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王昂:山野黄荆

山野黄荆

□王昂


纵贯苏北鲁南的家乡的马陵山上长满各种植物,黄荆是其中的一种。


  以前我不太喜欢这种植物,每次上马陵山,山坡上、沟壑边,到处都能见到这种植物的身影,大的、小的,一簇簇、一蓬蓬,枝条散漫,一副无拘无束的样子,翻山越岭,爬沟过堑,总有它碰头卡脸、碍事绊脚。后来在山下文友的花园里见到一些用这种植物制作的盆景,但见其中几棵虬根苍老,部分枝干已腐朽、布满孔洞,可树皮仍活着,盘曲的枝条上点缀着几片手掌状的新绿,面对眼前这富有强烈对比意味的生命画面时,我禁不住心里一颤,原来盆景还可以这样美!一问,才知这种植物叫黄荆。从此对黄荆另眼相看。


  黄荆,山里人习惯称其为荆条、荆疙瘩等,是马鞭草科一种极普通的多年生灌木。虽然它和大多数植物一样喜欢潮湿、肥沃的土壤,却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无论在干旱的山坡上,还是山石的缝隙中,只要给予一点空间,都挡不住它生存的脚步。


  初春时节,别的树苗、灌木还在酣睡,黄荆便急不可待地破芽了,五角形的叶片如一面面绿旗般在春风中猎猎招展,青翠的枝叶柔嫩得能被掐出水来。苍茫山野上,举着一树嫩叶的黄荆,有的偎依路旁,憨态可掬;有的盘根错节,悬崖倒挂,凌空欲飞;有的摇曳于片石旁,像风姿绰约的仙子。


  夏日,黄荆越发绿得浓郁,在这片绿中,一串串米粒大小蓝紫色的花朵不声不响地绽满枝头,那是黄荆簇生的花儿。漫山遍野的黄荆花远看成穗状,近看花穗上却是对生的一簇一簇的小花朵,淡蓝浅紫,袅袅娜娜,像展翅的蝴蝶。山风将淡淡的药香从黄荆花蓬间掠走,肆无忌惮地将香气弥散在山间,引得蜜蜂、蝴蝶在花丛间起舞。


  夏末秋初,黄荆枝头挂满一串串胡椒似的籽粒。秋色越来越深,黄荆籽也由软变硬,由暗绿变为黑褐,油亮而饱满,像颗颗小药丸,风一吹,便扑簌簌地落下来。一些籽粒被鸟儿啄去,但大多数藏在草丛里、石头缝中,第二年被春雨一润,又生发出一个个黄荆的幼芽来。


  伏秋连旱,山上的一些小树、野草快干枯成焦黄的植物标本了,黄荆却不死,用指甲刮破枝干的表皮,依然呈现出生命的浅绿。冬天里冰天雪地,一些娇弱的树木常被冻死,而黄荆一点也不怕,无论裹了多厚的冰雪,来年春天照样葱茏。


  黄荆泼辣却不张扬,长得也不粗壮,即便是多年生长,依然看不出有做栋梁之材的潜质,有俗语说黄荆“千年锯不得板,万年架不得桥”,意思是说黄荆即便是生长一千年依然很细小,不能被锯来当木板,生长一万年也不能被用来当桥梁,因此在有些人眼里黄荆的价值不高,只是一种当柴火烧的料。其实再贫贱的植物,也有它的可用之处,虽然黄荆不能长成参天大树,但也绝非只能当柴火。


  据山里老人讲,在昔日没有蚊香的年代,人们常弄来一堆黄荆叶子点燃,散发着淡淡药草香味的黄荆烟雾在院中慢慢升腾,蚊蝇常被熏得四处逃窜。生活经验丰富的老人,喜欢采摘成熟的黄荆籽,晒干后填充枕头,据说黄荆籽有助于睡眠。在贫瘠的岁月,人们常把黄荆籽采来,用手反复搓揉,去掉外皮,倒进铁锅来回翻炒,炒熟后,抓一把塞进嘴里,就一口凉水,虽然味道不是很好,但实实在在填充了饥饿的肚子。此外,黄荆还具有医用功能,根、茎、叶、花、果皆可入药,止咳平喘、理气止痛……内服、外用,各有使命。


  因黄荆具有韧性、不易折断,山里人常把它作为扁担、牛棍用。那暗灰的荆枝,乡人们也会收割回来插篱笆、编筐篓,荆条筐被用来装东西很是结实耐用。更令孩子们谈之色变的是小时候大人们常把它作为“家法”使用。“黄荆条下出好人”,据说苏轼、苏辙当年就曾被母亲程夫人用黄荆条教训过,《史记》中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背上插的可能也是黄荆条吧?有些孩子不听话或在外面闯祸、学习不努力时,父母就会扯起一根黄荆条抽打孩子。别看黄荆条细小,抽打在细皮嫩肉的小娃儿身上着实让人长记性。穿越几千年时空的黄荆,变成约束、鞭策孩子成长的物件,虽然留给肉体的是疼痛,但荆条的背后却是一种温暖,饱含浓浓的希望。


  以前只晓得、多关注黄荆露出地面的部分,欣赏了文友的盆景。听了山里老人的介绍后,才知黄荆的根部等更是中国传统园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一年又一年地砍去黄荆的枝条,第二年,新的枝条又从老根上茁壮地长出来。山风摧折,山雨洗礼,山火肆虐,山石挤压,砍枝留下的刀痕,开土留下的锄伤,历尽磨难,黄荆仍以顽强的生命力深扎大地,仅凭残躯一样生发出蓬勃的绿叶、小花,尤其是匍匐在山石泥土里的根茎逐渐修炼成千奇百怪的形状,成为做盆景、修根雕的绝好素材。


  宠不惊,辱不恼,不拒贫瘠,不慕富有,千百年来,黄荆就这样不动声色地栖息在苏北鲁南的山水间,默默散发着朴素的香气,养育着一代又一代山里人。今天的山里人更充分挖掘黄荆资源优势,有的利用黄荆好种易活、皮实耐挫的特点,大量繁育花苗,制作盆景,创富增收,有的采收黄荆籽加工制作成保健枕、保健茶,使黄荆变“黄金”……


  我家阳台上书桌前的花盆里也栽种了一棵马陵山文友赠送的小黄荆树,每当看到它古朴而葱郁的身形,我都似乎感到它在告诉我,生活的道路上,不管多么艰难,都要做一个适应环境的强者,不因环境的恶劣和自己的卑微而放弃成长的价值……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朱芸玫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