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卢明清:软兜长鱼

软兜长鱼

作者:卢明清


长鱼就是黄鳝,身体长似蛇状,在我的印象中,它总是生长在水稻田里。查阅资料,的确如我所想,黄鳝是中国特产,除西北、西南地区外,中国各处都有其身影,尤其是江苏、浙江等地最多。它喜欢栖息在湖泊、沟渠、稻田中。


我的家乡曾经是盐场,盐滩间是海水、卤水,不适合黄鳝生长,小时候夏天到农村走亲戚,会看到田埂上逮黄鳝的人背着个鱼篓,手里拿着一根扣上绳子的细铁钩,将蚯蚓穿在钩子上,蹲下身子,将钩子放到黄鳝藏身的洞口晃动,不一会儿,黄鳝猛地伸出头来咬住钩子,这时,钩黄鳝的人将铁钩迅速刺入黄鳝的体内,钩齿转一个方向,把黄鳝从洞中拽出来,放到鱼篓中。据说那些盛产黄鳝的地方,捕鱼人则不需要动这样的心机逮黄鳝,只要将渔网放到河沟里,从这头拉到那头就能拉到许多黄鳝。


黄鳝是一道美味,我从小到大吃过许多次黄鳝,有时是黄鳝丝炒韭菜,鲜香;有时是猪肉烧马鞍桥一样的黄鳝段,叫红烧马鞍桥,油香。以上种种,感觉与其他菜肴一样,吃就吃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有一年夏季去淮安走访好友村子,村子在一家酒店请我吃的黄鳝让我终生难忘。那一深碟黄鳝,好像只是取了骨头,没有切成段,用炒韭菜垫底,当筷子夹起一条软软的黄鳝入口时,感觉软而筋道,鲜嫩鲜嫩的。村子看我吃得陶醉的样子,对我说,这道佳肴叫软兜黄鳝,也叫软兜长鱼,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自古就有“小暑鳝鱼赛人参”的说法。


说起软兜长鱼这道菜肴名字的由来,村子津津乐道:“相传,乾隆十八年,黄河夺淮,里运河决口,洪水四溢。此时河道总督高斌在淮安督工,于河帅府(今清江浦清晏园)以鳝制宴,名字还没想好,圣旨到了,慌忙下跪听旨。圣旨的最后还说,如若失职,“吃不了,兜着走!”躲在屏风后的厨师听了,心想:皇帝能把“老泰山”怎么样?大不了把他“软兜”了,也就是说巧妙地免除惩罚罢了,于是灵机一动,就将这道菜叫做“软兜长鱼”。


其实,软兜长鱼的名字源自其独特的烹饪方式和成菜后的形态。成菜后的长鱼十分鲜嫩,用筷子夹起时两端垂下,犹如小孩胸前软软的肚兜带子,而且鳝鱼上还挂着调料汁,需用汤匙兜住,因此得名“软兜长鱼”。


时间到了光绪十年,两江总督左宗棠又来视察淮河水患,淮安知府特意安排车桥的厨师制作了软兜长鱼。左宗棠食用后大为赞赏,在他的推荐下,软兜长鱼作为淮安府的贡品之一进京恭贺慈禧七十大寿。1949年新中国开国第一宴中的淮扬菜第一道热菜便是软兜长鱼,因此被誉为“开国第一菜”。


我问村子,在家乡和别的地方也吃过长鱼,怎么不像此地的长鱼口味那么特殊?


村子说,烹制软兜长鱼要按照谱子来,古代氽制长鱼的方法沿用至今:先将活长鱼装进纱布兜扎紧,以防逃窜,放入带有葱、姜、盐、醋的沸水锅内,氽至鱼身卷曲,口张开时即捞出,用干净的纱布吸去水分,劈肉去骨,将鱼肉投入煸香蒜片的热油锅中略炒,迅速用酱油、白糖、香醋、绍酒以及味精、湿淀粉、鸡汤调和的汁勾芡,淋入熟猪油,撒上胡椒粉,装盘。


软兜长鱼是淮安的一道传统名菜。清人徐珂在其《清稗类钞饮食类》中说:“淮安多名庖,治鳝尤有名。胜于扬州之厨人,且能以全席之肴,皆以鳝鱼为之,多者可数十品……”


淮安家庭的厨男厨女们皆擅烹制长鱼,村子特别提醒,做软兜长鱼时,火候很重要,活鱼煮到能够拆骨就出锅,取其肉,用快火烹制。煮过了,烹制时间长了,鱼肉就会显得柴而不鲜嫩,失去长鱼的最佳本味。


离开淮安的那天早上,村子亲手为我做了一碗面,这面,是用软兜长鱼做的浇头,我用筷子挑起那面、挑起那鱼,特别有韧性,爽滑鲜香,温暖入心,细细品味,正如淮安人的品格,又像我与村子的友情。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朱芸玫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