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10月24日下午,作为文博会主要室内活动之一的非遗手工课堂在展览馆二楼举行。为此次非遗手工课堂授课的有剪纸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孙洪香、管艳以及面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振兰。
当天下午,苍梧晚报小记者们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展览馆二楼,坐到工作人员安排好的座位以后,老师们为同学们生动介绍和讲解了剪纸和面塑的特点以及制作方法,王老师根据同学们的特点,教授给孩子们简单的小动物的捏法,拿着老师事先准备好的面团,在一旁的同学们纷纷围到老师身边饶有兴趣的跟着老师的步骤用手中的面团一起制作面塑。而管老师和孙老师从折、画、剪三个步骤讲解剪纸技巧,要求同学们剪时胆大心细,每位同学拿着红纸和剪刀,认真地制作着双喜、蝴蝶等简易的图案,在剪到一些关键部位时,两位老师更是手把手地指导孩子们。
面塑,俗称“捏面人”。在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王振兰从业几十年来,掌握了面塑的“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的技法。经过不断摸索和革新,其面塑艺术不论从实用性、观赏性及表现手法上都取得了很大突破。剪纸更是汉族最古老的传统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孙洪香自幼跟母亲学习剪纸,1993年后,跟随曹阳老师进修剪纸,工作以后常利用业余时间遍访名家,钻研剪纸这一民俗艺术。而管艳,自2001年在校期间就开始自学剪纸,并在校举办了剪纸展。2002年受到徐州民间艺术家刘毅的指点,剪纸技艺日臻完美。
在经过短暂的学习和制作的后,同学们对剪纸和面塑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我国的民间传统文化,近距离接触了家乡的乡土文化,更是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