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芝庆
俗话说,九月团脐十月尖。每年农历九月左右,秋风一吹,蟹脚痒痒,自然地会爬上人们的餐桌。它膏黄腴肥,肉紧味鲜,令人垂涎欲滴。
从前时光慢,秋风浅,50多年前螃蟹并不为大众所青睐。每到这个季节,只见街头巷尾有人提着一串串螃蟹叫卖。一串8只或10只,对公对母,个个口吐泡沫,张牙舞爪,并发出微弱的响声,引来了一群小孩子的好奇和围观。
那时螃蟹不贵,大约5毛钱一串,但买的人甚少,不是人们不爱尝鲜,而是因为不实惠,买一串还不如吃1斤猪肉哩。但小孩不理会这些,常常会三五成群到沟里浅塘捉几只回来啃啃解馋。对于小孩子,捉螃蟹也是一件趣事。捉螃蟹时,每每弄得一身泥水回来,免不了遭到大人的一顿呵斥:“看看你弄成什么样子,真成了花脸张飞!”末了,还会来一句提醒,“以后不要再去捉了!”
捉螃蟹的方法很多,脚踩,网捕,手掏(当地人都读吞),但照螃蟹却很少有人经历过。
有一位同学家住水边,是照螃蟹的高手。有一天,他约上我们三两好友,让我们见识一下他的本领。
先在沟边三锹两锹挖出一个陡坑,坑口上横放一块木板,木板上放上马灯,大功即算告成。这位同学告诉我们,螃蟹在夜间是喜爱光亮的,见光就会爬过来掉进坑里,转眼间就成了瓮中之“蟹”。
一切布置妥当后,我们几个人就爬上麦堆,静等着螃蟹误入歧途、身陷囹圄。
天空,细弯的月亮如同摇篮,麦堆上我们如同躺在摇篮里思绪大开:嫦娥为什么要奔月?难道月宫里比人间好吗?喜鹊搭的桥能走人吗?孙悟空为什么要大闹天宫?难道玉皇大帝真的不公吗?议论累了,人也困了,打着哈欠,几个人像小狗一样圈在一起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
一觉醒来天已放亮,到坑口一看,哇!只见20多只螃蟹正气急败坏地吐着泡沫,互相踩踏着奋力朝上乱爬,试图摆脱困境。我们看了也感到很可怜,忘却了对它横行霸道、不可一世的憎恨。
稍后,我们把螃蟹捉在手中,用细草绳一个一个缚成串,掂量一下,沉甸甸的。
这位同学还教会了我们一些常识和技巧,大钳子叫长脐,公的;小钳子叫团脐,母的,不用翻转过来细看,就能判断出公母。为了防止钳手,可以折下螃蟹的小趾尖插在大钳的缝隙间,这样钳子张不开,夹不到人。
清晨,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个个手提螃蟹,人人像刚从战场上得胜归来的勇士,脚底生风,气势高昂,引来了行人注目,心中好不高兴!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螃蟹终于以水中贵族的身份理直气壮地走上了餐桌。坊间曾有一个笑话,一位外地人很少见过螃蟹,更谈不上吃过。他买了几只想尝尝鲜,上锅蒸了一两个小时,用筷子戳了戳螃蟹就是戳不动。他懊恼地说,蒸不烂怎么吃呀!
有一回在饭店聚餐,服务员把红彤彤的螃蟹端上桌后,一位同事说:“请你把它端回去,问问厨师,是活的上锅的还是死的上锅的?”服务员只好端了回去。两分钟后,店老板来了连连赔不是,说是厨师拿错了,现在正在蒸,保证新鲜!大家问这位同事,你为何能有如此火眼金睛?他笑了笑说,道理很简单,下锅前螃蟹如果是活的,它的脐绝对不会张开!刚才上来的是张开的,死蟹无疑!没想到,吃蟹还有这么多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