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剪子来戗菜刀
□ 张作琳
近日海州的大街小巷,又不时传来“磨剪子来戗菜刀”的吆喝声,我的脑海中顿时浮现出当年我们前村后庄跑着看露天电影的疯狂情景。特别是《红灯记》,从唱词到对白,甚至曲牌和提示语都能倒背如流。
那时年龄小,好多内容都不懂。《红灯记》里有个假鬼子叫侯宪补,当时根本不知是什么意思。再如当时也不懂什么是主要人物,反正我就是喜欢磨刀人,特别喜欢他那高亢而又拖着长长尾音的一声“磨剪子来———戗———菜———刀……”的吆喝声。
大剧团的演出我们无缘观赏,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村都有文艺宣传队,编排各种节目。那时的九里七村是公社驻地,村大人多,人才济济。他们每年都排一出大戏,我印象较深的有《沙家浜》和《红灯记》。我们大队书记顾介远听说他们排了《红灯记》,就拉着石桥医院驻我们村分院的王普卓医生前去要戏(王医生的姐夫是九里七村支书)。这才使我们在1968年过年时第一次看到了京剧《红灯记》。此后村里到处都是“磨剪子来———戗———菜———刀”的吆喝声,有时真假难辨,久而久之,还耽误了那些东奔西走的磨刀人的生意。
自1970年冬京剧电影《红灯记》放映后,我们才知道什么叫高水平,村剧团是不可与之同日而语的。同时我们的游戏也增加了新的内容:一派演鸠山和王连举,一派演李玉和和柏山游击队,每次我都自告奋勇地演磨刀人,就是为了喊那一嗓子调不在调、腔不在腔的“磨剪子来———戗———菜———刀……”过过瘾。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或许是本小利微,或许是家家买了磨刀石,或许是制刀工艺改进后刀不用磨了,反正农村里走街串巷吆喝着“磨剪子来戗菜刀”的手艺人是基本看不到了。
这几年海州东方悦城南门外,竟然来了一位磨剪子戗菜刀的手艺人。老师傅姓杨,为人和蔼,手艺高超,收费合适,不用吆喝也活计不断,很有人缘。
现在的海州,不仅有了坐摊的磨刀人,而且有了沿街叫卖的游商,也算是历史的回归吧。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朱芸玫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