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徐学鸿:占尽风情向田园———王诵诗散文集《舌尖美味赣榆情》赏析

作者:徐学鸿


日前,王诵诗先生将多年来发表有关吃的百篇散文汇集成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美食散文集《舌尖美味赣榆情》。该书前半部分是美味篇,后半部分是海鲜篇,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发行。在“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消费时代,品读《舌尖美味赣榆情》,不仅让人们了解各种赣榆美食,而且是一种精神上的滋养,让人们更为珍惜当下美好的生活。


  赣榆自古就有“享山川之饶,受渔盐之利”的美誉,是作者“生于斯、长于斯”的出生地和工作地。山海相拥的独特自然地理景观,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苏鲁两省的地域交会,形成了赣榆特有的饮食文化。作者笔下的美食,没有花天酒地,没有灯红酒绿,不是制作考究的御制宫廷菜,也不是花样翻新的高价贵族菜,而是散发着土气息、泥滋味的百姓家常菜。煎饼、薄凉粉、烫面饺子、甜闷瓜、蟹子豆腐、豌豆等寻常食材,在作者笔下生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流淌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淮南子主术训》曰:“食者,民之本也。”饮食是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经历过生活苦难的人,格外珍惜大自然的无私馈赠。泥螺、虾酱、白蛤、紫菜……虽不是上等佳肴美馔,却让作者大快朵颐。脆生爽口的甜闷瓜、鲜味无比的蟹子豆腐、嫩甜的萝卜……这些食物让作者感到满足和惬意。一个人的饮食观体现一定的审美观和人生的价值取向。透过一篇篇美食,我们看到了作者是一个对生活水准要求低、而对生活品质追求高的人。


  作者善于观察生活,注重捕捉细枝末节,这是作品最有味道、最有价值之所在。作者常常寥寥数语,将看似随意的生活场景、生活片段,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如描写做薄凉粉,“用水和好淀粉,舀在铁锅里,放上适量的盐、碱、矾,炭火或草火慢慢烧。关键要掌握好火候,既不能烧过,烧过了会煳;又不能火候不够,不然半生不熟的,不好吃。烧开的薄凉粉,舀在大瓦罐子里,不跑味。瓦罐外面包着棉被,用来保温,如果凉透了,薄凉粉也就没有韵味。”又如,作者描写集市上卖茶的,“当街放上一个大草锅,烧开水,舀到大茶壶里,放上从自家茶树上采来的茶叶,小桌上摆着十几个大黑碗,碗碗倒满茶水。赶集的人渴了,你来一碗,我来一碗,随手撂下一分钱。”再如,作者描写做烫面饺子,“挑选上好的猪骨头,摆洗干净,要用铁锅,锅里添水,放进猪骨头,炭炉上烧,捞出猪骨头,撇出油脂,就剩下清艮艮骨头汤了,凉一凉。面粉也要上好的,就用这不冷不热的猪骨汤和面,揉好的面,饧一饧,再擀饺皮。”细致入微的描摹,使人身临其境,闻之有味,听之有声,从中可见作者深厚的生活阅历、敏锐的洞察力和精湛的文字表达能力。


  字里行间蕴含着诗情画意,可以说是诗化的散文,读起来特别赏心悦目。他的笔触清新淡雅,质朴细腻。平常生活在他的笔下变得精致、生动,摇曳多姿。如《月亮皮》中对粉娘和粉皮的描述,“粉娘是旋粉皮的好手,她往旋子里舀了一勺稀薄的粉糊,不多不少,两手捏着旋子边,轻轻地一旋,不轻不沉,不偏不倚,那旋子在开水锅当中,飞快地旋着,令人眼花缭乱。只一会儿,粉皮就旋好了。”寥寥数笔,将粉娘的手法精湛和粉皮的俊美灵动立体般地呈现出来。又如,《芝麻》中对芝麻形状的描述:“再看那花儿,小圆筒喇叭形状,芝麻秆上边,围着杆子,五六层,每层四五朵,从上到下,花朵一层比一层大,花朵的颜色,也是由上到下,绿色,浅绿,浅白,一层比一层白,最下边那一层,完全是雪白了,白得映眼。”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将芝麻形状描绘得如此生气和灵性,呈现给读者的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精致油画。


  小中见大,淡中见情,散文篇章别具特色。作者在赣榆美食的风味、制作、生产、掌故和风土人情的叙述中,散发着人间的温暖和人性的光芒。“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人的温饱都成问题。正如作者在《咸鳓鱼》中回忆的情景:“小时候,商品凭票供应,到小商店去买过节的物品,咸鱼有咸马鲛、咸带鱼、咸鳓鱼等,每家只能买一条,父亲早早就去排队,为的是能买一条咸鳓鱼,去晚了,是买不到咸鳓鱼的。”过往箪食瓢饮的简朴生活,对每一个生活在底层的人来说是一种痛苦的记忆,作者则将这种体验转化为新的味觉体验、新的情感体验,苦中见真情,苦中有真爱,过往的一切都成为作者美好的回忆,从而使文章的情感表达更有深度,更为充沛,更令人感动。《煎饼情》里的母子情、军民情、同学情,《泥鳅》里韩国专家指导辍学姑娘养殖泥鳅的关爱之情。《佛手瓜》里的邻里情,《香远益清“芦阳春”》里一位女大学生放弃大城市生活回乡创办茶厂的故土情……几乎每一篇短小的散文里,都充满了令人感动的情感力量,这彰显出作者难能可贵的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散文集《舌尖美味赣榆情》在对赣榆物产的讴歌、对赣榆民众的礼赞的同时,更体现出作者对这片热土的赤子深情。


  历史上,赣榆居民主要由渔民、盐民、山民、农民组成。恶劣的自然环境造就了赣榆人吃苦耐劳、直率果敢的品质。这些文化秉性也深深地烙印在王诵诗先生身上。我十分敬佩王诵诗先生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商品化浪潮早已将文学边缘化,王诵诗先生坚守着文学阵地,奋进在文学创作之路上,每年都有不少佳作刊登在全国各大报纸杂志上,创作成就斐然。在明亮的办公室或在卧室的灯光下,我经常随手阅读《舌尖美味赣榆情》,如同欣赏一幅幅多姿多彩的赣榆风情画,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真实的生命感动,极大丰富了我的审美体验。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朱芸玫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