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学院 朱凯 | 潜心育人“大先生”

(记者 穆海宁)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学院教授朱凯,清楚地记得40年前那个炎热的夏天。1985年7月,刚刚从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海师)毕业的他走进了小学任教。那时的他还不到18岁,怀抱着教书育人的梦想,先是做了13年的小学数学一线教师,后作为人才引进调回母校海师从事教研工作。2001年8月,因海师和其他学校合并,进入连云港师专工作至今。40年躬耕三尺讲台,40年潜心教书育人,朱凯记得这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

生于“四代六人”教师世家

朱凯生于教师之家,爷爷、父亲、二姐都是老师。下一代中,儿媳、外甥女也是老师,“教师之家”代代传承。朱凯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受家庭影响较大,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大。朱凯的父亲上世纪50年代从海师毕业,一生从教。即使在退休后,依然积极参与和教育有关的事。家庭的耳濡目染,朱凯很小就立下教书育人的志向,也从父辈身上学习了勤奋、刻苦、钻研的品质,为日后的教育教学研究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朱凯,从教40年,主持并完成了多项全国、省教育科学规划的重点资助课题、教改研究重点项目,主编、副主编了10多部专业教材、教学工具书,在CSSCI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专业期刊上发表了50多篇高质量论文,有的被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收录,荣获了职业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江苏省教育研究成果奖、江苏省教学成果奖、连云港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等。

“拼命三郎”为教研废寝忘食

朱凯是老师们眼中的“拼命三郎”。

2013年1月4日起,短短5天时间,在经历了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的高强度的工作后,1月9日,终于完成提交了一项教育部基金项目申报的整体设计。刚提交完,北京师范大学的曹一鸣教授邀请朱凯与他共同进行职业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申报,并请朱凯主笔起草论证报告和申报书。那阶段,他关闭了所有通信工具“闭关修炼”,半个月后提交了3万多字初稿。

当时已接近春节,正是忙年的时候,提交了初稿的朱凯如释重负。1月26日中午,朱凯接到主持华南师范大学2011级小教本科班《小学数学课程与教材分析》课程开发和教学实施的工作。还未来得及喘息的他,再次投入到课程标准的研制、教学方案的设计等工作中。2月8日,大年三十凌晨4点多,朱凯提交了近3万字的初稿。

那个寒假以及春节,很多时候他都是通宵工作,很多文本的提交都是在凌晨四五点,朱凯被老师们称为“拼命三郎”。

育桃李初心如磐代代传承

东海县小学数学教研员顾荣,是朱凯一生敬重的人。1985年9月,在事先未知的情况下,顾荣老师走进了朱凯的课堂。课后,顾老师基本没有作出评价,但后面的事却让朱凯终生难忘。两个多星期后,顾老师带着教改实验团队,专程来听朱凯——一个刚工作不足一个月老师的课,并组织研讨。不久,市、县教研室,直属学校和县区学校,都知道海师附小有个“小”老师课上得不错。因为顾老师无论走到哪,都会说一句:“附小有个小朱凯,课上得非常好!”

顾老师后来经常在他组织的教研活动中,邀请朱凯参与,促使他更加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业务。在工作的第二年,朱凯就承担了国家级小学数学教材实验项目,并连续坚持六年。

像许多无私鼓励他帮助过他的老师们一样,朱凯对青年教师也抱有同样的热情。他多次对青年教师开展专业发展培训,提出这样几点建议:要多读书,在专业发展中力求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加盟乃至创建自己团队携手同行;积累经验,厚积薄发;心怀梦想,笃定前行。朱凯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梁红燕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