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涛
01
换季的时候,家属从我的一件旧外套口袋里翻出了几张钞票,惊讶地感慨:“你身上居然还有现钞啊!”家属的自然反应,也瞬间勾起了我对现钞久违的陌生感。说真的,虽然一直在银行工作,但我觉得已很久很久不接触现金了。除了偶尔参加红白喜事出礼会到ATM机上取点现金,其他时间基本失去了使用现金的机会。
回想起来,自2004年国家开始推广使用支付宝结算工具,加上手机银行的快速普及,人们已经逐步用刷卡机和支付宝取代了现金支付手段。特别是自2011年开始广泛使用微信二维码支付结算,以及后来人民银行的“银闪付”大力推广,现金支付结算已经用得不如以前多了。从这方面看,我们看到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作生活效能的提升。当我们来到欧洲一些国家旅游时,发现他们交易结算居然还在收现金或刷卡,我们已经有点不适应了,同时,也为我们国家的科技进步而欣喜和自豪。
当然,尽管有时也会为越来越远去的现金货币而产生一种失落感,一种眷恋和感怀。但我们已经喜欢上这种没有现金的日子,这种一部手机走天涯的潇洒和快感。
02
现钞曾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过非常重要的角色,也留下了许多温暖的回忆,那些难忘的点点滴滴,也散发着岁月的芳香,像“蒙太奇”一般,不时把我们带入往日的情境中。
比如过年拜年要压岁钱,那一次次给父母和长辈们磕头换来的几张零钞,攥在手里,视若珍宝,那么小心虔诚看护着,不时还拿出来摸一摸、数一数,心里总是美滋滋的。许多人过年前到银行换些新钞以备过节使用,也成了习惯。而如今时过境迁,过年给长辈拜年磕头,有的长辈已不给现金了,为了省事干脆扫码给钱,或发个红包,钱是得到了,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一点传承,还是一点庄重?说不明白。
要说现钞流通少了,感受最深的还应该是收银员和银行柜员。他们在商店市场和银行柜面工作,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现金,以往营业前都要换好大量的现钞和各类硬币备着,以备收款结算找零之需。平时压力最大的还是银行员工。银行不仅每天要换出大量的零钞硬币,营业终了还要面对堆积如山的回收钱币。他们每天都要加班加点清点捆扎,这项工作可以说占用了他们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真是苦不堪言。有些单位营业收款太多,就邀请银行上门收款,这也成了银行开展文明优质服务的一个特色品牌。现如今现钞少了,盘库清机加钞和押运都同步减少了工作量,银行柜员的幸福指数也提高了。
当然,现钞货币减少的好处还不止这些,由于减少了现钞发行量,也节约了货币制作的社会资源,减少了细菌和疾病传播,防范了假币假钞坑人行为,交易的安全性越来越高。
不可否认,无现金时代的到来,也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多了些网络和电信诈骗,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和给老年人增加了一些使用不便等等。但无现金时代的确改变了人们诸多生活习惯,在有些情境体验方面,或许少了一些心理感受的温度,但实实在在带来了社会文明与进步。过去社会治安常开展的“三防一保”目标,如今也主要剩下防线上线下诈骗了,也许未来“小偷”真的要失业了,一个“天下无贼”的良好社会也正在到来。
03
人民币现钞结算正与我们渐行渐远,面对越来越多的无现钞结算场景时常出现,或许我们真的要轻轻挥手,作别一个传统的货币时代。而此时,又一个崭新的数字货币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数字人民币是科技发展到新时代的一个产物,既顺应了时代要求,也满足了用户需求。自201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分两批次在“10+1”个地区和场景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目前又完成了第三轮试点扩容。数字人民币已在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政务交费、企事业单位薪酬代发等领域形成一批涵盖线上线下、可复制推广的应用模式。试点地区的商户、用户、交易规模稳步增长,市场反响良好。如今很多单位已用数字人民币发工资,支付各类水电费了。相信不久,数字人民币将“完美”来到我们普通用户身边,不用费力轻松实现支付结算功能的体验。
听专家介绍数字人民币使用非常方便,有时就是没有网络也可以使用。而微信、支付宝使用则必须有网络环境支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两大支付工具的应用场景。数字人民币支付与微信和支付宝有本质的区别,微信、支付宝是基础设施,它们只是“钱包”,帮你把“钱”保管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帮你把钱支付出去,它本身并不是“钱”。而数字人民币是实质,是钱包的“内容”,说得再形象一点,它就是你的“钱”。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但又实现了完美结合。如今数字人民币APP已经正式上线,试点地区用户只要在手机上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注册完成后,再将手机号与微信号捆绑,验证成功后便可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体验收付款支付了。
时代进步的洪流不可阻挡,数字人民币也向我们展示了广阔的高效支付的美好前景。无现金货币时代将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彻底。或许,在我们拥抱这个伟大的数字科技时代到来时,我们也将无法回避它给工作生活带来的更深刻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