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资讯 资讯> 文旅动态

李小宁:我想为咱连云港本地人拍电影

gb30B1e

【连网】(记者 张晨晨 李慧)“他呢,是我们下部纯爱剧《小城大爱》的男一号。”李小宁意味深长地拍了拍身边的胡伟伟,“这可不是内部暗箱操作定角色哦。”李小宁之所以这么打趣,是因为胡伟伟是这个团队里的摄影师,内敛有余,但帅气不足———按照纯爱剧的一般选角惯例,男主角应该找个大帅哥,可李小宁狡黠地说:我不喜欢太脸谱化的人物,我喜欢挑战。

这么有个性的导演,可能大家并不熟悉,但2011年,港城一部叫做《榆城乐事》的赣榆方言剧走红网络,而该剧的导演正是李小宁。不像四年前的白手起家,如今的他,同另外两个合作伙伴赵国庆、邱志强,创办了一家文化传媒公司,专事微电影拍摄。这个“80初”的敦厚人,正朝着自己梦想中的导演之路步步迈进。

gb30B1c

连“路人甲”都没当上

前不久,有一部叫做《我是路人甲》的电影,讲述了一群怀揣“演员梦”的底层百姓在“东方好莱坞”横店奋斗的故事。而1981年出生的李小宁,曾经也差点当了回“路人甲”,仅仅是“差点”,但这并不影响他当导演的梦,“人家是‘演而优则导’,咱没演过,咱就直接上了导演的道了。”

李小宁是土生土长的赣榆人,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喜欢唱歌。在村里电视还不普及的情况下,他的父亲就买了一台录像机,本来就喜欢看电视的李小宁,很快喜欢上看电影,初中时候的零花钱大多数用来租碟片看了。“我比较喜欢看周星驰、张艺谋、姜文的电影,喜欢拍电影主要是受他们的影响,他们的电影我是一遍一遍地反复看。”

2002年高中毕业后,李小宁自考到了上海交大,读与兴趣无关的计算机专业。那段时间,逃课睡觉,浑浑噩噩,成绩不堪,但却狠心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和一台影碟机,整天租电影碟片回来看,每天至少看四五部电影,看得昏天黑地。用他的话来说,电影和音乐成了那段时间支撑他的唯一爱好。

海量而系统的观影,触发了他更深层次的执念———大三大四期间,李小宁想更接近电影,便萌生了去剧组“攒经验”的想法。“我觉得,通过当群演能接触到剧组,于是在网上查了招群演的信息,花了120块钱中介费。”接下来是等剧组通知,很快李小宁等到一个拍电影的机会,在《高考1977》里面饰演一个医生。

不过,最后却是错失良机。“当时染黄发刚刚兴起,我年轻,爱臭美嘛,就染了一头黄发。”这样“先锋的打扮”,当然不能出现在年代戏里,他被剧组告知不可以。但是他不肯放弃,就让剧组用特殊颜料把自己的“美发”重新染黑。染好头发,李小宁心里很激动,心想终于可以拍电影了,谁知又因天气原因,这段戏份裁掉了。在剧组吃了一份盒饭,李小宁拿了30块钱就回校了。

这次失败的“路人甲”经历,成了“不走运”的开端。“第二次,中介通知我参加周杰伦的《大灌篮》,在杭州,因为上课没去成。第三次接到通知是李安的《色戒》剧组,让我立马收拾东西到杭州,要半个月,因为还要上课,也没有去成。”

gb30B1a

“处女秀”就是场“滑铁卢”

与众多追梦青年的套路类似,毕业后,他走过一段弯路,在上海干着枯燥的工作,日日夜夜疲于奔命,但他的执念并未就此熄灭———干了一段时间后,他用信用卡最低还款额买了一台二手电脑和一个手持小DV机,下载了剪辑软件,自我摸索过拍摄简单的MV,但很快,他便不满足于做这些,他想拍电影,拍真正的电影。

李小宁开始筹划拍电影。看了几万部电影的他,又买了多本关于电影或编剧的书,花大量时间自学。终于开始创作自己的剧本。由于前期看了很多电影,加上自己一些生活积累和灵感迸发,剧本很快写好了。“处女作《乌龙1》,剧本在公司偷偷摸摸写,题材是小混混收保护费的,受了《古惑仔》一些启发。”

