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记者 武娜)在我市活跃着一批京剧票友,他们沉醉国粹,爱看、爱听、爱唱。他们做的是承前启后、弘扬京剧艺术这些事儿。他们有一个集体组织,那就是“连云港市京剧爱好者协会”。目前,市京剧爱好者协会本部票房及市区其它票房均能常年坚持开展活动,在主城区每天都能听到京戏。2013年,协会参加市电台组织的《港城好声音》(戏曲组)比赛,包揽了一、二等奖。2014年参加中国京剧票友节20周年庆典,市京协荣获全国先进集体称号,5名票友荣获先进个人称号。
成立协会给戏迷一个家
2005年,京剧爱好者孙芳从中国银行退休后,她打电话到文化局询问市区是否有京剧爱好者一起唱京剧,经工作人员介绍,她联系上了京剧爱好者杨尧军等人,开始,她先在街道里和爱好者们一起唱京剧。“我们能否考虑建立一个京剧协会,让票友们有一个戏窝子?”时间久了,随着京剧迷越来越多,杨尧军、孙芳等人便有了成立协会的想法。2007年,他们整合全市京剧票界的力量,成立囊括全市各县区的统一京剧票友组织———连云港市京剧爱好者协会。
孙芳介绍,在京剧协会里,大家互相学习,有琴师伴奏,有固定的舞台演出,唱功提高非常快。2012年,在市文广新局的支持下,京剧协会还在淮海剧团有了一个剧场。
经过8年的发展,市京协现拥有8个团体戏友(赣榆区京剧票友协会、东海县京剧爱好者协会、灌南县京剧爱好者协会、灌南县夕阳红戏曲社团、灌南艺缘戏曲队、灌云县京剧协会、灌云县老年京剧爱好者协会和灌云县杨集京剧协会)、15个京剧票房、394个个体戏友,是全国少有的市级大一统的京剧票友组织,被省京剧票友工作委员会及来连交流的外地票友组织誉为京剧票界的“连云港模式”。
自筹自制只为老来乐
协会里的每位戏友都是京剧发烧友,他们的平均年龄都在60岁以上。几乎每位戏友每天都要听《传统京剧选段》、《现代京剧选段》、《中国戏曲家名段》、《百花芬芳———中国京剧名角名家演唱会》等。很多戏友退休在家,他们白天忙家务,只能趁晚上时间背唱词。协会里演小生角色的人少,戏友严乃珍则扮演了多幕戏曲的小生角色。今年64岁的她,可谓是把空闲时间全部投入了戏中,她经常唱完了这幕戏的角色,换套衣服,又上场唱下一场的角色。“晚上十一二点背唱词是经常的事,只要演出任务下来了,我就不停歇地练习。”她笑着说。
协会的戏友们都是各行各业的退休人员,他们凭着对京剧的热爱走到了一起。协会没有任何经费来源,开始只是协会的负责人相互凑钱买道具。后来表演的曲目多了,简单的道具已无法满足演出需要,戏友们有的就会去借,实在借不到只能购买。“现在的戏服都很贵,一套戏服,少则四五百元,多则一千多元,但只要需要,戏友们都自己掏腰包购买。”
为了解决道具的问题,戏友们积极发挥能动性,用一些废弃的边角废料做头花、头饰。“看这个大箱子,演出的时候都是作为背景,单独买这个箱子要很贵,所以,戏友就自己用藤条编了一个。还有蝴蝶也是,都是戏友们自己动手做的。”协会副秘书长孙芳说,“其实说到底,都是为了老来乐。”
《周末剧场》给戏迷带来欢乐
近日,在邮政票房,票友们正在为即将演出的《锁麟囊》积极排练。票友们挨个上去清唱,他们一招一式,一板一眼,非常入戏,台下的票友们半眯着眼,欣赏着、陶醉着……
中国戏曲讲究“四功五法”,四功是指唱、念、做、打的四项基本功,这是戏曲舞台上一刻也离不开的表演手段。五法一般是指手、眼、身、法、步。从2012年开始,每到十月份,京剧爱好者协会便在淮海剧团《周末剧场》演出,从接到曲目开始,票友们就紧张地排练,到登台演出至少要经过半年的准备时间。今年的第一场演出是由邮政票房推出的《锁麟囊》,随后在每个周五还会相继推出《柳荫记》、《西厢记》、《法门寺》等精彩曲目。据了解,四年时间里,京剧爱好者协会共推出《金玉奴》、《诗文会》等连台本戏10出,《女起解》、《坐宫》等折子戏14出,清唱5场。
正是有了协会的统筹,各票房积极排练推介,京剧爱好者协会收获颇丰。他们分别在2011年建党90周年《京剧红色经典演唱会》、2012年京协5周年庆典票友大汇演、2013年新年京剧演唱会、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京剧演唱会等大型演出中大展风采。并于2014年参加市第一届戏剧节,举办京剧专场演出。
为了使京剧协会与外地京剧界接轨,他们每年“五一”和“十一”与北京、盐城、淮安、宿迁、泗阳、沭阳、邳州、丰县等京剧票界双向交流。
谈起未来市京协的打算,孙芳介绍,2017年就是协会成立十周年,各票房正在抓紧筹备,届时将带给各票友和广大京剧迷更精彩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