴森的山林,不见梁祝的学堂。可能是我来得太早了,山上没有其他游客,也不见一个讲解员。无奈之下,我只好转身下山。半道上,看见一位保洁员。听说我在寻找梁祝的学堂,他抬手往右上侧一指,告诉我梁祝学堂就在右上方。我赶紧顺着他指引的方向快速攀登,三四段台阶过后,一抬头,看见了一个面朝东南的门牌,上书“梁祝书房”四个繁体大字。走进院落,首先来到一座不大的教室。正室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雕塑,呈现他们“同窗共读整三载”的情景。左侧,橱窗里陈列着历代研究梁祝的成果。右侧,墙上悬挂着一块块展板,讲述着梁祝“促膝并肩两无猜”的故事。

下面是我在那里摘录的一段文字。

《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与《孟姜女》《牛郎织女》和《白蛇传》并称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被誉为东方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看着看着,我忽然明白了,一路上,我打听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时候,那几个人为啥笑而不答,因为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