接下来是找演员,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上班族,根本请不起演员,哪怕是群众演员都很难物色,于是李小宁想到了也在上海打工的表弟,表弟在上海一家餐馆做跑菜生,李小宁就到那里找热爱表演的服务员,“他们愿意演,露个脸,请他们吃顿饭就行了,没有多少人愿意把这个当成事业来做,觉得拍电影不是我们这些人做的事情。但也有人把工作辞了帮我拍,没有工资,管吃住就行了。”就这样,李小宁一边工作,一边尝试着拍摄。“我们是利用周末两天出去拍,找了四五个‘演员’。这个试水之作,现在看来很粗糙,没什么内容,属于恶搞类,但算是走出这一步了。”

试着拍了两部短剧,2009年,最后一步已经快做完了,结果电脑和DV都被偷了。“那时,粗剪还在电脑里,一被偷,所有努力都付诸东流了。”他感到不公平,感到老天爷在故意作弄他,他想到那些跟他有过类似经历的前辈,如今个个都风生水起。“卢正雨现在是周星驰麾下一员大将,他自编自导的《绝世高手》曾在网上火爆异常。在出名前,我曾跟他在网上讨教过。还有最近上映的《万万没想到》的导演‘叫兽易小星’,他不是科班出身,曾经仅靠自编自导自剪一些网络恶搞视频度日,现在也是梦想照进现实了。”

可他呢,还没怎么开始,设备就被偷了,而且已经欠债两三万。

他不可能再无视这些困窘,而凌空蹈虚地走下去了。

终于,咱作品火了

单看现在,李小宁用的拍摄机器在连云港是最好的,拍出来的作品可以直接上院线。这多多少少得益于他的另外两个合伙人赵国庆和邱志强,“他们是资金入股,我是技术入股。没有他们的支持,路也不好走。”而回想当年,回家时,欠的钱从两三万利滚利到五六万了,自己还了一部分,家里帮忙还了一部分,但家人开始很不同意他拍电影。

好在,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支持,他挺了过来。“2010年,我认识了一个做动漫的老乡文杰,在南昌工作,他做的动画短片《赣榆欢迎您》给我很深印象,就加了他QQ,聊了一些。”李小宁回忆道,后来文杰到上海工作了,两人见面了。一番商量后,他们决心从上海回赣榆,拍本土的片子。文杰提议,马上过年了,可以拍一部方言剧,看看效果怎样,如果拍得好的话,就会有人投资———《榆城乐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2010年,在酝酿的时候,想租设备,文杰也在争取自己动漫公司的设备,结果都行不通。”看着写好的剧本,他不想放弃,咬咬牙,准备再拿信用卡买设备。然而此时,父亲得了癌症;家人也都劝说他老老实实找份工作赚点钱,别想不切实际的事情了。“在我心中,任何梦想在亲情面前都是微茫的,父亲来上海看病,我就把钱都用来给他治病了。”

父亲看病花了十几万,把家里的一栋房子卖了,还余下一些钱,李小宁就继续和文杰商量拍戏,买了设备,并在网上招募演员,报名的有好几个,可是直到大年初四快开拍了,只来了两三个人。没办法,李小宁找来了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弟弟、二姨夫,文杰和李小宁也参演了。“二姨夫不识字,但演得挺好的。拍完了总共花了1000多元。”

他在家总共呆了7天,电影拍了一天半———大年初四刚开始拍时天气很冷,拍到第二天,李小宁发烧了,但是必须继续拍完,不然前期准备都浪费了。“我花了150元,租了一辆面包车到新城去拍,那天还下着小雨。”回忆当初“土法”拍电影的窘态,他唏嘘不已。“为了拍好男女主角坐在三轮车上的镜头,我站在面包车上拍,为防止我掉下去,工作人员在车上抱着我的腿。”

拍摄结束后,李小宁和文杰继续回上海工作,抽空开始剪辑,做完时是凌晨两点多,就放在了网上。“天亮就去上班了,打开电脑后,很多人申请加QQ好友,建了十个群都不够。”李小宁知道,这次该是火了。

渐入佳境

李小宁和文杰都没想到这部微电影会这么火,尤其在连云港非常火,“弟弟在剧中演小偷,都被观众认出来了,二姨夫也被厂里同事认出来了。”这个成功,也让父亲原本坚定的反对开始动摇,觉得李小宁可以去做这件事。“父亲态度转变以后,对我的帮助特别大,场地,演员都帮我联系,后来还在我的几部戏里‘打酱油’。”这之后,赣榆有个老板想投资给李小宁和文杰做这个事业,李小宁果断辞职,回到家乡。

