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老年韩永年。 张晨晨 摄
【连网】(记者 张晨晨 洪强)在搜寻素材的时候,笔者偶然翻到了《云台区志》大事记专栏,从里面发现一个特殊的名字:韩永年。这个名字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云台区史上,竟然出现了两次。“1961年大浦运动员韩永年(19岁)在天津全国夏季运动会上,以4分2秒夺得了1500米冠军”;“1964年7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印尼田径友谊赛比赛中,23岁的大浦青年韩永年荣获800米冠军。”
这么一位在20世纪,可谓轰动全国的田径运动员,到底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呢?
回到老家“过冬”
为笔者追忆儿时“田径启蒙”
笔者试图搜寻这位田径运动员的蛛丝马迹,但网上信息相当有限,而遗憾的是,在向相关部门请教后,对其当前信息仍不得而知。当此时,记者想到之前曾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市体委主任谢云汉有过沟通,遂跟他联系,终于获得消息———令人惊讶的是,现年74岁的韩永年身体健康,他于上世纪80年代曾担任国家田径队总领队,是著名田径运动员、教练孙海平、马俊仁等人的“老领导”。而最关键的是,目前,他正在我市生活。
就这样,笔者联系上了这位我市走出去的传奇运动员。
随后,笔者来到了位于海昌路的飞达嘉园,终于见到了这位“田径大家”。落座后,笔者发现,韩永年身材魁梧,苍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颇有几分作家木心的俊逸,“我妻子跟子女都在北京,但近来北京雾霾严重,我就一个人回到了老家,在这里休整了一年时间了。平时有朋友照顾我生活起居。”韩永年精神头很足。在这一年来,他并没有放下全身心,还时不时受邀到外地开讲座、讲讲课,生活也算过得充实。
实际上,他健康的身体和精神头,均得益于他往昔辉煌的田径生涯———“我生于大浦,从小就喜欢体育。”韩永年回忆道:“小时候日子苦啊,体育天赋都是生活逼迫出来的。”他说,那时候吃不饱,但喜欢跑步、打篮球等;而在参加学校运动会比赛时,都是赤脚,在煤渣子、土渣子跑道上奔跑,都不觉得疼。
但即便环境如此简陋,他仍是能从一堆孩子里面冒出尖,引得家长老师啧啧称奇。“可能怪我懂得一些训练技巧,不是一味的死脑筋练体能。”韩永年俏皮一笑:“这些技巧都是我平时琢磨出来的。”以至于后来,江苏队一些老队员曾对他评价:韩永年用了我们四分之一的精力,创造的成绩是我们的10倍以上呀。
短短四年时间
从“田径少年”到“国家队主力”
江苏的田径历史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在吴军中曾进行“奔三百里而舍”的超长跑训练,并从中选出了“利趾者三千人”,作为作战的先锋队。此后的两千多年间,江苏地区的善跑者、善跳者、善掷者,代不乏人。而时间追溯到1958年,当时才16岁的韩永年,与崇秀云、孔祥鼎、沈小坤等,同进江苏田径队。
“我算是体育特招生吧。”韩永年调侃着说,1957年,当他在海师上初二的时候,他已在徐州地区以绝对优势拿了三个田径冠军;因此受到徐州师范一位老师的关注,希望能把他“挖”到徐师上学,并开出了很多“优惠条件”。“哈哈,我受不了诱惑,就去那里上学了。”而在求学期间,他更是如鱼得水,在田径场上屡屡报捷,他觉得“做田径这行,有点甜头。”
而就是凭借过人的运动天赋,此后,他被选入省队,并在1960年被选入国家队———从一个在土渣子跑道上“赤脚奔跑”的少年,到成为万众瞩目的国家队队员,他才用了短短四年,如同“火箭冲刺”一般———在此期间,他也凭借一场重量级比赛,以一位少年运动员的身份,打破了成年人的国家纪录,达到了国家“运动健将”的等级。
成为国家队队员之后,他的舞台更加宽阔。“在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根本没有大型的运动会,除了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之外,唯一的国际比赛,只有‘新兴力量运动会’。”韩永年说,“新兴力量运动会,简称GANEFO,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出现的旨在冲破西方大国体育垄断的世界性运动会。”而这比赛还与周总理参加的万隆会议有关。
在新兴力量运动会上,韩永年一鸣惊人,拿了个“双料冠军”;到了1965年,在第二届全国运动会上,他又拿了个800米、1500米的“双料冠军”。要知道,当时江苏省代表队有300多人,总共拿了7个冠军,韩永年独占两个。以至于省里开表彰大会时,还专门点名表扬了韩永年,甚至调侃“全队养一个韩永年就够了”。
特殊历史时期
田径生涯被耽搁了十几年
当时,借着比赛或者访问,韩永年在那个特殊年代去过不少国家。“出访的国家大部分是亚非拉第三世界的国家,我四次去过阿尔巴尼亚,还去过印尼、柬埔寨、朝鲜等。1963年,刘少奇访问朝鲜,四五十人的文体代表队先去打头阵,这其中就有我。”这场被他戏称为“暖场”的出国经历,使他记忆深刻:我们就住在大同江边上的宾馆,食堂桌子都放不下,可以看出那时候朝鲜很穷啊。
不过好景不长,1966年文革爆发,下半年起田径队便停止训练,大部分运动员下放至工厂,而他则被调去搞干部审查,一直延续到1984年———这么多年,他的体育生涯算是暂时终结。“当时我25岁,刚进入运动生涯的巅峰时代,文革就闹开了,实在令人遗憾呀。”他叹了口气:但个人命运被国家命运裹挟的,何止我一人啊。
直到1984年,他有了重新“择业”的机会,公安部、部队等,都是他的选择,但出于初心,他仍然请求重操旧业,到国家体委工作。于是,就此担任了中国田径队总领队兼总教练。韩永年说,当时田径队总共200多人,但只有三个人进入世界前五十,标枪界的申毛毛、跳高项目的朱建华、110米栏的余卓成,这的确是难堪的情形。为了重振中国田径队的雄姿,当时的他身兼数职,可谓“党政业务一把手”。
正如韩永年所说,中国田径曾出现上世纪80年代前半期的低谷状态,于是有了1983年至1985年国家体委对田径训练的一系列讨论和决定,1985年3月27日,韩永年到中国田径队担任领队后,就着手组建班子,并旋即投入抓优势传统项目的攻关组建设,根据项目要求配教练。“教练的选择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要有为事业献身的工作精神;二是适合带高水平训练的文化知识结构;三是作风正派,有端正的人品,训练运动员,又是能达到世界级水平的优秀运动员,这是项艰苦的事业,需要全身心投入。”
韩永年说,在他“当政”时期,涌现出了阚福林和孔祥鼎等一批中国田径队的优秀教练。“他们有忘我的劳动精神,品德高尚;又有不畏艰险的创新精神,勇于探索。”他说,中国田径队的进步是与他们的奉献分不开的。而时下,他早已退出田径场,但那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依然在这位老人的面容上不断浮现。“只希望咱们连云港、江苏、全国,能够涌现更多的田径人才。”