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资讯 资讯> 文旅动态

“省队市办”时期的连云港足球也曾有巅峰时代

gb04B2f

【连网】(记者 张晨晨)“现在我靠开出租营生,每天起早贪黑的,没几个人知道我曾经还是咱们江苏省首批女足省队运动员。”47岁的徐俊梅脸上带着岁月的沧桑,她拉过身旁的队友赵丽丽,感慨时光飞逝,离开绿茵场已整整近30年。

江苏女足起步于1980年,各市相继成立了女子足球队;而1984年,在连云港举行的江苏省女子足球选拔赛上,省体委挑选了一批素质较好的运动员组成了省女子足球队,当时采取的形式是省队市办,分别在徐州市和连云港市建立省女子一队,二队。不过,短短两年后,这项机制就取消了;曾经绿茵场上的巾帼女杰们,也各自纷飞,命途迥异。

这段“昙花一现”的历史,如今已绝少有人知晓。

gb04B2g

省队放在连云港是因为“北方女子泼辣”

“众所周知,女子足球是影响较大的集体项目之一,如今,江苏女子足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是江苏省竞技体育的增长点,是振奋江苏人民精神,满足人们文化精神需求迅速增长的时代需要。”谢云汉在银河公寓的家中对记者说,“江苏省的第一支女足省队实际就是在连云港建立的。”

时年74岁的谢云汉,于1983年担任市体委主任,1984年1月份,省体委召开各市体委主任会议,他前往参会。“当时江苏省男足趋于弱势,成绩滞后,省里遂在女足上寻求突破点。与此同时,为了给省里各个体育专业队减轻负担,就提出了省队市办的机制,将女子足球下放到了徐州市和连云港市承办;前者负责一队,我们负责二队。”谢云汉回忆,当时,省体委出一部分资金,地方政府再出一部分资金,用以支持此项政策。

而之所以将女足建设放在徐州和连云港,还在于“当地姑娘的拼劲”。谢云汉分析道:“我们这里靠着海边资源优势,能够给人以均衡的营养搭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也较高;其次,苏北地区向来民风粗犷,也造就了本地人彪悍、泼辣、能吃苦的精神,这是足球运动员所要具备的。其三,我们这边的场地资源相对也比较充分。”

当时,在“省队市办”的机制下,我市面向全省其他10个地级市招生,“只要你看中的足球苗子,随时可以挖过来。”谢云汉说,“当时我们给出了15个编制,但属于活编制,谁能力强谁占一个,不固定死。”谢云汉说。

初始阶段,我市体委从全省各地选入20个女孩子,试训、选拔、淘汰,一轮轮筛选,最终定下来15个名额———徐俊梅、赵丽丽是新浦中学发现的苗子,陈玉凤来自云台农场;尹美霞、张凤文等其他姐妹都来自全市各中小学。她们中,年龄最大的1966年出生,最小的1970年出生。“此外,还有两个苏州的,一个南通的。”谢云汉总结道:一个省队里,连云港人占了大半,可以说,省队就是我们连云港人组成的。

“女足巅峰时代”带火港城“足球热潮”

这么一支“高起点”的队伍,当然需要杰出的教练带领———而滕亚飞和何杰就是当年带队的主教练,前者是从四川省队抽调的,训练经验丰富,主要负责省二队主训;而何杰当年则是刚毕业的体校大学生,他主要负责后备梯队训练。“我们刚开始是在李欣荣校长负责的市业余体校训练,后来转到了灌云体育场。”何杰现已担任市足协的秘书长,他在办公室向记者回忆道。

虽然是煤渣跑道,虽然食宿简陋,但在他们俩张弛有序地训练,和姑娘们坚韧不拔的努力之下,在短短时间内,他们就得以代表省里去参加比赛———1984年3月8日,这支女子足球队以集训一队、集训二队的形式,首次集中在南京五台山体育场与观众见面,并与美国尼莉公司率领的球队,打了场友谊赛,最终竟大获全胜。

“当时,这支队伍在场上位置的摆布、跑动的章法、踢球的技法,轰动了省体委,认为这个队伍有发展希望。”谢云汉说。而徐俊梅提供的一份当时比赛的秩序册,也使得两军对垒的情景犹在眼前。虽然秩序册已泛黄,但上面清晰标注了两队的人员名单,“我当时还是球队的队长呢!”徐俊梅高兴地说。

实际上,在此之前,省二队的前身———市队,就取得了绝佳的战绩———在希望杯、幼苗杯等省比赛上都拿了冠军,而此后,从1983到1986年,这支队伍几乎包揽了省比赛的全部冠军头衔,省一队(徐州)在一段时期内无以抗衡。比如1983年,在上海川沙举行了华东地区足球赛分区邀请赛,而省二队(徐州)只拿了第六,省一队(连云港)拿了第三。而直到解散前,他们还参加了山东举行的火车头比赛,仍然拿了第一名。

这种“巅峰时刻”甚至带动了全市中小学的足球热。“那时候,不少家长都主动将孩子送到队伍里学习踢球呢。”何杰回忆道。

体制变革 首批队员境遇“大逆转”

不过好景不长,到了1986年年底,省里“为缩短战线,调整结构,突出重点,提高效益”,同时考虑到全省运动员编制有限,江苏省体委(现江苏省体育局)忍痛解散了女子足球队。“就是从这年开始,江苏女足运动暂时停顿,造成许多优秀教练员、运动员的流失,对我省足球事业的发展造成重大损失。”谢云汉说,“这是早晚的事,当时省市里的经费都逐年递减,最终入不敷出,只能忍痛解散了队伍。”他说,不光省女足没了,市女足和男足也全部解散了,连云港由此进入了一段很长的“没有任何足球发展”的断档期。

而伴随这个始料未及的“噩耗”而来的,是15个队员命运的急速“大逆转”———踢前卫、任队长的徐俊梅分到红旗化工厂;踢边后卫的赵丽丽分到市罐头厂,其他人不是分到化肥厂,就是农药厂等;不过到了90年代,偏偏又赶上下岗热潮,他们大部分人都成了“下岗女工”,自谋生路。“只有陈玉凤当年被山东队挖走,后来又进入国家队,还参加了亚特兰大奥运会,现在山东省队担任足球教练。”任杰感慨地说,“大部分队员的足球生涯就这么被终结了,实在可惜得很!”

回望大家迥然不同的境遇,徐俊梅感慨万千,“当时解散的时候,我是第一个支持的,因为我毕竟年龄大了,想工作赚钱养家,没对所谓的理想和追求做什么深刻思考,直到现在,还后悔不已。”她现在的工作就是开出租车,而赵丽丽则是开了家小商店,生活过得紧巴巴的。任杰也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低谷。“从那以后,我就没再从事过与足球相关的工作,浑浑噩噩地过了13年,把人生最好的年华都虚度了。”

值得庆幸的是,1997年,全省足球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江苏女足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1998年2月,江苏女足重新建立,但已物是人非。到了1999年初,何杰终于也迎来了人生转折,他重新站到绿茵场上,参与重组市女足。

何杰说,除了元老陈玉凤,此后,我们市队为国家队输送了马君、杨丽,管菁菁等苗子;而从港城冲进省队的女足运动员更是多达十几个。“原女足队员的拼搏精神,女足的建设管理经验,至今仍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