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代艺术诚如一场寓言

林霖

持续一年半的“万物的声音”,是上海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艺术中心合作的展览,很受观众欢迎。它相当于一部微缩的西方美术史,尤其是19世纪至20世纪的百年进程,几乎都可以在此追寻到脉络。

“我(观看者)只是一只朝向声音打开的耳朵。声音从静默中来,抵达耳朵。画作就是这声音,就是一个和弦。”法国哲学家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如此描绘艺术的力量,这也是“万物的声音”名字的来源,以“物”贯穿叙事,溯源现当代主义艺术史的发展流变:从立体主义先驱、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领军人物到当代观念艺术前卫代表,毕加索、莱热、杜尚、达利……艺术折射20世纪的两大进程——社会生产力的物质层面,从工业社会迈入消费社会;以及思想观念的革新,从线性“时间”观念迈入多维“空间”观念。

特定时代的土壤,生长出特定风格的艺术之花。20世纪以来,在经历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之后的西方艺术,更希望不断打破学院派和经典范式。比如,立体主义对惯常视觉和观看方式进行解构、重组,超现实主义致力于挖掘人内心的潜意识和梦呓世界,抽象表现主义和荣格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隐秘联系……把“小便池”放入美术馆而石破天惊的杜尚,曾坦承过他创作作品时的心路历程:“我只是想反抗其他人所做的事情,马蒂斯和所有其他画家所做的事情,反抗所有手工作品。”其所处的时代正面临工业化带来的冲击,彼时摄影术的发明和罐装颜料的发明,都推动了绘画从技法到观念的更新,杜尚是其中最彻底、也最能反映现代主义精神的,他一边否定一边创新,让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艺术鉴赏、艺术评论,直到当代语境的“参与式艺术”。

诚如“万物的声音”所示,声、光、电皆可成为艺术。展览也纳入了彼时新兴的、被视为传统绘画“敌人”的摄影和电影作品。曼·雷受杜尚现成品的启发,用钢琴节拍器和他的摄影照片裁下的一部分(他曾经的爱人眼睛的照片)拼贴成一个装置作品,取名《坚不可摧之物》,其实这分明就是嘲讽“逝去的爱”。展签标注的创作年份是“1923/1959年”,这背后有个故事:作品原版是1923年创作的,原名是《毁坏的物体》;1957年展出时,作品被反达达主义者捣毁,两年后曼·雷复原了这件作品,并将其重新命名为《坚不可摧之物》。当被问及意义时,曼·雷的解释是:“与其拍摄一个东西,不如拍摄一个意念;与其拍摄一个意念,不如拍摄一个幻梦。”

可见,当代艺术诚如一场寓言,而“万物的声音”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复杂的时代图景。请注意,这是一部经由蓬皮杜艺术中心筛选的“艺术史”,我们可以参考其叙事方式,也应当保持独立思辨,这也是现代艺术精神予以我们的启迪。许多时候,一场展览不仅仅是一场展览,更可以是“他山之石”与“他者之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