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刘毅:龙洞烟云

作者:刘毅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在连云港云台山脉中,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山,海拔仅有123米,但它却是当地含金量最高的一座山,它毫无疑义地代表着这个城市文化的高度,它叫孔望山。


孔望山不仅有被史学家称为“九州崖佛第一尊”的摩崖佛教造像,更有号称“世界之最”汉代圆雕石象、龙洞庵、龙洞及众多的摩崖石刻等,释、道、儒都曾在这里打下了鲜明的烙印。


古往今来,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走马灯一般地来来往往,留下他们或深或浅的足迹。孔子来这里登高望远,秦始皇在这里设立秦东门,苏轼在此做《次韵陈海州乘槎亭》,写下“亭名始见坡公诗,建亭之处人莫知。我于龙洞读宋刻,亭在山头与海直”的诗句,林则徐也写下了“千秋孔望谁能企,聊喜观澜赋水哉”的诗句……


    

孔望山的东侧山脚下有一个著名的龙洞,洞口约1平方米,内有五六平方米。传说古有黄龙在此潜踪修炼,后腾飞而去,因名龙洞。又因此处常年云深雾浓,亦称“归云洞”。其实,龙洞是早年海水浸蚀、冲击而成的海蚀洞,民国时住持增又深凿而成。宋代以来,龙洞名胜渐为历代官绅士民所倾慕,名人题刻镌满龙洞外壁。该洞外现存宋、金、元、明、清诸代题刻24方,隶、篆、草、行,风格迥异,大字数尺,小字寸余,琳琅满目。


能在龙洞题刻的人都不是一般的人,这24方满壁诸代题刻也因风而起,弥漫着时代的人生沉浮、风云变幻。


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一位叫蒋之奇的淮东转运副使来孔望山观海,留下了“蒋之奇来观海,壬子”的楷书题刻。


就在这5年前,朝廷发生了蒋之奇与尚书左丞欧阳修“死磕”的事件。


蒋之奇,字颖叔,北宋常州宜兴人。嘉祐二年(1057)考中进士,官太常博士,后升为监察御史,宋神宗即位,转为殿中御史。


宋治平四年(1067)二月某日,刚刚即位不久的宋神宗,接到一份蒋之奇写的奏折,弹劾尚书左丞欧阳修,说其作风不正,与儿媳妇吴氏有乱伦之丑闻,罪大恶极,要求处死欧阳修。


这起“桃色事件”在朝廷一时引起轰动。


后来,宋神宗查明,这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于是大怒,斥责蒋之奇诬告行为,随后将蒋之奇贬官为监道州酒税,旋为淮东转运副使,这块石刻就是在此期间所为。一直到徽宗崇宁元年(1102),蒋之奇才重新获用,任知枢密院事,出知杭州。而欧阳修由于此事声誉大受影响,政治生涯从此一蹶不振,几年之后就郁郁而终。


元丰六年(1083),一位26岁的年轻人曾孝蕴来到海州,在龙洞外西侧上方题刻,文曰“绍圣丙子正月来游,曾孝蕴、蒋珎、周何、田望”,字径8厘米。


曾孝蕴,字处善,为有御赐“两朝顾命定策亚勋”之号的太傅曾公亮从子,凭功绩进显谟阁直学士,又加龙图阁学士。曾孝蕴是宋哲宗和宋徽宗两朝的能臣,在多个岗位上都有建树。


曾孝蕴和海州还有着一层若即若离的关系。


如今,人们只知道是张叔夜在海州剿灭了宋江,其实在这之前,曾孝蕴为剿灭宋江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可以说,是曾孝蕴和张叔夜联手消灭了宋江。


宋宣和年间,宋江等人在京东一带的青、齐、济、濮等州之间纵横往来,攻城略地,开仓放粮,百姓也极为拥戴,终成心腹大患。宋徽宗先是下旨招安宋江,不料却被宋江拒绝,没办法只能找能臣去平定,于是就想起了曾在歙州与方腊斗智斗勇的曾孝蕴,下旨让他去当青州知州,平定宋江之乱。


在青州任上,曾孝蕴稳扎稳打,宋江为避其锋芒,率众自青州转向南攻打沂州,宣和三年(1121)二月,又攻战淮阳军,并由沭阳乘船进攻海州。于是才有了海州知州张叔夜设伏大败宋江的结果。


值得庆幸的是,曾孝蕴与张叔夜两人都在海州留下了题刻,曾孝蕴这一方在孔望山,张叔夜那一方在白虎山,两人遥遥相对,似在你呼我应,而两山之间那一片空地,正是宋江和他的战友们曾经以死相搏拼杀的战场。



明朝正统九年(1444),工部侍郎王永和也慕名来到了孔望山,留下了“大明正统九年甲子端阳月,钦差工部侍郎昆山王永和用节游览于此”的题刻。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他永远也想不到,五年后他竟然会在著名的“土木之变”中战死沙场。


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是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明英宗北征瓦剌的惨败事变。


明英宗平日里对宦官王振言听计从,王振不顾王直等朝臣反对,鼓动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由于准备仓促,途中军粮不继,军心不稳,导致大败。大军撤退,行至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东),被瓦剌军队追上,明军被团团围住,两军会战,明军全军覆没,王振被护卫将军樊忠用锤打死,明英宗被瓦剌军俘虏,英国公张辅、时任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埜、刑部尚书丁铉、工部尚书王永和与时任都察院右都御史邓棨俱于土木堡战死,明军几十万将士也尽皆战死沙场。


