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张廷亮:萝卜涧大坝

作者:张廷亮


乘车前往连云港老街,途经中煤公司时,向南望去,一座高高的大坝总会映入人们的眼帘。它屹立于南固山间,周围山峰高耸,云遮雾绕,令我神往。


“那里一定有别样的风景和故事”初夏时节,我对大坝进行了“探究”。


来大坝有两条路线:一是从中煤公司向南攀爬;二是驾车从商检大楼东侧的大巷路前行,二十分钟均可到达。沿路的居民区叫“龚大巷”。


这处大坝坐落在南固山萝卜涧的“龙眼”处,是萝卜涧水库北侧的堤坝。这里上阔下窄,恰似“壶口”。大坝呈东西向,弧形,南凸北凹,弧长约100米。高约40米,顶部宽为2米;估计底部宽10多米,大坝中部以下部分便是一级级外展的坝基,竟有30级之多,最底部为水泥浇筑。大坝全为取自当地的石料经雕琢成块石叠加而成。顶部为人行通道,两侧为石砌围墙。北侧有拱形洞口,起到了排水作用,也有明显装饰效果,有点像城墙的垛口。大坝正中位置为泵房,东侧散落着多处石屋。据我测算,萝卜涧水库库容可达3万立方米,大坝的石料近1万立方米。


从北面看,大坝高大雄伟,饱经沧桑,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神威。大坝的下方还散落着几处石屋旧址;由南面观,峥嵘崔嵬,鳞次栉比,加之水面的陪衬,“刚柔相济”“剑胆琴心”颇具魅力。“自然的人化,比自然更有魅力”,这是我身临其境的感悟。


有幸在此遇到了牧羊的龚维友老人,他绘声绘色地向我介绍了这座大坝的来龙去脉。20世纪60年代,连云地区水源不足,用水紧张。1964年,为了保障外轮用水,开始在此修建水库。市第二建筑公司承建,“新浦、连云的许多石工、瓦工、小工参与建设,工地常常是百十口人,足足干了三年”。当年在半山腰处修建水库,十分艰险,有人在此不幸丧生。水库建成后,还派有警卫值守。某年汛期水位高涨,逼近坝顶,对大坝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为防止溃坝,有关部门请当地消防官兵在大坝西侧炸开了一个十来米长的豁口泄洪,确保了大坝下方设施与人员的安全。


“这个涧沟为何叫萝卜涧?”在此牧羊的龚老伯继续介绍,“早年有户孙姓人家在此开了个萝卜种植园,萝卜鲜嫩,很有名气,当地人就把这个涧沟叫萝卜涧”。不过,站在坝顶观察,萝卜涧水库水面也真像个大萝卜。


围绕大坝,又聊起了龚大巷的建筑业。龚老伯一辈子居住于此,与石头及其建筑打了一辈子交道。龚大巷就是以石工出名的,且以龚氏家族为主力,附近许多知名石刻都出自龚氏石工之手,连云地区许多石头建筑也大都是龚大巷人做的。包括龚老伯在内的20多位龚大巷石工当年也参与了萝卜涧大坝的建造。“1976年,我们还有幸参加了毛主席纪念堂的建筑,干了三个多月,结束时得了很多奖状。回来时,受到了热烈欢迎。”龚老伯动情地回忆。


告别了龚老伯,我在萝卜涧附近游览了一圈,发现这里是一处绝佳的风景胜地。南面山峰耸立,时而蓝天映衬,时而云卷云舒,那里有陡峭的问丈崖、滴水崖。大坝两侧山峰对峙,十分险要。东面的山峰叫孙家岭,西面山峰叫秃尾岭。向北望去,近处茂林修竹,古老的南固山烟墩遗址掩映其中;远处十里港区,舳去舻来。沿着山路向南,只见大树参天,涧水潺潺,宛如森林仙境。


一座水库,凝聚了建筑工人的精神与智慧;一道大坝,筑就了乡土建筑的丰碑;百余年石工的建筑史,赓续了龚大巷人的技艺;萝卜涧,汇聚了人文与自然的精华,是云台山的又一处风景。


哪里也别去,先将连云港走遍,这是我下山时的想法。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朱芸玫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