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两代人的港城路


我父亲今年68岁,我今年28岁,我们将记忆拼凑,恰好能窥见一座城市40年漫漫路途中的些许风景。

  年纪大的人,都喜欢念叨过去,所以我从父亲的讲述中,听到了许多久远的事。

“当我十八岁的时候,走到你外婆家那边,我冲她打招呼,她还不理我!”

  故事中的她是我母亲,十八岁时候的相遇,东海少年不惧路长、满怀赤诚,只是当时的灌云少女有些许羞怯,所以笑而不语。后来,当年的遥遥相望不言语成为头发花白时的笑谈。

  他们很大年纪才有了我,我听他们说成家后更多的是奔波在路上,那年的绿皮火车轰隆作响。也会说南京、常州等城市的璀璨辉煌,更多的小镇青年接二连三奔赴异乡。

  那时候,家乡的许多人都在外面打工,遍布天南海北,路途迢迢,也是逢年过节从未归乡。仿佛游子的归乡路总是那么漫长,绿皮火车的轰隆作响声从来也追不上。

  在我的记忆中,我从上小学开始,我母亲就骑着自行车载着我,自行车前面有个单杠,我被放在单杠上,有时候老父亲感觉良好,也会骑车,后面还载着母亲。曲折的乡间小道上有自行车清脆的铃声。

  村里有些人早早买了电动车,可是我家当时很穷,那辆自行车陪伴我们家很久很久,初中的时候母亲还骑着自行车来学校看我,我依依不舍地看着远方,母亲穿着红色羽绒服骑着自行车的身影,在大风中渐行渐远。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喜欢外出,总觉得路途很漫长,而那些距离是我徒步、骑着自行车以及乘公交车都觉得漫长的距离。

  后来我去扬州上学,路途依旧很漫长,更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第一次出远门,我坐了近5个小时的大巴,到了那里我就吐成一团,完全没了初到一个地方的喜悦。

  那时我就在想,如果距离近一点就好了,再后来我又想,要是车速能快一点就好了。再不行的话,可以给我来个任意门,让我可以轻松自在地结束旅途。

  后来,真的有了一扇“任意门”,我年少时的祈祷竟然神奇地实现了,东海县在很多年后拥有了高铁站。知道东海也要建高铁站时我很兴奋,因为我有不少外地的朋友,我想等她们结婚的时候,我可以很迅速赶到,也在想以后我去新浦找朋友蹭饭就更方便了。

  我前脚跟她们说一句:嘿,我上车了!后脚我就迅速出现在她们家楼下,扬着一张乐呵呵的脸。

  我遗传了老父亲的话多,经常会和朋友说起我的出行日常,年少时羞于谈起出行的困难,长大后倒是坦诚了不少,曾提起初中毕业的时候,骑着自行车来回十六公里。提到现在有辆小车,又说起十年前我搭乘别人家面包车时窘迫地不会开车门,那时我从未想过我也能买得起车。不过我最爱的还是高铁,速度实在是太快了。我对高铁的热爱,在小县城的高铁站建成后达到了顶峰。从东海开车到市区需要1小时,而高铁只需要15分钟。

  后来,我的朋友也真的坐着高铁来参加了我的婚礼,在东海这座小县城里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家,也在那一天的宴席上,收获了我来自五湖四海朋友的一句恭喜。

  我一直觉得,我的家乡连云港是一个被低估了的城市,依托于家乡的成长,我才拥有了欣赏五湖四海风景的勇气。可能只有热爱观察的人才能够发现,有更多的年轻人留在了本地,不用漂泊异乡,在外的游子也因为交通发达,迅速可以回来。我坚信是家乡的发展,为所有连云港人开辟了道路,从此天南海北都可以顺路,曾经的曲折小道也都变成了通途。

(杨微微)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