大明朝从此以后,彻底走向了衰落,再也没有缓过来。


明朝隆庆壬申年(1572),淮安知府陈文烛在龙洞崖壁东北上方、丹崖正上方高约10米处南面岩壁上刻下了一首《孔望山铭》,铭文曰:积石岩岩,东海弥弥,伊谁登之,大哉孔子。历聘列国,问官郯子。从游之徒,斫斫阙里。雅颂既厘,春秋成史。颜渊喟然,曾子曰唯,吾道万年,流行不已,观海于澜,真难为水。岂无王侯,何能似此。当时则荣,没辙已矣。东泰在瞻,洙泗伊迩。勒铭高山,景行行止。


陈文烛,字玉叔,号五岳山人,湖北沔阳人。生于嘉靖四年(1525),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历官至南京大理寺卿,万历年间有文名。


如果是一般的州知府也就罢了,偏偏这一位与吴承恩是好朋友,“时造其庐而访焉”,两人一起修订《花草新编》,又为之序。


于是这就不甚了了。


陈文烛到了淮安,有感于“淮安乃天下名郡,幅员千里,其间事端如林,旧志舛驳,且历年久,所当增损者无算”,便着手准备编撰新的府志。和一般知府只是挂名不同,万历《淮安府志》可以说是陈知府的个人作品。府志中每卷的开头和结尾,以及作者认为重要的地方,都会发表一段自己意见的“论曰”,难怪后人说此府志为陈文烛的“独裁”。


天启《淮安府志》最大的亮点就是明确了《西游记》作者为吴承恩。该志的《人物志》中有吴承恩传:“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览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复善谐剧,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数奇,竟以明经授县贰,未久,耻折腰,遂拂袖而归。放浪诗酒,卒。有文集存于家。丘少司徒汇而刻之。”《淮贤文目》中给吴承恩列作品目录为:《射阳集》《春秋列传序》《西游记》。这些记载被康熙《淮安府志》所继承。


在许多人质疑吴承恩是否是《西游记》原作者的时候,这本志书足以一锤定音。


陈文烛还给《隆庆海州志》作序,此序开篇就说:“海州,古郯子国。孔子问官于郯子,因而观海,嵺廓沆瀁,有鸿蒙之概。至今境内号孔望山,屹然一州之巨镇云。”


明弘治十二年即(1499),朝廷发生了一件科举大事。


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以唐寅唐伯虎为首。他在南京乡试,主考官梁储取他为第一,人称唐解元。当时的主考官是学识渊博的程敏政。梁储已经给他看过唐解元的文章,“亦奇之”。


唐解元风流倜傥,春风得意,赴京城会试时,与徐霞客的太爷爷徐经同行。徐经家里巨富,是典型的富二代。


《明史》说,徐经贿赂程敏政的家童,得到了试题。他和唐寅“预作文”,事先写好了文章。结果事情败露,给事中华昶弹劾程敏政卖试题,程敏政连批卷权也没了。


后来,程、唐、徐、华四人都下了狱,后来唐寅黜为吏,不能做官了。这事的详情无人知道,连《明史》也说:“事秘,莫能明也。”很多人替他们辩护,包括江南才子文徵明。


作为工部都给事中的林廷玉因为程敏政据理力争也身陷其案,被贬海州判官。


在海州期间,为了龙洞上的一方石刻,他差点又惹祸端。



来到海州的林廷玉在龙洞外东侧6米余处石壁上,刻下了一首《看龙洞偶成》,诗云:幻化起溟蒙,丹崖一洞空。地灵呼即应,应是呀相逢。关键的是那个跋,曰:“明弘治十二年,余以工科都给事中言□□□□□□□事,谪判海州,重九日游此,闽人林廷玉谨识。”跋文中有7字刻后复又被凿平,分明是不能言说的“敏感词”。


林廷玉来海州后,刚明果断,民服其公,政声丕着,后累官至都御史。


和林廷玉同样是海州州官的王同,也在龙洞留下了题刻。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王同刻下了一首五言诗:龙洞良宵月照,黄花满地秋香。此时此会文彦,一觞一咏情长。矗矗山岩曲抱,潺潺朐海东流。明朝分袂城市,琴尊回忆绸缪。


王知州似乎还不过瘾,第二年他又来了,挥笔写下了“归云飞鸟”四个大字,是唯一在此留下两方题刻的人。


王同,字一之。明河南郏县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以举人出任海州知州。时海州连年受灾,百姓外出逃荒甚多,116里(每里100户),大半逃亡。王同经过调查,向朝廷上疏,力陈百姓不堪赋敛、徭役之苦,什伍逃亡在外,人口、丁户大为减少,请求并里,减轻赋税。经朝廷批准,按王同所奏,合并为60里,依此减轻马价,减少税粮,免去摊派,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王同率民疏通河道,修整州学,救荒赈灾,为民排难分忧,民气始有较大复苏。王同这种勇于上书为人民诉疾苦的精神,令当地人肃然起敬。


在龙洞石刻中,书法成就最高的当是清代的钱泳。钱泳为吴越武肃王三十世孙,自小聪颖,五岁时能写楷书,八九岁时工篆、隶,并随父悉心攻读古籍。后又受到工于书法和诗文的退职按察使金祖静及孙渊如、洪维存、冯鱼山诸先生的指导、研讨,文学书艺大进。他曾勾勒和手书了一批碑版,广为流传于江浙等地,以后又传向朝鲜、日本等邻近各国,名声大振。


钱泳题刻是在龙洞门楣正上方,文曰“吕星垣、王良士、许乔林、包世臣、钱泳来”。其中的包世臣和钱泳一样,也是名门之后,乃北宋名臣包青天包拯二十九世孙。


孔望山下,小小一方龙洞,阅尽人间纷扰,吞吐时代风云。龙洞附近遍布的那一块块石刻,犹如一幅幅写实的历史画卷,展现几多人生沉浮,历数几多红尘过客,细细品味,令人唏嘘。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朱芸玫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