他们合作注册了《榆城乐事》工作室,拍摄了《榆城乐事》第二集。按照李小宁的想法,这一部,无论是设备还是演员、技术、内容等,都比第一集更好,但实际上,片子出来后,观众的反映并不像预想的那样好。李小宁反思,是题材不够接地气。等拍摄第三集的时候,他很担心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好在第一集的效果又回来了。

于是,他们又拍摄了第四集。就这样,李小宁和文杰分工合作,一个写剧本,一个负责拍摄,虽然不怎么赚钱,也没有赔钱。 但到第7集时,投资商提供了一个题材,与李小宁的拍摄理念相悖,他拒绝了。渐渐地,他与文杰也出现了分歧。

“我俩个性都比较强,慢慢地,创作理念的分歧越来越大。”索性,李小宁退出了,8月底去了北京。“我在北京呆了半个月,想找个剧组系统学习,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剧组,却要等到10月1日才开工。”李小宁没有等,就回家写了剧本《爱在金秋》,借钱重新买了设备,找演员,从秋天拍到冬天,自己写自己导自己剪辑,花了半年时间。

回想起当初拍摄的辛苦,李小宁感慨颇深。“当时女一号只有周末有时间,要配合她的时间,秋天的戏冬天拍,演员们都快冻吐了。”李小宁说,电影剪出来后,他在电影院搞了个免费首映。“这是第一部赣榆方言电影,我想1000个座位能有一半人来就好了。”他笑着说,没想到大年初四首映那天非常火爆,后来他把这片子放在网上,除了《榆城乐事》第一集,点击率超过了之前的所有片子。他开心极了。

李小宁觉得,一切的付出与辛苦都是值得的,所有参演的业余演员们也都很开心,虽然没有片酬。父亲也在这部电影里“打酱油”,这时,父亲已全力支持他了,还帮他找了两个合伙人。李小宁很开心,只要有机会就让父亲“客串”。但好景不长,拍摄后续剧集的时候,父亲病症复发,病入膏肓。

想为父亲拍部电影

“在拍摄期间,我突然接到消息,父亲情况不妙,就立马往家赶,没想到还是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李小宁面容悲戚。“我很后悔没有让父亲多参与一些我的拍摄,多留一些记忆。至少,在看到自己的片子时,能看到父亲的音容笑貌。”

就像“筷子兄弟”里的王太利,李小宁也想为自己的父亲拍摄一部电影,以缅怀曾经的亲情厚爱。但现实的压力,逼迫他不能随心所欲地去实现这个理想。“本来想去年或者今年拍的,想等到剧本改好了,时机成熟了,一切都准备好了再来拍,一定要把这部片子拍好。”

现在,李小宁帮一些单位拍摄的宣传片都获奖了,他打算拍完《大城小爱》方言剧,以后不拍摄方言剧了,不然针对面太小了。“不怕你们笑话,我也想进院线。”李小宁想做有内涵的电影,不是只去赚钱;有的电影票房高,叫座不叫好,没什么意思,他想拍点有意思的。

“电影要有自己个人化的东西,目前就想更透彻地了解电影。”现在李小宁每天还在学习,剧本、台词……都要自己通过看片研究、思考,知道怎么拍,再加上自己的想法。李小宁一再强调加入自己的东西,不能按部就班地拍,那样虽然保险,但是没有什么特色。连云港本地现在没有什么值得学习的,“不是自己比较骄傲,是的确我们这边都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极少有可资借鉴和学习的资源。”但他觉得,这也意味着这是一片待开发的“处女地”,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作为一个非科班出身的导演,李小宁有着清醒的认识。“对自己来说,作品比以前成熟了很多,但是还没有一部可以拿得出手的作品到更大的平台去和别人竞争。”他说,现在为了将公司经营下去,微电影、摄像、宣传片等凡是和视频有关的,都做。“把公司经营下去,才能走得更长远,现在拍摄的东西主要是当练手了,等各方面条件成熟了,再更好地、更自由地拍摄。”李小宁谦虚地说,“至少,为我的父亲,我一定要拍部电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