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有感于《卧薪尝胆》教学中的评价语

【连网】  点击 语文课堂片段教学

《卧薪尝胆》教学片段

师:你觉得勾践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1:勾践是个懦夫,身为国君,却低三下四去给吴王做奴仆,真是给越国抹黑。

生2:勾践是个胆小鬼,大丈夫士可杀不可辱,勾践竟然委曲求和,一点骨气也没有。

生3:勾践是个傻瓜,回国后不吃山珍海味,不住华丽的宫殿,却要尝苦胆,睡在柴草上。

师:你们的见解真有个性,说得很好。

反思: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不做倾听,不加辨析,没有指导,又怎能有针对性地评价、指导呢?教学是一种对话,对话中既没有无所不知的圣人,也没有完全无知的愚人。课堂上教师既要让学生“畅所欲言”,让他们的个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也要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指出存在问题,加以引导提升。

问诊 语文课堂评价存在问题

语言空洞。教师总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语言来评价学生。不是“好”“很好”,就是“真棒”“真聪明”“真能干”。不知“好”在哪里,“棒”在何处。那些不需要付出努力就能得到的称赞,没有谁会珍惜,还会导致学生浅尝辄止。

盲目鼓励。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不加辨析,盲目鼓励,看似尊重学生的发言,实则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没有倾听,哪有交流?没有交流,学生怎么会进步?

独断专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于同一个问题,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同一篇文章可以产生不同的感悟,当学生的看法有分歧时,教师用简单的评价来结束,显得片面、草率,教学评价就失去了启迪性,学生也无法获得真知灼见。

践行

让评价从“无效”变身“有价”

点拨引导,触摸真善美

[案例] 《三打白骨精》教学片段

师:在这篇课文中,你最佩服谁?

生:老师,我最佩服白骨精。

师(惊讶):为什么会佩服白骨精呢?

生:因为白骨精三次骗唐僧,骗不到,可她不灰心,这种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精神,我十分佩服。

师:对,她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你知道白骨精为什么要三骗唐僧吗?

生:想吃唐僧肉。

师:这是坏事还是好事?

生:坏事。

师:干坏事不灰心,那坏事不就越干越多了?现在你还佩服她吗?

生:(学生面红耳赤)不佩服。

教师在学生个性张扬、实现文本的多元解读时,不应忽视对学生的价值取向进行正确引导。语文课程标准大力提倡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要积极保护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对文本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的感悟。但保护不是庇护,更不是无视,当学生的认知、情感有一定的缺陷、偏差时,教师就得抓住教学契机进行引导,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实现文本的个性解读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不可一味地肯定、赞扬。文本材料的价值取向是“文本解读个性化”的教学核心和灵魂。教师理解和把握文本,关系到教学过程中能否正确引导,关系到学生在阅读中汲取到什么样的精神食粮。因此,教师应充分钻研教材,深刻领会文本的人文内涵,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多元评价,成就学生

自我评价。如:自学完一篇课文:生字新词是不是都会了?课文能不能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课文内容是不是都理解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教师通过自我评价让他们客观地认识问题、认识自我。

同伴互评。在检查学生读书时,可采用同伴互评的方式。如:课文读得怎样?读得正确、流利的,由同桌打上“★”;没有达到要求,请他继续读,直到读正确、读通顺为止。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要着重引导学生看到别人的闪光点,不要一味地挑剔毛病。变“你觉得他哪里读得不好?”为“你觉得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呢?”同时,让学生注意评价的语气。如可用“我对你提一个小小的建议。”“这个问题这样回答可能更准确些。”这种同桌互评的方式,即节省了课堂读书的时间,也让学生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体。

教师评价。教师引导性评价能有效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释放他们的潜能。如:“同学读错了一个字,他自己发现了,立即改正了过来。”“你第一遍就能读得字正腔圆,很不错。”“课堂就是允许人出错的地方。”“你读得不错,但如果声音再响些就更完美了。”“你背得这么快,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窍门吗?”“你思考很深入,让我们再来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好吗?”

家长评价。如: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在家的学习表现,与孩子交谈,填写家校联系卡等进行评价。此外,家长可以协助孩子积累写作素材,并能及时点评、批注,使孩子获得成就感。在课外阅读上,有效评价能让孩子爱读书。

“靠近清泉,心灵就会湿润;靠近评价,生命就会舞蹈。”一句话,一辈子,恰如其分地评价能激励人的一生。让评价“贴近”学生,让精彩在评价中生成,让学生在有效的评价中成长。(苍梧小学开发区校区   王春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