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东海县山左口乡芝麻小学 石景生 | 淡泊名利扎根乡土

(记者 王雪峰)1985年,19岁的石景生从海州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山左口乡芝麻小学当老师。山左口是他的家乡,位于东海县的西部,与山东省郯城县接壤。

回到乡村

正是怀着一颗甘为红烛的初心,青春年少的石景生,无怨无悔听从组织安排,回到了家乡。

芝麻村因盛产芝麻而得名,而芝麻小学,正像它的名字一样,不但小,连围墙都没有。那是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芝麻小学只有前后两排低矮的小瓦房是教室和办公室。门窗破旧,冬天西北风一吹,老师们只能用塑料布和旧木板挡住教室窗户吹来的寒风。教室里只有讲台和一块黑板,其他教学设备一无所有,上课只能利用教本、粉笔和一张嘴向学生讲授知识。

当时芝麻小学只有一年级至五年级5个班级,200多名学生和10多名教师,大部分教师是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石景生是唯一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来的师范生。

刚进学校,校领导让石景生教五年级毕业班的语文课,他毫不犹豫地担起这份重担,全面施展自己从师范学校学到的本领,他的课不仅受到学生的喜爱,更受到学校老师的喜爱,很多老师都来听他的课,学他的课,他的课堂总是最热闹的。

然而,每到放学,学校园一片安静,谁愿意忍受山村寂寞和清贫。后来几年中也有一两位师范生分到学校,但因为难以忍受艰苦的乡村学校条件,他们还是申请去了乡镇中心小学。

“那时我深信,坚守才有希望,知识会改变乡村孩子的命运。”正是心怀这样的信念,让石景生坚守在乡村教学一线40年,初心不改。

见证乡村

石景生见证了乡村的发展,更是乡村教育的参与者。

在他从教10年左右的时候,江苏省实施“两基”计划——“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芝麻小学垒起院墙,装上大门,设计花园,校园文化渐渐展露。

2001年至2004年,随着危房改造、布局调整、“三新一亮”“六有”工程等计划推进,乡村学校发生巨大变化。中心小学盖起教学楼,师生在花园式环境中工作、学习,心情为之改变。乡村学校师范毕业生逐年增加,为村小教学输入新鲜血液,吹来一股教学改革新风。

石景生还清晰地记得,2010年薄弱学校改造,芝麻小学成为县里第一批改造学校。以前旧房子推倒重建,新教室宽敞明亮,课桌凳不断更新,电教设备逐一增加,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看到这些变化,石景生心有感触,他写下了题为《攻坚克难,努力办好贫困乡镇小学教育》的论文,获市教育学会二等奖。

特别令石景生激动的是,2012年江苏省率先提出教育现代化创建,更是让所有农村小学从校园面貌到教学设备配套设施跃上一个崭新的层面。生均绿化、图书、音体美设施、生机(电脑)比都有硬性规定。乡村两级政府加大投入,塑胶跑道、触屏电视、电子白板、手提电脑、多媒体教学设施等一一配齐。当然,师资结构硬性规定也必须达标,本科生也来到了乡村学校。

石景生见证了乡村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一届又一届学生,两鬓也渐染白霜。

坚守乡村

40年中,石景生从芝麻小学到镇中心小学到团林小学,又回到芝麻小学,一直坚守在乡村校园的第一线,如今他的课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我深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信念支撑我坚守乡村教学,从20岁小伙走到如今临近退休了,我不后悔我的选择,我喜欢这份事业。”石景生说:“‘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证书’对我们是莫大鼓舞。我相信中国经济发展会给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注入一股强大的推动力。走进村里,看到最漂亮的地方是学校,老百姓看到这些变化都拍手叫好。”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梁红燕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